原文: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譯文:夜深宴飲在東坡的寓室裡醒了又醉,回來的時候彷彿已經三更。這時家裡的童僕早已睡熟鼾聲如雷鳴。輕輕地敲了敲門,裡面全不回應,只好獨自倚著藜杖傾聽江水奔流的吼聲。 經常憤恨這個軀體不屬於我自己,什麼時候能忘卻為功名利祿而奔競鑽營!趁著這夜深、風靜、江波坦平,駕起小船從此消逝,泛遊江河湖海寄託餘生。
原文: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譯文:夜深宴飲在東坡的寓室裡醒了又醉,回來的時候彷彿已經三更。這時家裡的童僕早已睡熟鼾聲如雷鳴。輕輕地敲了敲門,裡面全不回應,只好獨自倚著藜杖傾聽江水奔流的吼聲。 經常憤恨這個軀體不屬於我自己,什麼時候能忘卻為功名利祿而奔競鑽營!趁著這夜深、風靜、江波坦平,駕起小船從此消逝,泛遊江河湖海寄託餘生。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中的名句是:“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是北宋文人陳與義晚年追憶洛中朋友和舊遊而作的,收錄於《全宋詞》中。
陳與義(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陝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從眉州遷居洛陽,故為洛(今河南洛陽)人。生於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
1、《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的主旨是抒發作者對國家淪陷的悲痛之情,同時表現了作者漂泊四方的寂寞。整首詩直抒胸臆,透過上下片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和人生的感嘆。
2、原文:《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宋·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3、翻譯:
回憶起當年在午橋暢飲的時候,在座的都是英雄豪傑。月光映在河面上,隨著水流悄悄流逝,在杏花稀疏的花影中,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經歷就像一場夢,我雖身在,回首往昔卻膽戰心驚。閒來無事登上小閣樓觀看新雨初睛的景緻。古往今來多少歷史事蹟轉瞬即逝,只有把它們編成歌的漁夫,還在那半夜三更裡低聲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