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規模小,以家庭為單位。分工簡單,男耕女織。自給自足,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結合,很少進行商貿交流。生產者自身擁有自己賴以生存的耕地,其生產出來的產品都用來自己消費或絕大部分用來自己消費,而不是進行商品交換,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1、外資經濟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
2、外資經濟在各個區域的產業投向,均以第二產業為主。
3、中部地區外資經濟從業人員數及報酬遜於東、西部。
4、外資經濟的科技活動投入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
5、從經營績效看東部地區具有明顯優勢。
6、我國應堅持科學發展觀,正視和利用較長時期內國際直接投資自由化的發展趨勢,制定合理的外資戰略、方針和政策。
1、農業方面:1921年3月21日頒佈《關於以實物稅代替餘糧收集制》法令,規定農民交納糧食稅後,剩餘的糧食等農產品可以到市場交換物品。糧食稅的稅額比餘糧收集制大為減少,1921—1922年度全國稅額比上年度減少百分之四十三點三。1922年,政府透過《土地法令大綱》,允許農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蘇維埃監督下出租土地和僱傭工人。
2、工業方面:在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大生產和國家掌握國民經濟命脈的前提下,將部分國有企業以租借制和租讓制的形式轉變為國家資本主義企業。1920午11月頒佈租讓法令,允許外國資本家在蘇俄經營租讓企業。
新經濟政策是俄共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透過,1921年3月21日頒佈實施的一項政策法令。法令規定農民按國家規定交納一定的糧食稅,超過稅額的餘糧歸個人所有,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且允許外資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經營的企業,恢復商品貨幣關係進行調節生產的作用。
自耕農經濟是以小塊土地私有制為基礎,以單個家庭為經濟單位,從事耕織相結合的個體農業勞動的經濟體系。自耕農是中國封建社會賦稅、徭役的主要承擔者。由於他們是個體小生產者,經濟地位極不穩固,兩極分化極為顯著。自耕農的概念只能反映出農民是否自耕,而不能反映出是否利用別人勞動來自耕,不足以表明這類農民的社會性質,不 ...
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
1、中國古代農業以家庭為生產基本單位,而且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
2、中國古代農業的耕種土地高度集中,並且階級矛盾尖銳;
3、中國古代農業技術的主流是精耕細作;
4、中國古代農業的賦稅徭役繁重,並且各地區各民族農業發展不平衡。 ...
普寧經濟發展的特點:
1、以思想大解放,推動大發展。解放思想的根本意義就在於破除教條主義、經驗主義,使主客觀相一致,在於發揮我黨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正視發展中的困難和困境。
2、要圍繞做強紡織服裝產業。充分發揮“中國紡織產業基地”的效應,加速產業叢集發展,實現普寧紡織服裝從量向質的轉變,解決單純依 ...
1、農業:領均田令,改革貨幣,設定糧倉,江南地區土地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水稻產量大面積提高。大運河的開通有利於農田灌溉。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2、手工業:隋代是中國瓷器生產技術的重要發展階段。沼帔白瓷,胎質堅硬,色澤晶瑩,造型生動美觀,這是中國較早出現的白瓷。隋朝瓷器的發展也帶動了當時經濟的發展。
...
經濟具有互補性,是指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其經濟行為或經濟體之間具有一定的互補作用,對於縮小區域差距,實現可持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經濟具有互補性,是實現不同地域合作的前提條件,如具有煤礦業的區域與具有較高電力消耗企業的區域,二者經濟具有互補性,若兩地合作,則可相互促進兩地的經濟發展,共同拉動兩地的 ...
私營經濟是指以生產資料私有和僱工勞動為基礎,並以盈利為目的和按資分配為主的一種經濟型別。私營經濟是個體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本質上與個體經濟一樣,是一種私有制的經濟形式。具有以下特點:
1、生產資料私有。即生產資料完全由企業主私人所有和支配,僱工不佔有生產資料。這是私營企業和私營經濟的根本特徵之一。
...
英國經濟的特點為發展呈相對緩慢的趨勢。
因為太多的殖民地讓英國的資本家不用更新技術也能獲得鉅額利益,使英國落後於德國,長久停留在蒸汽時代,英國雖然經濟落後但仍然擁有最強海軍和最多殖民地。列強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了一戰。英國為保住其超級大國地位,懼怕戰爭,採取綏靖政策。以至於二戰後英國徹底衰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