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臺灣民俗缺齒與涅齒

臺灣民俗缺齒與涅齒

  在臺灣原住民中有拔牙的習俗。這種習俗由來已久,早在晉人沈瑩《臨海水土誌》中,已有夷州人婦女“缺去前上一齒”的記載,當然今天已不多見了。拔牙就是將左右兩枚亞門齒去掉,或將側門齒備去一枚,也有拔去側前齒和大齒的。拔齒的目的,有的說是為了去邪,有的說是為了美觀,有的說是為了表示對愛情的忠貞,還有傳說認為拔齒是為了區分人類與獸類不同,或認為拔齒可以減輕文身時的痛苦。拔牙多在小時候由父母來做。一般在小孩八九歲至十二三歲時進行,也有的在男子獵得人頭時以拔牙為記,被視為英雄。拔牙之前,一般都向祖先靈位祈禱一番,以求祖先保佑拔得順利。

  拔牙的方法,各族各地不盡相同。有的在拔牙之前先用木片夾住牙齒,然後以錘子擊之,使牙搖動,再用一根樹枝的兩端縛以麻繩,扣住該拔的牙,拔牙的人緊握樹枝用力拔出。有的則先將被拔牙者的眼睛矇住,而後由幾個人一起拔,一個人抱住頭,一個人壓住腳,再一個人將要撥的牙露出口外,然後用預先準備好的錘猛敲之,該拔之牙即脫落下來。拔下的牙,或拋於門外,或埋於屋簷下,也有的交訂婚的對方加以保藏,以示珍重。在拔牙後的牙槽內,塗以火坑菸灰,以止血。為防止其他牙齒擠壓傾斜,通常都在投去牙的部位塞上木片或其他硬物。

  可見拔牙其實是件很痛苦的事,有的甚至危及生命,但既成習俗,人們也就忍了,並把拔牙看成是人生中必須渡過的重要一關。

  另外在阿美人、卑南人、平埔人中還流行涅齒,也就是把牙齒染黑。在臺灣南部的各族群中都有嗜檳榔梆的風俗,用檳榔將牙齒染黑,為了避免黑白不一,影響美觀,就乾脆將牙齒全部弄黑,這就是涅齒的原因。涅齒基本每人進行兩次,一次是在七八歲時,第二次是在十五六歲時,當乳牙全部換完,再進行一次全部涅齒。

  涅齒的方法各族群也不相同,阿美人用黃楊樹皮放在鐵板上燒焦後作為顏料染齒;有的燒桑樹得墨油,塗抹牙齒;有的用某種草莖上流出的黑液染齒。

缺齒與涅齒

  在臺灣原住民中有拔牙的習俗。這種習俗由來已久,早在晉人沈瑩《臨海水土誌》中,已有夷州人婦女“缺去前上一齒”的記載,當然今天已不多見了。拔牙就是將左右兩枚亞門齒去掉,或將側門齒備去一枚,也有拔去側前齒和大齒的。拔齒的目的,有的說是為了去邪,有的說是為了美觀,有的說是為了表示對愛情的忠貞,還有傳說認為拔齒是為了區分人類與獸類不同,或認為拔齒可以減輕文身時的痛苦。拔牙多在小時候由父母來做。一般在小孩八九歲至十二三歲時進行,也有的在男子獵得人頭時以拔牙為記,被視為英雄。拔牙之前,一般都向祖先靈位祈禱一番,以求祖先保佑拔得順利。

  拔牙的方法,各族各地不盡相同。有的在拔牙之前先用木片夾住牙齒,然後以錘子擊之,使牙搖動,再用一根樹枝的兩端縛以麻繩,扣住該拔的牙,拔牙的人緊握樹枝用力拔出。有的則先將被拔牙者的眼睛矇住,而後由幾個人一起拔,一個人抱住頭,一個人壓住腳,再一個人將要撥的牙露出口外,然後用預先準備好的錘猛敲之,該拔之牙即脫落下來。拔下的牙,或拋於門外,或埋於屋簷下,也有的交訂婚的對方加以保藏,以示珍重。在拔牙後的牙槽內,塗以火坑菸灰,以止血。為防止其他牙齒擠壓傾斜,通常都在投去牙的部位塞上木片或其他硬物。

  可見拔牙其實是件很痛苦的事,有的甚至危及生命,但既成習俗,人們也就忍了,並把拔牙看成是人生中必須渡過的重要一關。

  另外在阿美人、卑南人、平埔人中還流行涅齒,也就是把牙齒染黑。在臺灣南部的各族群中都有嗜檳榔梆的風俗,用檳榔將牙齒染黑,為了避免黑白不一,影響美觀,就乾脆將牙齒全部弄黑,這就是涅齒的原因。涅齒基本每人進行兩次,一次是在七八歲時,第二次是在十五六歲時,當乳牙全部換完,再進行一次全部涅齒。

臺灣民俗

  宗教信仰的盛行,是臺灣民俗的一大特色。臺灣的寺廟多、信徒多,是一個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地方,共分為佛教、道教、基督教、摩悶教、回教、印度教等, 不僅崇向傳統信仰,還接受外來宗教思想,也就形成了許多宗教的發展。其中香火最旺的為媽祖。當你來到臺灣時,如同進入一個古老的中國,有看不完的寺廟,過不完的節。

  神豬競賽:農曆正月初六,是清水祖師誕辰。每年這天,人們聚集在三峽祖師廟都會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神豬競賽是祭典活動的高潮。

  炮轟“寒單爺”:在臺東,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都要舉行炮轟“寒單爺”活動。上面站著的真人不畏四面鞭炮襲擊,勇往直前。

  放天燈:是臺北平溪一帶重要的民俗活動。每年元宵節晚上在十分村施放。天燈又稱孔明燈,相傳是三國時代諸葛亮發明,至今已有近1800年的歷史。

  神轎過火:每年元宵節,在宜蘭利澤簡,都舉行“神轎過火”的民俗活動,盛況空前,熱鬧非凡。

  過火:農曆二月十七,在臺灣花蓮吉安慈惠堂,進香客懷抱神像,赤足過火。據說參加這種儀式可解除災禍與病痛。

  王船祭:臺灣西港慶安宮的王船祭每三年一次,通常在農曆四月中旬舉行。燒王船是整個祭典儀式的最高潮。

  天子御宴:此宴共有108道菜,供坐在椅子上的神像享用,眾侍從恭恭敬敬地站在旁邊服務達五、六個小時。

  普渡祭品:臺灣各地都要舉行普渡,普渡的祭品多為豬、魚、面仙等。

  基隆放水燈:農曆七月十四夜,在臺灣基隆八斗子望海港舉行中元祭放水燈的民俗活動,水燈飄得越遠,預示家族越興旺發達。


臺灣民俗:中元祭"關龕門" 象徵鬼月結束

  基隆老大公廟29日傍晚舉行“關龕門”儀式,輪值主普劉唐杜姓宗親會主委劉義通(右)關閉龕門並鎖上門鎖,象徵請所有“好兄弟”返回冥界。 圖片來源:“中央社”   據“中央社”報道,臺灣基隆老大公廟29日舉行“關龕門”儀式,請所有來陽間接受供奉的“好兄弟”返回冥界,象徵鬼月結束,也為為期1個月的基隆中元祭劃上句 ...

臺灣民俗-正月童謠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六舀肥,初七七元, 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席,十一請子婿,十二請查某子返來食泔糜配芥菜,十三關老爺生,十四月光,十五是上元暝。   初一元旦,事先就要依據干支找出當年“開正”的 時刻。“開正”的時刻通常很早,有的人家甚至通宵守歲,一等刻到來,就燃放 ...

景德鎮民俗“留人茶”“起手茶”

  景德鎮自古以一瓷二茶聞名,在長期形成的瓷業習俗中,瓷與茶也緊密聯絡一起。   舊時,景德鎮制瓷做坯分圓器和琢器。圓器是指瓷器器型為圓形的,如盤、碗、杯、碟等;琢器是指不能完全依靠陶車製成的瓷器,如瓶、缸、缽、盆、湯匙、鑲器等。琢器坯房工人生活最苦,工作得不到保障。老闆也想出一套決定第二年工人的辦法:每年年 ...

臺灣民俗束腹

  束腹是流行於曹、魯凱、卑南以及一部分阿美等族群男子中的一種特殊風俗,其中以曹人最為典型。束腹是為了形成一個健美的體格,有利於節食、祛病、善鬥、捷走,使胸部和腿束腹帶是用厚竹片削制而成的,腰部寬,兩端窄。在兩端鑽出兩個孔,繫上麻繩,從後腰部發達。   向前腹圍束,然後用麻繩束緊,越緊越好。男孩子從十二三歲就 ...

臺灣民俗打獵祭

  狩獵的重要性僅次於農業生產,故狩獵祭不限於山地各族,就是海岸的阿美族也有舉行。狩獵祭的物件是普通的獵神或獸靈,而且以獵獸的下額骨為目標。狩獵祭的目的是祈求及酬謝狩獵時的豐收與獵人的安全。   狩獵祭的儀式大體在收穫祭之後舉行,因為這時他們才有閒暇從事狩獵,並且常在祭儀前後行集體狩獵或焚山狩獵。阿里山曹族在 ...

臺灣民俗河川祭

  河川的祭祀與捕魚有關,目的也是祈求漁獲物豐收和漁人安全。臺灣原住民大體皆知捕魚,但對河伯的祭儀則不大普遍。曹族在狩獵祭後數日,各氏族的男子都在河邊祭祀河伯,稱為“密敖斯古”。阿美族在收穫祭之後也有集體捕魚,帶有河川祭的意思。住在蘭嶼的雅美人,因捕魚在經濟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有關捕魚的祭儀不少,有飛魚漁祭、 ...

臺灣民俗拔毛

  拔毛也普遍存在於高山各族群中。   泰雅人男女因以前額廣闊為美,所以都愛把額毛拔去;曹人中的成年男子也都愛把額毛拔去,使前額成方額;阿美人中只有一部分女人拔額毛,男子不拔。而各族群婦女都有修眉毛的習慣,眉形一般為細長弧形。處於母系社會的阿美人和卑南人中的青年男子有修眉的習俗,更有甚者,在南方的阿美人中只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