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臺灣的閩南建築文化

臺灣的閩南建築文化

  臺灣民間傳統居屋,稱為「住宅」,或者「舊厝」,至今猶存,顯示出古色古香的民族色彩。

  臺灣同胞中的漢族人,大都是從閩南和廣東遷移過來去的。他們的先輩為了有個「落腳」地方,便按照閩南民屋建築的格式營造「住宅」,或者依據粵式的客家民居營造磚木「住宅」。先前到臺灣的閩南人,如果「落腳」山鄉,便尋找揹負蒼崖,地勢高隆的石角山麓,前面臨溪河,可以防風災、水災,又便於汲取飲水,達到「石縫生青草,磚牆對斜陽」的目的。

  臺灣的閩南住宅以三落大厝、五落大厝為正規建築。格式以宅地長方形為原則,左右相稱,力求均齊美觀的平屋。首先打好地基,「地打牢、萬年興」,先掘數尺深,填上石頭、泥土、固以石灰,上面鋪滿龜甲形的磚瓦。大宅院子則用長方形的石板,牆壁對稱、壁體迭紅磚而成,此為富貴人家的居屋型式。

  此外,住宅屋頂構造一律採用兩面落水型,屋內不設仰板。因此,屋頂內部的桶仔、簾柄、筒仔、梁仔等,顯露於外;瓦片普遍則是直接鋪於桷仔之上。屋脊分直線、曲線,稱馬背型和燕子尾型;前後兩面砌上各種彩色的瓷片,雕成有人物或花鳥的圖案。屋脊放一紅色大葫蘆,作為「鎮邪」之用。由於磚瓦均屬赭紅色,加上屋脊、牆壁、門窗又富有裝飾美,整個住宅色彩濃烈、敦厚,與亞熱帶的自然風景巧妙地配稱。

閩南建築風情,閩南紅磚文化

  閩南建築文化是閩南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環境和審美情趣建立的,其功能多樣,建築豐富多彩,並且有著精美的雕飾。今天,要透過閩南文化介紹的是關於閩南建築中的紅磚文化,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吧。

  在臺灣、廈門、泉州、漳州長大的人,都對紅磚非常親切。自家的屋頂、外牆、小巷的地板,到處都是紅磚。

  紅磚有很多用處。首先是我們看到的外牆,除了整面牆用紅磚砌起外,窗戶的圓雕、浮雕、透雕都是紅磚。其次是鋪地板的紅磚。方形、長方形、八角形、六角形等。以往有錢人家的紅地磚可以厚至五六釐米,一般人家是二三釐米。

  再次是紅瓦蓋頂,紅瓦分為板瓦(又稱為陰陽瓦)、望瓦、筒瓦。一般居民使用板瓦和望瓦,只有宗祠、廟宇和大戶人家的建築才使用筒瓦。由紅磚建成的建築物,主要有三類,一是歷史古街建築,薌城區的歷史古街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建築;二是鄉村民居;三是名人富家宅院建築。

  漳州歷史上有很多名人、富貴人家的祖屋大厝,建築多是富麗堂皇。這些建築都是漳州紅磚傳統建築的精華體現,如薌城區的蔡竹禪故居、湘橋古厝、龍海的楊厝、南靖的德遠堂等。

  去過金門旅遊的人,目之所及皆是紅磚古民居,那裡的建築和漳州、泉州、廈門的民居沒有兩樣。就連高雄等地,也還保留著非常多的紅磚古民居。

  究其歷史脈絡,表明明清以後,臺灣的製陶、制磚業絕大多數從大陸沿海輸入,泉州的工匠在那個時候都渡海到臺灣謀生。至今,臺灣高雄大樹、臺南六甲等地的磚瓦窯都還在生產之中。

  參加過海峽兩岸文化遺產保護論壇的臺灣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的廖志中副教授認為,閩式紅磚建築是臺灣早期主要的建築形式,在臺灣現有的古蹟中佔有相當大比例。

  古蹟和歷史建築是一個國家文化傳承的象徵,它的儲存不僅在見證歷史,也在彰顯一個國家人民對文化資產的認知程度,並反映該國的科學發展以及技術研究的文明層次。就此而言,古蹟以及歷史建築修復的優劣,是我們所從事古蹟儲存相關之學者以及業界榮辱與共的事情。

  漳州到詔安的高速公路上,一旦進入龍海白水鎮境內,人們常對兩旁一排排整齊的磚瓦民居發出驚歎:“這麼漂亮!”很快,這些紅色磚瓦房就要和臺灣、廈門、泉州三地的紅磚建築一起,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目前海峽兩岸的文化遺產保護行動已經開始,現階段漳州市文管人員,正在加緊篩選轄區各個縣的紅磚瓦房的數量、規模、保護情況。

生活和美的統一:閩南文化中的建築文化

  在閩南文化中,閩南建築是一大特色,其建築融入了閩南特色,是閩南人們生活和審美的完美統一。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閩南建築吧,看看閩南建築的特色是什麼樣的。

  建築文化閩南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環境和審美情趣,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建立與自己生活環境相適應且符合自己的審美觀的閩南建築。

  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廟、宮觀、牌坊、塔、幢、亭、臺、榭及橋樑、海防建築(崇武古城)等,豐富多彩的閩南建築,堪稱既富有獨創性又集中外建築之大成。

  其中最富特色的首推民居中的“宮殿式”俗稱“古厝”建築,座落於泉州南安官橋漳裡村的蔡氏古民居是其代表作。

  該民居建於清咸豐光緒年間,其主體建築同閩南地區習見的古大厝一樣,三開間或五開間,帶護厝,突出廳堂,兩邊對稱,橫向擴展布局。縱深二、三、四落三等,以廳為組織院落單元、廳、廊、過水貫穿全院、硬山及捲棚屋頂,穿鬥式木構架,上鋪紅瓦及瓦筒,燕尾形屋脊。

  所不同的是該建築為群體建築,且座座雕樑畫棟,裝飾有透雕、浮雕、線刻或圓雕而成的精美木雕、磚雕、石雕、泥灰雕,雕飾題材十分廣泛,雕刻技藝精湛,雕琢的飛禽走獸、花鳥魚蟲、戲劇故事、山水人物,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該民居建築群既沿襲,保留了傳統的閩南民族建築風格和特色,又部分吸收了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築藝術中的裝飾藝術特點,堪稱閩南古民居建築藝術與中國域外建築藝術合璧的傑作。

  此外,俗稱中西合璧建造而成的“洋樓式”的閩南僑鄉民居“番仔樓”也是其代表作。


老北京建築文化趣談:透過磚頭看窮富

  至於老北京富人用磚,則講究磨磚對縫,就是把磚磨得像鏡子那樣平……插不進一把刀子。   磚,建築材料的一種,在今天再普通不過,但在老北京,磚可不是便宜東西,從磚上最能看出一家的窮富。   國人周代已開始用磚,而且是空心磚,設計樣式頗摩登,與現代空心磚相去無幾。但古代的磚多用於陵寢,因為太貴了,非特殊場所用不 ...

北國冰雪建築文化

   冰雪建築是始於地下的。東北的古代民族為了在冰雪自然環境中生存,"常為穴居,以深為貴。"用九節梯子下到洞穴之中,在其中生一堆火,周圍鋪著樹枝,柴草或皮張,用"豕膏塗身,厚數分,以御風寒"。還有"築城穴居",或"冬則入山,居土穴中"。儘管非一日 ...

牡丹江冰雪建築文化

  黑龍江冬季漫長,氣候寒冷乾燥,冬季平均氣溫零下15℃到零下30℃,在這樣寒冷的環境中生存恐怕是其他地區的人們所難以想象的,在長期的適應和改造生存環境的過程中,從竭盡全力開山鑿洞抵禦嚴寒到隨心所欲利用冰雪資源製作冰燈、雪雕,東北人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征服自然的過程,並隨之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冰雪建築文化。   東 ...

中國歷史建築文化遺產有哪些

  1、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2、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 ...

中國歷史建築文化遺產有哪些

  明清皇宮、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曲阜孔廟、孔府、孔林、武當山古建築群、平遙古城、福建土樓、麗江古城、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等。   明清皇宮:也就是故宮,民間稱為紫禁城,是我國明清兩朝的皇宮。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為我國現存最具中國文化特色的歷史古建築 ...

中國歷史建築文化遺產有哪些

  1、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2、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 ...

膾炙人口的閩南小吃文化

  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閩南飲食文化作為我國閩南地區、臺灣地區和東南亞地區傳承已久的區域性飲食文化,是中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編以閩南特色小吃為切入點,為您闡述小吃文化大全之閩南小吃的飲食文化。   歷代廚師利用豐富的物產,相容中外烹飪特長,逐漸形成了風味獨特的閩南菜流派。閩三角——廈漳泉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