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與友人書論述了什麼道理

與友人書論述了什麼道理

  1、顧炎武的《與友人書》主要論述的道理:做學問,必須每天都要有進步。必須同別人交流。必須要出門學習並且體驗,開闊視野,不能閉門造車。必須仔細並且刻苦鑽研書中的含義和其講述的道理。

  2、《與友人書》賞析:顧炎武是我國十七世紀的一位傑出的愛國活動家和具有進步思想的啟蒙學者,博學強記,耿介絕俗,以著作《日知錄》馳名於世。

  抗清失敗後,顧炎武奔走南北,眼界大開,對人生的認識也更加殷實、深刻了。針對當時知識分子崇尚“遊談無根”的理學情況,《與友人書》以“為學”為話題,發抒了獨具個性的治學觀。

  《與友人書》文章的結構呈放射狀。作者從為學者與自我、現實的學友、書本(實際上仍是人——古代作者或書中古人)、歷史的“學友”(文中提到了孔子,實際上是指對提升學者的學養有幫助的一切古人)的關係切入,精到地闡述了這四組關係中的心靈互動的重要性。他要求為學者做到博學審問(廣泛涉獵,詳細考究)、稽(與別人心靈契合)、求其是非之所在(實際上指學會辨析,學會批判),使別人的東西化為自己的東西,從而拓展自己的知識疆域。作者強調為學不是始於學習,終於學習,而應該聯絡實際,學有所用,即“有濟於天下”。為學應該貫穿人生的始終,不進則退。這是為學者必須謹記的一條法則,聖人也不例外。

  文中提倡的是一種注重“廣博、淵深、實用”三位一體的治學觀,辨證而深刻,實在而靈活。這不僅對當時的學人具有警策的作用,對現代的人們如何打造書香人生,建立學習型社會,也是具有極其重要的啟示的。

與友人書的主要內容

  作者簡介:顧炎武,本名繼坤,改名絳,字忠清;南都敗後,改炎武,字寧人,號亭林,自署蔣山俑,學者尊稱為亭林先生。漢族,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

  主要內容:

  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猶當博學審問,古人與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牆之士,雖有子羔、原憲之賢,終無濟於天下。子曰:“十室之邑

淮上與友人別表達了作者什麼情感

  1、《淮上與友人別》這首詩透過描寫彼此分別、愁上心頭的況味,以及握別岸頭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和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2、《淮上與友人別》是唐代詩人鄭谷創作的七絕。這首詩透過江頭春色、楊花柳絲、離亭宴餞、風笛暮靄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對離情進行反覆渲染,使臨歧握別的黯然傷魂,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乃至漫長旅程中的無邊寂寞得到充分地表達。


贈別描寫詩人友人在什麼季節

  1、贈別描寫了詩人與友人是秋天的季節。詩人即將與友人各奔東西,表達了依依不捨之情。   2、秋草、殘陽等淒涼的景色勾起了詩人的愁思,表達了詩人離別朋友後孤獨寂寞之情;曾經與朋友管絃相伴,如今分別不知什麼時候能再見面,表達了詩人對前途的迷茫和擔憂。 ...

朱元思表達什麼思想感情

  《與朱元思書》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讚美,對追求功名利祿的鄙視,對官場政務的厭倦,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風光,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魏晉南北朝時,政治黑暗,社會動盪。因而不少知識分子寄情山水來排解心中的苦悶。吳均也因動盪而生髮熱愛山水風光之情,《與朱元思書》是吳均融合其情後寫給他的朋友朱元 ...

贈別描寫詩人友人在什麼季節

  1、贈別描寫了詩人與友人是秋天的季節。詩人即將與友人各奔東西,表達了依依不捨之情。   2、秋草、殘陽等淒涼的景色勾起了詩人的愁思,表達了詩人離別朋友後孤獨寂寞之情;曾經與朋友管絃相伴,如今分別不知什麼時候能再見面,表達了詩人對前途的迷茫和擔憂。 ...

山中裴秀才迪描寫哪些景物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是唐朝詩人王維所作的一篇散文,本為書信,因其有詩歌美感與韻律,成為唐朝文散名作。全文描繪了輞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隱約的城郭、等景物,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寫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輕盈。 ...

施從事表達什麼思想感情

  《與施從事書》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和讚美,同時對名利鄙棄淡漠的心境,寄託了作者自然飄逸、高雅的志趣和高潔的廣闊情懷,反映出當時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連光景的生活情趣和迴避現實的清高隱逸的思想。   在文章中作者透過描寫景物來抒發自己的感情,作者描寫了雄偉壯觀的連綿青山的高聳陡峭,描寫了青 ...

池子河流我懂什麼道理

  池子與河流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天才不利用是要磨滅的,它會一天天地衰萎下去。當它被怠惰所支配的時候,它的事業就無法恢復起來。所以做人應該像河流那樣勤快,不怕艱辛;不應像池子那樣貪圖享受,安逸生活。   池子與河流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池子與河流對話中,池子嫌河流太累,常常揹著沉重的輪船,一會兒又要負起長長 ...

思想碎片:河圖(先秦篇)

  《周易·繫辭上》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千百年來,人們在論及中華文化的起源和代表性文化符號時,河圖洛書總能名列其中。然而,河圖洛書的原始形態是怎樣的,經歷了哪些演變與改造,為什麼發生這些變化,卻是眾說紛紜,撲朔迷離。   河圖洛書的源流與嬗變,遂成為中國文化和思想史上有爭議的話題之一。先秦時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