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與歷史人物有關的歇後語是什麼

與歷史人物有關的歇後語是什麼

  1、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2、諸葛亮說周瑜,請將不如激將。

  3、諸葛亮輔劉禪,聰明幫糊塗。

  4、諸葛亮伐孟獲,征戰不如心戰。

  5、諸葛亮兄弟爭國事,各為其主。

  6、劉備龐統入西川,生離死別。

  7、周瑜火攻遇東風,天作之合。

  8、蔣幹盜書獻曹操,包藏禍心。

  9、孟獲歸順諸葛亮,心服口服。

  10、龐統當縣官,大材小用。

重陽節與哪個人物有關 重陽節與哪位歷史人物有關

  重陽節與哪個人物有關

  重陽節與東漢時期的恆景這個人物有關,相傳在東漢時期,桓景父母患瘟疫都去世了,於是他便孤身一人上山拜師學藝。學了一身功夫下山,讓村裡得瘟疫的人全部上山一人給一杯菊花酒,除掉了瘟疫除,因此桓景趕走瘟疫的故事一直被流傳至今,也被人紀念。

  重陽節的神話傳說:

  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重陽節的神話傳說譯文:

  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

  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

  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裡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重陽節習俗

  1、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一些地方的群眾也有利用重陽登山的機會,祭掃祖墓,紀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由於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裡的天后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2、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3、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

  4、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寒食節的由來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寒食節由來的傳說

  寒食節的由來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寒食節由來的傳說

  寒食節的由來與介子推有關,寒食節原發地是山西介休綿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歷史。據《辭源》、《辭海》“寒食節”釋義:春秋時,介之推歷經磨難輔佐晉公子重耳復國後,隱居介休綿山。晉文公重耳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母子隱跡焚身。晉文公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後為冬至後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節。

  關於寒食節起源於介子推在介休綿山被焚的記載,最早見於西漢桓譚《新論·卷十一·離事》,後陸續載於《後漢書·郡國志·太原郡》、《後漢書·周舉傳》、曹操《明罰令》、《晉書·石勒傳》、酈道元《水經注·汾水》、北魏《齊民要術·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雜識》、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等典籍。

  寒食節由來的傳說:紀念介子推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就是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尋,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為哀悼介子推文公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並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下令全國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為火禁日,禁止煙火,僅食寒食,並從此形成了中國古代一個著名的節日“寒食節”。

  寒食節的習俗

  1、禁火:寒食節古代也叫“禁菸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並參與。蘇軾的《望江南超然臺作》中的“且將新火試新茶”說的就是寒食之後詩人煮茶的行為。

  2、拜祖: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唐代編入《開元禮》“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中,成為官方認同並倡導的吉禮之一。後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

  3、飲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

  4、插柳: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記載,安徽、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佩麥葉來代替柳枝。民間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說。

  5、踏青:踏青也叫踏春,盛興於唐宋。宋·李之彥《東谷所見》載“拜掃了事,而後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地遊覽,盡歡而歸”。明代《帝王景物略》記京效踏青場景為“歲(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輿者,騎者,步者,遊人以萬計”。

  6、鞦韆:鞦韆原為古代寒食節宮廷女子游樂專案,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文彥博《寒食日過龍門》描寫為“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

  7、蹴球:蹴球盛行於唐,宋《文獻通考》載“蹴球,蓋始於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史載唐德宗、憲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圖》。

  8、詠詩:寒食節時文人們或思鄉念親,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靈感頓生,詩興大發,詠者甚多。僅《全唐詩》就有唐玄宗、張說、杜甫、韓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詩詞三百餘首,宋金元詞曲也有一百餘首,成為中國詩歌藝術中一枝奇葩。


叫花雞哪兩位歷史人物有關

  叫花雞與朱元璋和乾隆皇帝兩位歷史人物有關,叫花雞,又稱常熟叫化雞、煨雞,是江蘇常熟地區傳統名菜。是把加工好的雞用泥土和荷葉包。製作材料有新鮮嫩荷葉、黃泥、活土雞等。   叫化雞的製法與周代"八珍"之一的"炮豚"相似,"炮豚"就是用粘土把乳豬包裹起,加以燒烤, ...

洛陽紙貴哪位歷史人物有關

  1、洛陽紙貴與左思有關。   2、洛陽紙貴原指西晉都城洛陽之紙,因大家爭相傳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賦》,以至一時供不應求,貨缺而貴。後喻作品為世所重,風行一時,流傳甚廣。出自《晉書·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

叫花雞哪兩位歷史人物有關

  1、叫花雞這種美食與朱元璋、乾隆這兩位皇帝有關係。   2、叫花雞也叫富貴雞,傳聞這個名字是明朝的開國開國皇帝朱元璋封的,在朱元璋還沒有當上皇帝的時候,領兵在外打仗,這一仗朱元璋慘敗,帶著自己的殘兵敗將逃了三天三夜,在逃跑過程中朱元璋又累又餓,在一個破廟裡面休息。   這個破廟裡面有一個老叫花子也就是老乞 ...

胯下之辱哪位歷史人物有關

  1、韓信,漢族,淮陰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同時也是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2、韓信出身平民,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未被推選為官吏,又無經商謀生之道,靠去別人家蹭飯度日,許多人都看不起他;   3、漢元年八月,楚漢戰爭爆發。楚漢戰爭中韓信打過 ...

桃李滿天下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出自春秋時的一個典故:魏國大臣子質學富五車,因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舊相識家裡躲避。子質不願給朋友加重生活負擔,便想開個學館,收一些學生教讀,藉以餬口。子質所收的學生不分貧富,只要願學的都可以拜他為師,一視同仁。 這個學館裡有一棵桃樹,一棵李子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子質指著已結果 ...

精忠報國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1、出自中國歷史人物南宋愛國名將岳飛的典故。它形容精心忠誠,報效祖國,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2、岳飛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3、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從建炎二年遇宗澤起到紹興十一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 ...

世外桃源哪些歷史人物有關

  晉朝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述了一個與世隔絕、沒有遭到禍亂的美好地方那就是世外桃源。文中寫了一個晉代武陵人發現桃源,訪問桃源,告別桃源,再訪桃源失敗的故事。   這篇文章寄寓了陶淵明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揭露,和對美好社會的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