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芒種節氣的風俗+芒種節氣的由來與習俗

芒種節氣的風俗 芒種節氣的由來與習俗

  芒種節氣的風俗 芒種節氣的由來與習俗

  1、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於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2、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後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3、花神

  農曆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4、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淨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5、開犁節

  浙江省雲和縣有“開犁節”,在農曆二十四節氣的芒種節那天舉辦。

  在雲和梅源一帶流傳著這樣的傳說: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為同情人間饑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結果導致野草瘋長拯救了牲畜,而農田被野草淹沒使農人無法耕種,上天為了懲罰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

  6、掛艾草

  如果你生活在農村,那麼應該就知道艾草是一種到處都能找到的植物,而且它又有驅趕蚊蟲的作用。到了天氣炎熱的五月,細菌滋生的厲害,就是艾草出動的時候了。

  7、曬蝦皮

  在這時候,沿海一帶的漁民即忙於曬毛蝦。因到了芒種季節,毛蝦正值產卵期,體質正肥,肉質正實,營養價值更好。人們將芒種期間曬成的蝦皮稱之“芒種皮”。

  8、嫁樹

  芒種是農忙季節,在山西榮河開始收穫大、小麥,當地人稱之為“農忙”。有諺語說:“麥黃農忙,秀女出房。”因此在此節氣,婦女也要下地幫助度過“農忙”。而在河北鹽山則是在“忙中”這天有“嫁樹”的習俗。就是用刀子在棗樹上劃幾下,寓意可以多結果實。

  芒種節氣的民俗文化忌諱

  俗信這時五瘟末地,要關門以避之。在臺灣基隆,這一天務必剪理頭髮。不然會被鬼奪走纏粽子。女性則不可解除秀髮入睡。要不然將被鬼抓走。

  芒種節氣也有一些與氣侯相關的忌諱。有的地區忌刮西北風。覺得芒種刮西北風,夏季會產生乾旱。有的地區忌不雷電。覺得芒種不雷電,這一年農作物沒有好兆頭。

大寒是什麼時候2021 二十四節氣之大寒的由來與含義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這個時期,鐵路、郵電、石油、海上運輸等部門要特別注意及早採取預防大風降溫、大雪等災害性天氣的措施。農業上要加強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凍。

  大寒節氣的由來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

  大寒節氣的氣候特徵

  大寒節氣,大氣環流比較穩定,環流調整週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整時,常出現大範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當東經80度以西為長波脊,東亞為沿海大槽,我國受西北風氣流控制及不斷補充的冷空氣影響便會出現持續低溫。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近代氣象觀測記錄雖然表明,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所以,應繼續做好農作物防寒,特別應注意保護牲畜安全過冬。

  大寒時節,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話,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

  對於某些作物來說,在一定生育期內需要有適當的低溫。冬性較強的小麥、油菜,透過春化階段就要求較低的溫度,否則不能正常生長髮育。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冬暖,過早播種的小麥、油菜,往往長勢太旺,提前拔節、抽苔,抗寒能力大大減弱,容易遭受低溫霜凍的危害。可見,因地制宜選擇作物品種,適時播栽,並採取有效的促進和控制措施,乃是奪取高產的重要一環。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常年大寒節氣,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量僅較前期略有增加,華南大部分地區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華南冬幹,越冬作的這段時間耗水量較小,農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並不突出。不過苦寒勿怨天雨雪,雪來遺到明年麥。在雨雪稀少的情況下,不同地區按照不同的耕作習慣和條件,適時澆灌,對小麥作物生長無疑是大有好處的。這時期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相當冷時期,鐵路、郵電、石油、海上運輸等部門要特別注意及早採取預防大風降溫、大雪等災害性天氣的措施。農業上要加強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凍。

  大寒節氣的民間習俗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佈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於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鬆的節氣。

  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闆明年要解僱誰。因此現在有些老闆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餚,回家後也能過個安穩年。

  臘月二十三日為祭灶節。傳說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每個家中監察人們平時善惡的神,每年歲末回到天宮中向玉皇大帝奏報民情,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

  常用的灶神聯上也往往寫著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類的字句。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所以俗語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來之說。在歲末賣年畫的小攤上,也賣灶王爺的影象,以便在接灶儀式中張貼。影象中的灶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少年,因此我國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以示男女授受不親。也有的地方對灶王爺與灶王奶奶合祭的,便不存在這一說法了。

  臘月三十為除夕。元旦是一年之始,而除夕是一年之終。我國人民歷來重視有始有終,所以除夕與第二天的元旦這兩天,便成為我國最重要的節慶。儘管過去從封印日至開印日都是過年活動期間,但從古至今最隆重的便是除夕與元旦這兩天。我國各地在臘月三十這天的下午,都有祭祖的風俗。稱為辭年。除夕祭祖是民間大祭,有宗祠的人家都要開祠,並且門聯、門神、桃符均已煥然一新,還要點上大紅色的蠟燭,然後全家人按長幼順序拈香向祖宗祭拜。

  除夕之夜,人們要鳴放煙花爆竹,焚香燃紙,敬迎謁灶神,叫做除夕安神。入夜,堂屋、住室、灶下,燈燭通明,全家歡聚,圍爐熬年、守歲。新中國建立後,安神燒香活動漸廢,其它歡慶活動依然。近年來,於除夕夜晚又增加了看電視,參加娛樂活動等新內容。除夕的晚餐又稱年夜飯,是中國人最重要的一頓飯。

  這頓飯主食為餃子,還有很多象徵吉祥如意的菜餚。如魚與餘同音,一般只看不吃或不能吃完,取年年有餘之意;韭菜取其長久之意;魚丸與肉丸取其團圓之意等,這些都是不能少的菜餚。吃過年夜飯便開始守歲,一到子時,便開始燃放煙花爆竹,慶賀新年。過年的壓歲錢一般是用紅紙包好,有的放在祭祖的供桌上,也有的壓在歲燭下,也有大人偷偷壓在小孩枕下,其意義均相同,是為勉勵晚輩來年更聰明而有更大的收穫。

  大寒節氣的養生知識

  飲食方面

  由於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與立春相交接,所以在飲食上與小寒也應該有所不同:

  首先,冬三月的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的變化。

  其次,在進補中應適當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為適應春天升發特性做準備。

  最後,還要考慮大寒期間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例如,當有人因外感風寒而致輕度感冒時,常常會用生薑加紅糖水的方法來治療,會取得較好的療效。

  下面向大家介紹一道我國臘月傳統美食-八寶飯的製作方法:

  配料:糯米1500克、蓮子750克、紅棗1250克、薏仁米、密冬瓜條各500克、蜜櫻桃、桂圓肉各250克、瓜子仁50克、白糖、豬油、溼澱粉、純鹼各適量。

  做法:

  1、將炒鍋置旺火上,加1500克清水燒沸,加入蓮子和35克純鹼,用竹刷帚不斷攪打去皮(約15分鐘)後撈出,倒淨鍋水。第二次仍用同樣方法,加1500克清水、15克純鹼繼續在鍋內攪打,直至去淨蓮子皮為止(約5分鐘)撈出,再用溫水沖洗乾淨,用細竹籤捅去蓮芯,入籠在旺火上蒸半小時至熟透取出。

  2、薏仁米洗淨盛入碗內,加清水100克浸沒,用旺火蒸約半小時至開花,出籠後再用清水淘洗瀝乾。

  3、糯米淘洗乾淨,盛入瓷碗中,加500克白糖、1000克清水調勻後,入籠用旺火蒸半小時至熟透取出。

  4、紅棗洗淨去核後與蜜冬瓜條、桂圓肉都切成0.3釐米見方的小顆粒。

  5、取碗十個,將蓮子、紅棗、薏仁米、蜜冬瓜條、桂圓肉、瓜子仁分別順次放入碗底,然後把熟糯米分別盛在上面,入籠用旺火蒸半小時取出。

  6、炒鍋置旺火上,放入2000克清水、1000克白糖,將蒸好的八寶飯下鍋,一起拌合燴沸,再加入豬油75克,用溼澱粉調稀勾芡,起鍋分盛十碗,分別撒上蜜櫻桃即成。

  起居方面

  大寒節氣最需預防的是心腦血管病,肺氣腫,慢支氣管炎,早晨和傍晚儘量少出門。

  注意保暖,外出時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圍巾。

  早晚室內要通風換氣。室內取暖時要在地板上潑些水或涼一些溼毛巾之類以保室內溼度。要多喝白開水,補充體內水分。

  中、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堅持臉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來增加機體的抗寒能力。

  二十四節氣表:

  春季: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夏季: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小雪是什麼時候2021 二十四節氣之小雪的由來與含義

  11月22或23日為小雪節氣。我國廣大地區東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逐漸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過於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小雪。此時陽氣上升,陰氣下降,而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黃河以北地區會出現初雪。

  小雪節氣的由來

  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小雪是指陽曆11月下半月,農曆十月下半月。雪小,地面上又無積雪,這正是小雪這個節氣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這就是說,到小雪節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此時由於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數少,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小雪和雨水、穀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小雪節氣的氣候特徵

  小雪階段比入冬階段氣溫低。到了小雪節氣,意味著我國華北地區將有降雪。冷空氣使我國北方大部地區氣溫逐步達到0℃以下。

  黃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與小雪節令一致。雖然開始下雪,一般雪量較小,並且夜凍晝化。如果冷空氣勢力較強,暖溼氣流又比較活躍的話,也有可能下大雪。

  南方地區北部開始進入冬季。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小雪節氣的民間習俗

  吃餈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曆十月吃餈粑的習俗。古時,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醃臘肉

  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人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曆十月吃餈粑的習俗。

  孫思邈雲: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結,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飲食,可以使人身體強健、益壽延年,而飲食不當則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為避免血液黏稠,應多食保護心腦血管的食品,如丹參、山楂、黑木耳、西紅柿、芹菜、紅心蘿蔔等。

  適宜吃降血脂食品,如苦瓜、玉米、蕎麥、胡蘿蔔等。這個季節宜吃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溫補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雞肉、狗肉、鹿茸等;益腎食品有以腰果、芡實、山藥熬的粥,栗子燉肉、白果燉雞、大骨頭湯、核桃等。另外,要多吃燉食和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小雪節氣的養生知識

  小雪節氣的前後,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的,特別是那些患有抑鬱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抑鬱症的發生多由內因即七情過激所致,七情包括了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的變化,那麼調神養生對患有抑鬱症的朋友就顯得格外重要。

  飲食養生飲食方面要多吃熱量高、有健腦活血功效的食物。這個季節宜吃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溫補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雞肉、狗肉、鹿茸等;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藥熬粥、栗子燉肉、白果燉雞、大骨頭湯、核桃等。另外,要多吃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二十四節氣表:

  春季: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夏季: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冬至是什麼時候2021 二十四節氣之冬至的由來含義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 ...

立冬是什麼時候2021 二十四節氣之立冬的由來含義

  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我國幅員廣大,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各地的冬季並不都是於立冬日同時開始的。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在現在,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 ...

大雪是什麼時候2021 二十四節氣之大雪的由來含義

  大雪節氣,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個別年份的6日或8日),其時視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並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後各地降水量均進一步減少,東北、華北地區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幾毫米,西北地區則不到1毫米;大雪, ...

小寒是什麼時候2021 二十四節氣之小寒的由來含義

  小寒是第二十三個節氣,在公曆1月5-7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285。對於中國而言,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的。   小寒節氣的由來   我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 ...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的由來習俗

  1、春分是從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開始至4月4日(或5日)結束。春分,每年公曆3月20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   2、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不僅 ...

廣西三月三的來歷和風俗 廣西三月三的由來習俗

  導語:農曆三月三是我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典型代表是壯族、苗族、瑤族。那麼,廣西三月三的來歷和風俗有哪些?廣西三月三的由來與習俗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廣西三月三的來歷和風俗   三月三的來歷   要說“三月三”的來歷,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 ...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有哪些 中秋節的由來習俗

  導語:在當今社會,大家越來越能感受到中秋節文化的多樣性,我們的生活也因此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那麼,大家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中秋節的由來與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歷史悠久。“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歷法,農曆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