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是水簾洞的對聯,這句話的意思是風光秀麗,鍾靈毓秀的花果山,如神仙仙境的水簾洞。 洞天福地都是道教的最佳修行之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為主景,或兼有山水,道教認為洞天福地有神仙主治,乃眾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煉或登山請乞,則可得道成仙。
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是水簾洞的對聯,這句話的意思是風光秀麗,鍾靈毓秀的花果山,如神仙仙境的水簾洞。 洞天福地都是道教的最佳修行之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為主景,或兼有山水,道教認為洞天福地有神仙主治,乃眾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煉或登山請乞,則可得道成仙。
水簾洞是花果山風景園中鴦著名的景緻,位於山巔,在三元家廟團圓宮的東側。為一向南的自然洞穴洞中寬大宛如堂奧,清泉紛掛,洞口崖縫滴水,點點墜落,恰似冰晶玉球,肆以成簾,故名。洞外石壁上有“水蔣洞”,“靈泉”等題名。其上有明代“神身普潤”,“高山流水”二塊勒石,筆勢柳渾而豪放。此洞在與吳承恩同時代的文人張朝瑞所寫碑記裡已有記載,《西遊記》中將其寫成是孫悟空的老家。洞外西側尚留有清道光皇帝為兩江總督陶澍寫的“印心石屋”真書題勒。現洞已裡外整修,供人們遊覽觀賞。
1、水簾洞洞天的上一句是花果山福地。
2、西遊記中,孫悟空的洞府被稱作“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3、其實,在道教神話中,“福地洞天”就是對神仙和真人棲息的名山的稱謂。古人雖然認為神仙可以昇天,但大多數還是居住在地上的名山之中。
4、早在戰國末期,燕國與齊國的方士就聲稱,東海中有蓬萊、瀛洲、方壺三座神山,西方有崑崙、閬圃兩處仙居,分別是東王公與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託名西漢東方朔著的《十洲記》,又稱神仙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十處居所。據說,在這些名山幽谷中,隱居著神仙,藏著天書和靈藥。後來的道士就多到名山幽谷修道煉丹,這些道教名山漸漸成了信徒的聖地,例如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龍虎山、青城山、茅山、終南山、羅浮山、武當山、嶗山等等,慕之者紛紛入山學道。
5、唐代大詩人李白不願當官,自稱“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李白到名山不是為了遊玩,而是為了“尋仙”。到了北宋,張君房編道教類書《雲笈七籖》,始將全國的道教名山分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合稱“洞天福地”。所謂“洞天”,取“別有洞天”的意思,即謂洞中別有天地,以指神仙居住的奇妙。
6、據稱,洞天有大小之分,大洞天有十處,“處大地名山之間,是上天遣群仙統治之所”,第一是王屋山洞、第二是委羽山洞、第三是西城山洞、第四是西玄山洞、第五是青城山洞、第六是赤城山洞、第七是羅浮山洞、第八是句曲山洞、第九是林屋山洞、第十是拓蒼山洞;小洞天有三十六處,“在諸名山之中,亦上天所統治之處也”,最為人熟悉的有東嶽泰山洞、南嶽衡山洞、西嶽華山洞、北嶽恆山洞、中嶽嵩山洞、峨眉山洞、廬山洞、武夷山洞、天目山洞、桃源山洞、金華山洞等等。七十二福地,也“在大地名山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間多得道之所”,如位於洞庭青草湖中的君山、位於貴溪縣的龍虎山、位於會稽縣南的若耶溪、位於成都縣的大面山等。張君房這種洞天福地的說法,後來基本上被道教各派公認。
7、這就是“洞天福地”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