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別如下:
1、母音指發音時從肺部撥出的氣流透過起共鳴器作用的口腔,阻力極小並無摩擦聲音的語音。儘管在一般情況下發母音時聲帶都振動,但也可使聲帶不振動,發成清音或耳語音。從發音語音學的觀點看,母音按舌面和雙唇的部位分類,但有時也按空氣是否自由透過鼻腔來分類。高母音發音時舌面拱起,緊靠口腔頂部,低母音發音時舌的部位相對地低平,開口度比高母音稍大,中母音發音時舌的位置處於中間狀態;
2、母音字母指語言裡起著發聲作用的五個字母。
區別如下:
1、母音指發音時從肺部撥出的氣流透過起共鳴器作用的口腔,阻力極小並無摩擦聲音的語音。儘管在一般情況下發母音時聲帶都振動,但也可使聲帶不振動,發成清音或耳語音。從發音語音學的觀點看,母音按舌面和雙唇的部位分類,但有時也按空氣是否自由透過鼻腔來分類。高母音發音時舌面拱起,緊靠口腔頂部,低母音發音時舌的部位相對地低平,開口度比高母音稍大,中母音發音時舌的位置處於中間狀態;
2、母音字母指語言裡起著發聲作用的五個字母。
1、母音字母 有:a,e,i,o,u五個,其餘為子音字母。
2、子音字母分別是b、c、d、f、g、h、j、k、l、m、n、p、q、r、s、t、v、w、x、y、z。
3、英語子音又可以根據不同的發音方法分類,即氣流衝破阻礙時所使用的不同方法,比如有的音氣流衝破阻礙時聽起來急促爆破,有的音則聽起來摩擦感強爆破音:[p],[b],[t],[d],[k],[g]?。摩擦音:[f],[v],[?],[?],[θ],[e],[s],[z],[r],[h],[hw]。根據不同標準可以對子音進行不同分類,但是我們在具體學習的過程中不能把各種分類方法割裂開來,其實即使歸類不同,音的本質還是相同的,分類只是為了讓大家對各個子音的多面性有所瞭解。比如我們說[p]既是雙唇音,又是爆破音,所以在發音時兩種特性都要兼顧。
元旦,在現代其實屬於世界節日,並非中國的傳統節日,因為中國傳統的元旦是指正月初一。元旦是公曆的1月1日,是世界上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紀年上也進入了新的一年。那麼元旦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又有什麼關於元旦的傳說呢?
世界元旦
現在說的元旦大多數是指公曆的1月1日,是公曆紀年新一年的開始。元,即“始”,所有事物的開端稱為“元”,是開始的意思;“旦”,即“日”,因此元旦的意思就是初始的日子。元旦,也被稱為“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在西方,古羅馬凱撒將這一天定為公曆新年的開始,在這一天是很多西方國家迎接新的一年的節日,會有相應的慶祝活動。
中國元旦
在我國,對於元旦的解說和西方無異,但是有多個稱謂,比如元日、元正、開年、元春、上日、華歲等等。實際上中國的傳統元旦原來是指農曆正月初一,在漢代漢武帝時期將春季一月定為真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旦,至此延用至清朝末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孫中山總統推翻滿清統治,建立中華民國,使用了中華民國元年元旦的說法。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至此我國與西方相同延用公曆,將公曆1月1日稱為元旦,農曆正月一日稱為春節。
關於元旦的傳說
最早關於元旦的說法是唐代關於三皇五帝之一顓頊的記載,房玄齡寫的《晉書》“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也就是將正月稱為元,初一稱為旦。
另一個傳說就是堯舜時期,為民勞心勞力的堯帝備受百姓愛戴,在退位的時候舉賢以能,傳位給了品德兼備的舜帝。而舜帝在位期間也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後來堯帝去世,認命將舜帝祭祀天地和堯帝的那一天作為一年的開始之日,成為元旦或元正,這便是古代的元旦。自此之後便有了正月初一的祭祀活動,是為了緬懷堯舜二帝。
古代元旦和現代元旦其實並不是同一天,我國的古代元旦應該是農曆正月初一的春節,現代元旦更多的是國際紀年法的新年,是新紀年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