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期趙國人(今山西安澤人)。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到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戰國末期趙國人(今山西安澤人)。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到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荀子是戰國末期趙國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荀子,名況,字卿,華夏族,如今的漢族,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荀子是什麼時期的人荀子出生在哪個朝代
荀子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先秦儒家學派代表人物。荀子早年遊學於齊,學問博大,曾三次擔任當時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約公元前264年,荀子應秦昭襄王聘,西遊入秦。
荀子簡介
荀子名況,字卿,漢族人,是中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西漢時因避諱漢宣帝劉詢又稱孫卿。
荀子的姓氏來源於荀息,桓王十三年公元前678年“晉曲沃滅荀,以其地賜大夫原氏黯,是為荀叔”,在《左傳》中記載“荀叔”即為“荀息”,因此被封以荀國故地名為姓。荀息的孫子荀林父曾任晉國中行將,因此其後裔改姓中行。後來荀林父的後代荀寅在與趙鞅的鬥爭失敗後為了躲避禍患又改回了荀姓。
荀子有哪些文學成就
荀子不僅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還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他的文章論題鮮明,結構嚴謹,說理透徹,很具邏輯性。在語言風格上可謂豐富多彩,他善於比喻、排比和對偶句,被稱讚為“諸子大成”。他在名篇《勸學篇》中將這種語言風格體現得淋漓盡致,質樸的語言中句法簡練綿密,多作排比,前半篇幾乎全用譬喻重疊構成,集中論述了他對學習的見解,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荀子還開創了以賦為名的文學體裁,他是第一個使用賦的名稱和用問答體寫賦的人,被收錄在《荀子》中的五篇短賦便是其代表。他的文章已由語錄體發展成為標題論文,是我國古代說理文趨於成熟化的標誌。他和屈原一同被稱為“辭賦之祖”。荀子還採用當時民歌形式寫作《成相篇》,該篇文字通俗易懂,運用說唱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政治、學術思想,對後世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荀子的思想主張
孟子創性善論,強調養性;荀子主性惡論,強調後天的學習。這些都說明他與嫡傳的儒學有所不同。他還提出了人定勝天,反對宿命論,萬物都循著自然規律執行變化等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荀子的思想因其批判地總結和吸收了各家思想而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在人性論、天人論、社會道德觀、政治觀、教育觀等各方面都在儒家學派中獨樹一幟、別具特色。
荀子的“性惡論”是其最主要的思想主張之一。荀子的“天人論”主張“天行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這是荀子思想中最具積極進步意義的思想之一。
荀子經典名言
1、利少而義多,為之。
出自先秦《荀子·修身》。利益少,但是道義多,這樣的事要做。在利與義之間要舍利而取義,強調的是一種修身原則。
2、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
出自先秦《荀子·非相》。贈人以有益之言,比贈人以金石珠玉更顯珍貴。說明有益的建言對他人事業人生的助益作用。
3、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
出自先秦《荀子·子道》。服從真理而不服從君主,服從道義而不服從父命。說明在真理、道義與君令、父命相矛盾時要服從前者,意在強調唯“道”、“義”是從的理念。
4、禮以順人心為本。
出自先秦《荀子·大略》。本,根本。禮以順應人心為根本。說明制定禮儀制度的目的在於順應人類希望社會井然有序、和諧穩定的心願。
5、鳥窮則啄,獸窮則攫,人窮則詐。
出自先秦《荀子·哀公》。鳥被逼得走投無路之時就會用嘴啄人,獸到困窘之時就會用爪抓人,人到窮困潦倒之時就會設計騙人。以鳥獸困窘之時的行為為喻,說明人到窮困潦倒之時便會放棄道德操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