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的意思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的意思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的意思:荒涼的城池靠著古老渡口,落日的餘暉灑滿金色秋山。該句出自《歸嵩山作》,《歸嵩山作》是唐代詩人王維所寫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透過描寫作者辭官歸隱嵩山途中所見的景色,抒發了作者恬靜淡泊的閒適心情。

  原文如下:

  歸嵩山作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譯文:

  清澈的川水環繞一片草木,駕車馬徐徐而去從容悠閒。

  流水好像對我充滿了情意,傍晚的鳥兒隨我一同回還。

  荒涼的城池靠著古老渡口,落日的餘暉灑滿金色秋山。

  在遙遠又高峻的嵩山腳下,閉上門謝絕世俗度過晚年。

  註釋:

  1、去:行走。

  2、閒閒:從容自得的樣子。

  3、暮禽:傍晚的鳥兒。

青海最早的古橋和古渡

  漢代以前,青海無建橋記載可考,建橋之始在趙充國入河湟時,東漢時有護羌校尉鄧訓作“革船箄”,貫有造“大航船”,率先跨越黃河天險,開創了建橋設渡的歷史。

  最早的橋渡

  橋渡連線道路,一個地區最早出現的橋樑,總是和最早的道路相連的。青海修建橋樑始於西漢,建造在羌中河湟道上。據《後漢書·趙充國傳》記載,漢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後將軍趙充國進入河湟地區,為便利軍需,“令士兵入山,砍伐木材六萬多株”,“治湟峽以西道橋七十座,令可至鮮水左右”,也就是由今樂都至青海湖的河湟古道上修建了70座木橋,以保證道路的暢通。趙充國開創了青海建橋的歷史,是對青海古代交通發展的一大歷史貢獻。

  黃河天險,是青海古代交通的一大障礙。黃河古時稱為大河,漢代以前人們只能是冬天履冰,夏天泅水。至東漢和帝永和元年(公元89年),護羌校尉鄧訓,自臨羌出發,至歸義城(今貴德),第二年在歸義城附近黃河上“縫革為船,至於箄上以渡河”,初創了渡河交通工具,這種“縫革為船,至於箄上”的渡具,事先將皮革縫製成船,再置於用木杆紮成的大筏子上面,皮革可隔水,木筏有浮力,在今天看來,只不過是皮木筏子,不值一提,但在距今將近兩千年的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仍不失為一項重大的發明創造。

  和帝永元五年(公元93年)繼任護羌校尉貫有為渡大河,“遂夾逢留河築城塢,做大航,造河橋,於大小榆谷”,這就是說,貫有在鄧訓制“革船箄”渡河的歸義城、逢留河口一帶,建造了一座用數舟連線的浮橋。這是已知的青海黃河上的第一座浮橋,對交通運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類似這種浮橋,在黃河上游一直沿襲到今天。

  進入青海的黃河早期古渡

  青海毗鄰甘肅,兩省間東西以黃河為界,形成天塹,必有橋渡可通。漢代,沒有建橋的記載,但有多處古渡,主要有兩條通道。一是由枹罕西行渡黃河入青,今炳靈寺及大河家過渡至官亭最為重要。官亭附近現存有漢代古城幾處,並有烽燧可考。二是由金城往西渡黃河,有鍾泉河、新城、八盤、小寺溝四渡,其中小寺溝是主要津渡,八盤、新城次之,趙充國入河湟就是由金城西行渡黃河的。

萬家煙火於斯盛焉 西口古渡

  西口古渡位於河曲縣城水西門和內長城之外,黃河東岸之上。沿岸巨石壘砌,順河而下百餘米長。河面寬約三里,彼岸右是內蒙古準格爾旗大口渡,左是陝西省府谷縣之大汕渡,當為出河套之進口。

  西口古渡本名水西門渡口,歷史上可追溯至漢。據舊志載,漢桓帝時有大賈資金行至此死,津長埋之。其子尋父至此,津長悉以金還之,帝聞之曰,君子也,遂名“君子津”。隋唐一直沿用。宋慶曆間曾設榷場,直接與契丹、遼、夏進行通商貿易活動,為時所重,極為繁華。金大定間東勝州在此設宣差,總管鷹坊打捕渡河船隻河道等事務。元明清以來,經濟貿易更為頻繁,西接寧夏隴右,北通陰山草地。清聖祖康熙特允鄂爾多斯之請,以故河保營得與蒙古交易,又準河民墾蒙古地。其時水旱碼頭,絲綢之路,商賈輻輳,渡河船隻雲集,五方雜處,兵民繁錯,萬家煙火於斯盛焉。

  新中國誕生後,晉、蒙、陝邊地交通發展很快,從60年代起,河曲人走河套到寧夏不復徒步。然而沿河西邊牆(指明長城)跋涉二千里絲綢之路的日子,畢竟成為歷史,留給我們以無盡的遐想。

  渡口有禹王廟(俗稱河神廟),創建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位於西口古渡之中段,座東面河,平面佈局為長方形。主體建築正殿及抱廳,附屬建築戲臺,其結構形制相仿,斗拱為五鋪作雙下昂。

  據道光十三年(1833)禹王廟重修碑記雲:“河邑自建其廟宇,斯土居民飲撰久蒙其澤,黃河之水自東北而下,狂瀾之發而無氾濫之憂,成勝境矣。”每年農曆三月十八日為祭祀日,七月十五日為古廟會日。當晚夜幕中會首棹船於河中,投放三百六十五盞河燈於水中,以求神禹一年之保佑。古會期間,禹王廟張燈結綵,香客成千上萬,盛況空前。蒙陝毗鄰邊民一衣帶水擺船而來。山門外戲樓鑼鼓喧天聲遏三省。憑欄臨風,右挹塞外鄂爾多斯大漠之風,左盼陝北大汕之古渡,迢迢千里絲綢路,不禁發思古之幽情,緬想漢桓帝時之君子津。“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惟欄外白雲悠悠,黃水滔滔,逐鹿臺巍然在望。

  河曲城自古三面環水,跨長城而控黃河,號稱雄關古塞。西口古渡和禹王廟墨彩紛呈,與蒙陝隔河相望,素以雞鳴三省而聞名遐邇,吸引來中外遊人,成為塞北一大人文自然景觀。


滿池塘水滿落日浸寒漪的意思

  1、“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翻譯:綠草長滿了池塘,池塘裡的水呢,幾乎溢位了塘岸。遠遠的青山,銜著彤紅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閃動著粼粼波光。   2、“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出自宋朝詩人、文學家雷震的古詩作品《村晚》,全詩: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 ...

遠方青古道晴翠接意思

  不是遠方青古道晴翠接荒城,而是“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意思:“遠芳”,指遠處的野草。“侵”是蔓延的意思。“晴翠”指的是陽光照在草地上,反射出一片翠綠的顏色。這兩句的意思是說,晴空下,翠綠的野草連成一片,淹沒古道,伸向遠方,連線著荒涼的古城。出自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

滿大結局 提前劇透

  1、在滿秋也不怪志剛了,當她看到在吳媚坐牢的那段時間,志剛還能夠不離不棄的,她明白了志剛還是曾經的那個志剛。立本一直坐在那裡一言不發,直到滿秋走到他跟前來,他希望能夠跟滿秋分擔所有的一切,如果有來世滿秋一定會去找他,感謝他一直對自己的不離不棄,一杯酒下去後滿秋昏倒了過去。   2、醒來的時候,滿秋已經躺在 ...

書法為什麼要

  書法要臨古帖是因為要深入學習書法,必然是得追根溯源臨古帖。如果只是想寫字好看一些,隨便就可以了。臨帖是學習書法的根本的方法。古往今來,沒有一個書法家是不經臨習而成功的,沒有一個字寫得好的人是不經過臨帖的。只有臨帖,取法唐楷、晉行、漢隸、秦篆等傳統的東西,才會有所獲。 ...

滿演員表

  1、《滿秋》主要演員表   顏丙燕飾滿秋   宋春麗飾彭玉珍   牛莉飾吳媚   李坤霖飾馬立本   喬振宇飾郭乃文   張鏑飾隋莉   侯天來飾隋父   王戈飾孫大偉   董曉飾高大猛   2、《滿秋》是由遼寧廣播電視臺、上海朗順影視傳播有限公司和東陽市花兒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黃力加和蒲劍執導,卜 ...

滿池塘水滿落日浸寒漪的意思

  1、意思是: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裡,池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樣(是落山後),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他拿著短笛隨便的吹奏。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2、這首詩描寫農村晚景的。 ...

滿劇情介紹

  1、這是一部根據真實再度加工而成的拯救“富二代故事。喬振宇在劇中飾演郭,本是一個質樸上進的農村少年,在經歷哥哥離家、母親去世的雙重打擊後,在嫂子滿秋(顏丙燕 飾)的關愛下讀完大學,成為一個商業奇才。年輕的郭乃文一直對任勞任怨、默默為家庭無私付出的嫂子滿秋有一種愛慕和崇敬的複雜情愫,為了滿秋甘願忍辱負重,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