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像“孔子教學”
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近日哀嘆說,當涉及科學研究方面,中國現在是領先於印度的。“印度在世界科學上的相對位置一直在衰落,”他說,“我們已經被像中國這樣的國家趕上。”但是,儘管就生產出的科學著作數量而言,中國僅次於美國,很多人仍表示,其研究質量仍有待改進。行為不端是一個常見的問題,但就中國差強人意的表現來講,應該還有文化上的原因。
2000多年來,兩種文化基因影響了數代中國知識分子。第一就是孔子思想,他提出知識分子應該成為忠誠的管理者。第二個是莊周的思想著作,稱一個和諧社會應該是源於孤立隔絕的家庭,從而避免交流和衝突,還應迴避科技,從而避免貪婪。總的來說,這些文化鼓勵在中國社會進行小規模和自給自足的實踐,但卻有損好奇心、商業化及科技發展。它們使得中國社會產生科學上的空白,並持續千年。它們在現今仍發揮作用。
其中一個後果就是,中國學界的每一位成員,都希望能在研究上起引領作用,很少有人願意充當協助角色。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去領導,這就造成了導致浪費的重複和過剩。調查者用各種藉口去購買同類型的裝置器材,做著同類型的資料處理。
從更大層面來看這個問題。在中國的任何一個合作專案中,大學、研究機構、不同的政府部門都想要發揮領導作用,這讓從事研究的科學家彼此間分享資料變得極其艱難。例如,中國氣象局有2000來個氣象站,其中一個功能就是收集資訊釋出天氣預報。此外,水文局執行著2萬來個測量站,也同樣收集天氣資料,使用這些資料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改進氣象局天氣預報的空間精準度,但水文局並沒有將資料對氣象局公開。
一個相關問題就是缺少分工協作。研究部門的領導傾向於重視並獎勵那些聲稱是在做原創性研究的人,這就使得人們不願承擔那些(有用的)協助角色。這也解釋了為何除了圖書館和儀器銷售公司,中國很少有專門的研究服務。這使得研究實驗室只能自己做所有的事,甚至是諸如樣本分析和資料庫開發這樣的常規工作。由於沒有針對個人和組織的不同才能進行的切實分工,研究上的延遲是不可避免的。
“中國應該開始劃分其研究工作,將任務分配給有著相應才幹的人。”
他們兩個不是同時代的人。莊子(本名莊周,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一說公元前275年),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先秦七子之一,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創立了哲學學派莊學,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孔子(孔夫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出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後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轉眼間2021年即將進入尾聲了,而2022年的第一個節日,當屬1月1日的元旦節了。元旦節是個全球性的節日,代表著一年最開始的一天。那麼元旦節在中國代表什麼意義呢?中國關於元旦節有什麼傳說?元旦節常見的飲食風俗有哪些呢?
中國元旦節的意義
新中國成立之後,便將元旦列為法定節假日之一,加上週末會有連續三天的假期,可以讓剛剛結束一年辛苦工作的人們有幾天休息的假期,與家人朋友們一起歡度新年。元旦從字面看,元為首,旦為晨,元旦即是每歲第一天的早晨。短短兩個字描繪了新年的清晨,太陽緩緩從地平線上升起的美景,人們對新的一年寄託著更大的希望,期待著新年時刻的來臨,故以元旦為名進行慶祝。
中國元旦節的傳說
中國元旦的傳說其實可以追溯自堯舜時期。在四、五千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當時堯天子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深受老百姓的愛戴,不過,因為他的兒子無才不太成器,他就沒有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後來,舜效仿堯的做法,也把自己的帝位傳給了治水有功的禹,禹也像舜一樣勤政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深受別人的愛戴。舜祭祀堯的那一天,流傳下來之後,就演變成中國的元旦節,所以在這一天,許多地方也有祭祀的習俗。
中國元旦節的飲食
中國是飲食大國,許多節日都有不同的飲食文化,元旦的美食則有年糕,寓意著年年高,是有糯米制成;北方地區在元旦會吃餃子,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餃子不僅美味,還能驅寒保暖;南方則是喜歡是湯圓,湯圓寓意著幸福美滿、團團圓圓、甜甜蜜蜜。
孔子:在中國文化史上,孔子是絕對的精神領袖。說《論語》是中國文化的聖經、孔子是中國文化的聖人,那一點兒也不算誇張。雖然自近代以來,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形成強勢衝擊,但時移世易,孔子的許多思想包括他的和諧思想,仍然被人們所推崇和弘揚;孔子的《論語》,仍被中外人士普遍視為中國文化“最古最有價值之寶典”。
...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傳揚仁愛的思想,據傳孔子曾學禮於老子。莊子求學於戰國道家學派,繼承了老子的一些觀點,繼而又有所發展,後來的道教弟子尊老子為聖後,借孔子的名氣來抬高老子的地位,並反擊儒家對道教的歧視。墨子早年曾學儒學,應學於孔子的弟子。即孔子、莊子、墨子之間並無關係,但他們都擁有老子的一些思想或觀點 ...
在這個文化多元化發展的世界中,各國文化大放異彩,吸引了很多人前往自己喜歡的國度中去體驗不同的文化衝擊。中國和印度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是東方最有影響力的文化體系。那麼,這兩種東方文化有什麼樣的差異呢?都體現著在哪些方面呢?一起到印度文化中瞭解一下吧。
人類因民族、地域、經濟、政治等的不同而有了文化的差 ...
財神是中國民間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戶戶懸掛財神像,希冀財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吉,象徵平安;利,象徵財富。人生在世既平安又有財,自然十分完美,這種真切的祈望成為人們的普遍心理。求財納福的心理與追求,充分反映在春節敬祀財神的一系列民俗活動中。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盛大的節日。其中除夕之夜有一項 ...
當人們站在舉世聞名的花山岩壁畫前,由衷的讚歎2000多年前何以有如此宏偉的藝術鉅作時,可知道那些生動而古拙的人物畫像正是壯族先民們的形象?壁畫上的人物和船形、刀劍、鍾、銅鼓等圖形,給我們傳遞了壯族悠源的歷史資訊。壯族祖先的文明起源無疑要比花山岩壁畫久遠的多。據可考的歷史所知,壯族的先民被稱為漢人,漢在周代 ...
關於立秋節氣的知識
1、立秋時節在民間也被人們稱為七月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公曆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為立秋。
2、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
3、立秋三候: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一候為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
4、立秋到 ...
立秋的知識有哪些
1、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
2、立秋時節在民間也被人們稱為七月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公曆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為立秋。
3、立秋三候: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一候為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
立秋的氣候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