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又名《南華經》,作者是莊子,莊周即南華真人;《莊子》書分內外雜三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戰國中晚期逐步流傳,揉雜,附益,至西漢大致成形,然而當時流傳版本,今已失傳;目前所傳三十三篇,已經郭象整理,篇目章節與漢代亦有不同,內篇大體可代表戰國時期莊子思想核心,而外,雜篇發展則縱橫百餘年,參雜黃老,莊子後學形成複雜的體系,司馬遷認為莊子思想其要歸本於老子,然而根據莊子書中寓言,義理及《天下篇》對老子思想所評述,老子與莊子思想構架有別,關懷亦不相同,所謂道家思想體系與《莊子》書,實經過長期交融激盪,經漢代學者整理相關材料,方才編定。
處世哲學方面,老子和莊子雖然都推崇道,在自然觀、天道觀方面有其共同點。然而兩人對道延伸出的不同的處世之道卻相去甚遠;老子與莊子不同的精神渴望,道家的“道境”就是自由之境,老子莊子的道之於無的意識是最高的自由意識,將無視為道的根本特徵正是出於對自由的追求;從老子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等思想出發,可知道倒可以自由地化生萬物。因此生命與道合一,這就是老子莊子所認為的生命最高境界,自由之境;但老子與莊子對這種境界的理解有些差異,老子的道是指純真質樸本性的實現,而莊子的所認為的則是高度的、絕對的自由,因此老子的生命哲學具有極強的現實性,而莊子更高地追求個體精神的自由和超脫。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端午習俗主要有食粽子與賽龍舟。食粽子的習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賽龍舟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 ...
農曆四月初八,在香港的太平清醮島上舉行此節日。節日源自18世紀,初衷是為了撫慰死人的靈魂。
節日期間,人們在北帝廟前搭建約60英尺高的包山塔,此塔通身掛滿可食甜包,人們爭先恐後攀爬此塔搶食甜包,搶到越多,運氣越好。
1978年節日曾因包山塔倒塌而停止,2005年重新恢復了此節日。 ...
在悠久的中國歷史文化中,節氣對於農耕事業有著很大的影響作用,參照二十四節氣的時刻表,進行相應的農耕活動。芒種是第九個節氣,在這個節氣中,人們應該搶收各種農作物,雖然忙碌流汗,但是豐收的心情是很好的。
芒種,又名“忙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是“有芒之谷作物可種”的意思。 ...
端午節為什麼叫端陽節 端午節又名端陽的原因
第五個月即“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而午日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稱為“端陽”。
唐朝的時候,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宋景為了討好皇帝,避"五”字的諱,將“端五”正式改為“端午”。此後,端午節才頻頻見諸於各種文學作品。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還對 ...
寒食節又稱什麼節日 寒食節又名什麼節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每到初春季節,氣候乾燥,不僅人們儲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春雷發生也易引起山火。
古人在這個季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 ...
每一年的農曆12月23日就是我們國家的小年日,小年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小年夜”,又叫“過小年”, 表達的是中國勞動人民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從這天起年味漸濃,家家戶戶開始置辦年貨,準備乾乾淨淨、溫溫暖暖過個好年。
春節有什麼習俗
我國過年曆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 ...
砂仁別稱: 陽春砂仁,長泰砂仁,又名小豆蔻,多年生草本。是熱帶和亞熱帶姜科植物的的果實或種子,是中醫常用的一味芳香性藥材。株高1、5到3米,莖散生;根莖匍匐地面,節上被褐色膜質鱗片。根莖粗壯,棕紅色。種子團分3瓣,每瓣種子5到9枚,種子氣味芳香而峻烈,用作香料,稍辣,其味似樟。在東方是菜餚調味品,特別是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