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莫高窟餘秋雨原文

莫高窟餘秋雨原文

  1、莫高窟對面,是三危山。《山海經》記,“舜逐三苗於三危”。可見它是華夏文明的早期屏障,早得與神話分不清界線。那場戰鬥怎麼個打法,現在已很難想像,但浩浩蕩蕩的中原大軍總該是來過的。當時整個地球還人跡稀少,噠噠的馬蹄聲顯得空廓而響亮。讓這麼一座三危山來做莫高窟的映壁,氣概之大,人力莫及,只能是造化的安排。

  2、公元三六六年,一個和尚來到這裡。他叫樂樽,戒行清虛,執心恬靜,手持一枝錫杖,雲遊四野。到此已是傍晚時分,他想找個地方棲宿。正在峰頭四顧,突然看到奇景:三危山金光燦爛,烈烈揚揚,像有千佛在躍動。是晚霞嗎?不對,晚霞就在西邊,與三危山的金光遙遙相對應。

  3、三危金光之跡,後人解釋頗多,在此我不想議論。反正當時的樂樽和尚,剎那時激動萬分。他怔怔地站著,眼前是騰燃的金光,背後是五彩的晚霞,他渾身被照得通紅,手上的錫杖也變得水晶般透明。他怔怔地站著,天地間沒有一點聲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籠罩。他有所憬悟,把錫杖插在地上,莊重地跪下身來,朗聲發願,從今要廣為化緣,在這裡築窟造像,使它真正成為聖地。和尚發願完畢,兩方光焰俱黯,蒼然幕色壓著茫茫沙原。

  4、不久,樂樽和尚的第一個石窟就開工了。他在化緣之時廣為播揚自己的奇遇,遠近信士也就紛紛來朝拜勝景。年長日久,新的洞窟也一一挖出來了,上自王公,下至平民,或者獨築,或者合資,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祈,全向這座陡坡鑿進。從此,這個山巒的歷史,就離不開工匠斧鑿的叮噹聲。

  5、工匠中隱潛著許多真正的藝術家。前代藝術家的遺留,又給後代藝術家以默默的滋養。於是,這個沙漠深處的陡坡,濃濃地吸納了無量度的才情,空靈靈又脹鼓鼓地站著,變得神秘而又安詳。

  6、從哪一個人口密集的城市到這裡,都非常遙遠。在可以想像的將來,還只能是這樣。它因華美而矜持,它因富有而遠藏。它執意要讓每一個朝聖者,用長途的艱辛來換取報償。

  7、我來這裡時剛過中秋,但朔風已是鋪天蓋地。一路上都見鼻子凍得通紅的外國人在問路,他們不懂中文,只是一疊連聲地喊著:“莫高!莫高!”聲調圓潤,如呼親人。國內遊客更是擁擠,傍晚閉館時分,還有一批剛剛趕到的遊客,在苦苦央求門衛,開方便之門。

  8、我在莫高窟一連呆了好幾天。第一天入暮,遊客都已走完了,我沿著莫高窟的山腳來回徘徊。試著想把白天觀看的感受在心頭整理一下,很難;只得一次次對著這堵山坡傻想,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9、比之於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山奇大塔,古羅馬的鬥獸場遺蹟,中國的許多文化遺蹟常常帶有歷史的層累性。別國的遺蹟一般修建於一時,興盛於一時,以後就以純粹遺蹟的方式儲存著,讓人瞻仰。中國的長城就不是如此,總是代代修建、代代拓抻。長城,作為一種空間蜿蜒,竟與時間的蜿蜒緊緊對應。中國歷史太長、戰亂太多、苦難太深,沒有哪一種純粹的遺蹟能夠長久儲存,除非躲在地下,躲在墳裡,躲在不為常人注意的秘處。阿房宮燒了,滕王閣坍了,黃鶴樓則是新近重修。成都的都江堰所以能長久保留,是因為它始終發揮著水利功能。因此,大凡至今轟轉的歷史勝蹟,總有生生不息、吐納百代的獨特秉賦。

  10、莫高窟可以傲視異邦古蹟的地方,就在於它是一千多年的層層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終活著,血脈暢通、呼吸勻停,這是一種何等壯闊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藝術家前呼後擁向我們走來,每個藝術家又牽連著喧鬧的背景,在這裡舉行著橫跨千年的遊行。紛雜的衣飾使我們眼花撩亂,呼呼的旌旗使我們滿耳轟鳴。在別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來細細玩索一塊碎石、一條土埂,在這兒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著,身不由主,踉踉蹌蹌,直到被歷史的洪流消融。在這兒,一個人的感官很不夠用,那乾脆就丟棄自己,讓無數雙藝術巨手把你碎成輕塵。

  11、因此,我不能不在這暮色壓頂的時刻,在山腳前來回徘徊,一點點地找回自己,定一定被震撼了的驚魂。晚風起了,夾著細沙,吹得臉頰發疼。沙漠的月亮,也特別清冷。山腳前有一泓泉流,汩汩有聲。抬頭看看,側耳聽聽,總算,我的`思路稍見頭緒。

  12、白天看了些什麼,還是記不大清。只記得開頭看到的是青褐渾厚的色流,那應該是北魏的遺存。色澤濃沉著得如同立體,筆觸奔放豪邁得如同劍戟。那個年代戰事頻繁,馳騁沙場的又多北方驃壯之士,強悍與苦難匯合,流瀉到了石窟的洞壁。當工匠們正在這洞窟描繪的時候,南方的陶淵明,在破殘的家園裡喝著悶酒。陶淵明喝的不知是什麼酒,這裡流蕩著的無疑是烈酒,沒有什麼芬芳的香味,只是一派力、一股勁,能讓人瘋了一般,拔劍而起。這裡有點冷、有點野,甚至有點殘忍;色流開始暢快柔美了,那一定是到了隋文帝統一中國之後。衣服和圖案都變得華麗,有了香氣,有了暖意,有了笑聲。

  13、這是自然的,隋煬帝正樂呵呵地坐在御船中南下,新竣的運河碧波盪漾,通向揚州名貴的奇花。隋煬帝太兇狠,工匠們不會去追隨他的笑聲,但他們已經變得大氣、精細,處處預示著,他們手下將會奔瀉出一些更驚人的東西;色流猛地一下渦漩卷湧,當然是到了唐代。人世間能有的色彩都噴射出來,但又噴得一點兒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納入細密流利的線條,幻化為壯麗無比的交響樂章。這裡不再僅僅是初春的氣溫,而已是春風浩蕩,萬物甦醒,人們的每一縷筋肉都想跳騰。

  14、這裡連禽鳥都在歌舞,連繁花都裹捲成圖案,為這個天地歡呼。這裡的雕塑都有脈搏和呼吸,掛著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嬌嗔。這裡的每一個場面,都非雙眼能夠看盡,而每一個角落,都夠你留連長久。這裡沒有重複,真正的歡樂從不重複。這裡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這裡什麼也沒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騰。一到別的洞窟還能思忖片刻,而這裡,一進入就讓你燥熱,讓你失態,讓你只想雙足騰空。不管它畫的是什麼內容,一看就讓你在心底驚呼,這才是人,這才是生命。人世間最有吸引力的,莫過於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發出的生命訊號。這種訊號是磁,是蜜,是渦卷方圓的魔井。沒有一個人能夠擺脫這種渦卷,沒有一個人能夠面對著它們而保持平靜。唐代就該這樣,這樣才算唐代。我們的民族,總算擁有這麼個朝代,總算有過這麼一個時刻,駕馭哪些瑰麗的色流,而竟能指揮若定;色流更趨精細,這應是五代。

  15、唐代的雄風餘威未息,只是由熾熱走向溫煦,由狂放漸趨沉著。頭頂的藍天好像小了一點,野外的清風也不再鼓盪胸襟;終於有點灰黯了,舞蹈者仰首到變化了的天色,舞姿也開始變得拘謹。仍然不乏雅麗,仍然時見妙筆,但歡快的整體氣氛,已難於找尋。洞窟外面,辛棄疾、陸游仍在握劍長歌,美妙的音色已顯得孤單,蘇東坡則以絕世天才,與陶淵明呼應。大宋的國土,被下坡的頹勢,被理學的層雲,被重重的僵持,遮得有點陰沉;色流中很難再找到紅色了,那該是到了元代。

  16、這些朦朧的印象,稍一梳理,已頗覺勞累,像是趕了一次長途的旅人。據說把莫高窟的壁畫連起來,整整長達六十華里。我只不信,六十華里的路途對我輕而易舉,哪有這般勞累?

  17、夜已深了,莫高窟已經完全沉睡。就像端詳一個壯漢的睡姿一般,看它睡著了,也沒有什麼奇特,低低的,靜靜的,荒禿禿的,與別處的小山一樣。

莫高窟餘秋雨反映主題

  反映的主題:莫高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表達了作者讚美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之情。全篇透過敘述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開鑿時間,用散文化的語言概括地介紹了樂樽和尚在三危山對面築窟造像,發誓使之成為聖地的宏願,以及這個宏願實施的過程。喻示了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在中國這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在歷代學者、藝人、工匠、僧人的吸收、融合、改造中,產生和形成了偉大的中國佛教藝術。描述了莫高窟藝術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特點。作者用藝術史家的眼光和詩人的語言在我們面前展現出莫高窟藝術傲視異邦、吐納百代的獨特魅力。

韓浩月:不準繼續侮辱餘秋雨

  不準繼續侮辱餘秋雨

  韓浩月

  著名作家餘秋雨近日寫了一篇標題為《不準繼續侮辱中國人》的博文,大致內容是:災區幾所中小學舉行隆重儀式,接收他送過去的萬餘冊書;對香港某報發表猛烈抨擊他的文章進行同樣猛烈的回擊;繼續闡述他對 大愛 、 至善 等詞彙的深刻理解;再次為被硬按到自己頭上的 石一歌 筆名進行申辯;最後透過對比的方式,得出中國 5 12 高於美國 9 11 的結論。

  餘秋雨的這篇博文資訊量很大,涉及他的日常行蹤、觀點辯論、歷史回顧、生命體驗、哲學感悟等諸多層面,讀著很熟悉也很陌生,熟悉是因為餘秋雨此新作還是像《文化苦旅》那樣宏大壯觀,陌生是因為他通篇文字都充斥了 不高興 的味道,看樣子《中國不高興》影響確實很大。一個敢於摘下 大師 帽子和批評者對掐的餘秋雨,體現出了一個文人應該有的真性情,值得欽佩和欣賞,但如果因為過於激動而語無倫次,難免就難以服眾。

  正是因為資訊量大,再加上餘老師染上了 標題黨 的風格,這篇博文讓人找不到主旨。究竟是誰在侮辱中國人?又是誰可以 不準 哪些人侮辱中國人?餘秋雨白白用了一堆感嘆號,終沒讓人看清楚他究竟要表達什麼。唯一能和這篇博文標題對號入座的,是在香港那家報紙發表文章的一個 大陸文人 ,或許還有 徹底否認 抗震救災工作的 幾個中國人 按照餘秋雨的意思,大概 繼續侮辱中國人 的就是連 一小撮 也算不上的這幾位了。憑這 幾個中國人 就能侮辱而且 繼續侮辱 得了日益強大的中國了?本以為餘秋雨會捧出個什麼 辱華團體 ,但餘秋雨架好了大炮,卻連蚊子都沒打下來。

  蚊子沒打下來,但炮聲卻很響,對這 幾個中國人 ,餘秋雨安上的罪名可不小,比如利用災民完成政治圖謀等等。既然餘秋雨聲稱自己全家在 文革 中受到過迫害,那麼他應該比誰都清楚,有的帽子,不是想安在誰頭上就能安在誰頭上的。在強化批評者的危害的同時,餘秋雨沒忘弱化自己的弱勢地位, 我是一個無職無權的獨立文化人,居無定所,不交權貴,連作家協會和文聯也沒有參與 這句話也許是整篇博文的一大文眼,這句話或許會讓我們相信,在一個很多文人人格和文格都很低下的時代,餘秋雨是一位出淤泥而不染者。如果你覺得餘秋雨如此說法太幽默,那要小心扯上侮辱餘秋雨 不,侮辱中國人的罪名。

  一面說著 大愛 、 至善 ,一面拿 5 12 和 9 11 進行對比,這很令人費解,災難怎還會有高低之分?對於災難之外的事情進行品頭論足,是 愛 和 善 的表現? 這種話從一位學者口中說出來,令人匪夷所思,而將少數對於己身的批評聲音轉化到整個中國人集體,也非一般魄力所能做得出來。如果批評餘秋雨就是侮辱中國人,那恐怕所有中國人都得噤聲了。

  (責任編輯:admin)


秋雨:文化苦旅其實不是旅之苦

  在旅遊群體中,自命為旅行者的人是瞧不上旅遊者的。前者認為後者只不過是浮光掠影、走馬觀花。但對他們來說,要成為徐霞客這樣的旅行家似乎又很不現實,於是一條捷徑應運而生,那就是“文化旅遊”。   伍迪·艾倫的新電影《午夜巴黎》中就有這樣一個角色,男主人公蓋爾和女友在巴黎遇到了女友的朋友保羅。保羅在每一座雕塑、每 ...

你怎摸理解秋雨的牌坊

  《牌坊》藉助於含蓄的象徵、巧妙的暗示、貼切的比喻,曲折隱約地表現了作品主人公的清苦單調的生活狀態和孤寂悽苦的心態,從一個側面透露出封建禮教扼殺青春、摧殘美好的罪惡,對壓抑婦女的封建糟粕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發出了振聾發聵的人性解放的呼聲。   表現了作品主人公的清苦單調的生活狀態和孤寂悽苦的心態,從一個 ...

秋雨語錄

  2、中年是對青年的延伸,又是對青年的告別。這種告別不僅僅是一系列觀念的變異,而是一個終於自立的成熟者對於能夠隨心所欲處置各種問題的自信。   3、中年人的當家體驗是最後一次精神斷奶。你突然感覺到終於擺脫了父母、兄長、老師的某種依賴,而這種依賴在青年時代總是依稀猶在的;對於領導和組織,似乎更貼近了,卻又顯示 ...

秋雨好句

  1、什麼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東西。我們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鑿掉那些異己的、卻以朋友名義貼附著的雜質。不鑿掉,就沒有一個像模像樣的自己。   2、現代,不僅僅是一截時間。現代是寬容,現代是氣度,現代是遼闊,現代是浩翰。   3、真想為你好好活著,但我疲憊已極,在我生命終結前,你沒有抵達,只為 ...

秋雨經典名句

  1、我們始終都在練習微笑,終於變成不敢哭的人。   2、來一次世間,容易嗎?有一次相遇,容易嗎?叫一聲朋友,容易嗎?仍然是那句話--學會珍惜,小心翼翼。   3、如果被別人嫉妒的是你,那麼,暗暗地把自我誇獎一次吧!如果被別人造假的是你,那麼,再狠狠地自我陶醉一次吧!   4、文化人不要在地域上敏感。    ...

秋雨簡介及作品介紹

  1、餘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餘姚縣橋頭鎮(今屬浙江省慈溪市),中國當代作家、學者。   2、1966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   3、1976年,出版論著《讀一篇新發現的魯迅佚文》。1983年,出版論著《戲劇理論史稿》。1984年,憑藉《戲劇理論史稿》獲北京全國首屆戲劇理論著作獎 ...

秋雨簡介及作品

  1、餘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餘姚縣橋頭鎮(今屬浙江省慈溪市),中國當代作家、學者。   2、1966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1976年,出版論著《讀一篇新發現的魯迅佚文》。1983年,出版論著《戲劇理論史稿》。1984年,憑藉《戲劇理論史稿》獲北京全國首屆戲劇理論著作獎。19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