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華麗的苗族銀飾文化

華麗的苗族銀飾文化

  苗族是我們中國一個比較大的民族,也是我們當今中國一個歷史比較悠久的一個少數民族,苗族的居住分佈範圍比較廣闊,文化也比較豐富,當然,苗族的一些服飾也比較的獨特。那麼,大家對於華麗的苗族銀飾文化都不是特別的瞭解。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看看華麗的苗族銀飾文化吧!

  銀飾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歷史上曾被許多民族青睞,成為多元文化交流的載體之一。苗族是中國最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他們有著豐富多彩的服飾文化,其中,苗族銀飾最富盛名。苗族銀飾可分頭飾、頸飾、胸飾、手飾、盛裝飾苗族銀飾和童帽飾等,都是由苗族銀匠精心做成,據說已有千年歷史。下面來看詳細的介紹!

  據悉,苗族銀飾以其多樣的品種、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藝,不僅向人們呈現了一個絢麗多姿的藝術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精神世界。明代郭子章在《黔記》中對黔東和黔中苗族曾這樣記載:“以銀環,銀圈飾耳”。至清代,使用銀飾盛極苗鄉,不僅佩戴普遍,而且數量之多為其他民族所罕見。黔東和湘西苗族男女均戴銀飾,以婦女最為隆重,頭戴銀冠、項飾、銀圈,身著銀衣,手配銀鐲,腳套銀鏈,以多為美,以重為富。

  苗族銀飾種類

  苗族銀飾種類繁多、加工精美,可分頭飾、頸飾、胸飾、手飾、盛裝飾和童帽飾等,苗族女性所佩帶的銀飾豐富多彩,從頭到腳,處處銀飾,都是由苗族男性銀鐵匠精心做成。這些都真實地裝載著苗族歷史、經濟、文化、藝術等情況,客觀地反映苗族人民的生產生活、民族性格和審美情趣,具有獨特的民族性和豐富的文化價值、民俗價值、美學價值和實用價值。

  苗族銀飾原料

  歷史上的銀飾加工原料主要為銀元、銀錠。也就是說,苗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週而復始,經年累月,積攢下的銀質貨幣,幾乎全都投入了熔爐。正因為如此,各地銀飾的銀質純度以當地流行的銀幣為準。譬如民國時期黔東南境內是以雷山為界,其北邊銀料來自大洋,純度較高,南邊來自貳毫,銀飾成色較差。20世紀50年代後,黨和政府充分尊重苗族群眾的風俗習慣,每年低價撥給苗族專用銀。

  苗族銀飾加工

  苗族銀飾的加工基本以家庭作坊內的手工操作完成。苗族銀飾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內的手工操作完成。根據需要,銀匠先把熔鍊過的白銀製成薄片、銀條或銀絲,利用壓、寥、刻、摟等工藝,製出精美紋樣,然後再焊接或編織成型。苗族銀飾工藝流程很複雜,一件銀飾多的要經過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而且,銀飾造型本身對銀匠的手工技術要求極嚴,非箇中高手很難完成。此外,工藝上的精益求精,使苗族銀飾日臻完美。苗族銀飾在造型上有其穩定性,一經祖先確定形制,即不可改動,往往形成一個支系的重要標誌。

  透過介紹,也可以反映出苗族銀飾文化在長久的歷史長河中所形成的文化底蘊,更映射出的民族先民的古老傳統成為了現代社會探索人類歷史的線索。此外,在全球文明高速發展的今天,多樣的品種、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藝,苗族銀飾在豐富和美化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實現了文化的傳承,承擔了播撒文明、傳授知識的任務,更向世人呈現了一個瑰麗多彩的藝術世界!

苗族銀飾的歷史淵源

  

  苗鄉俗語說:“錦雞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銀飾。”當你在苗鄉行走,無論是在人頭攢動的集市,或是在石板鋪路的村巷、山道,都會有三三兩兩的苗家阿雅(婦女)、黛帕(少女)穿著由花邊和銀飾鑲成的民族盛裝映入你的眼簾,尤其是那滿身銀光閃閃、環佩叮噹的銀飾,一定會令你的眼睛為之一亮。

  苗族來源於黃帝時的“九黎”,堯、舜、禹時的“三苗”,而商周時的“荊蠻”則是三苗的遺裔,與苗族有同源關係。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黃帝戰蚩尤”的故事,其中九黎的蚩尤就是苗族的領袖。

  秦漢時期,苗族主要集中在洞庭右岸的武陵地區,又稱武陵蠻或五溪蠻。隋唐時期,中央政府在邊疆地區建立羈縻州,史上最著名的唐貞觀三年,東謝首領謝元深率各支首領領進京朝貢。史書中記述,“東蠻謝元深入朝,冠鳥熊皮冠,以金絡額,毛帔,以為行縢,著履”,對當時苗族服飾有清楚的描寫。這時苗族婦女開始出現佩戴耳飾者,“婦人橫布二幅,穿中貫其首,號曰通裙。美髮髻,垂於後,竹筒三寸,斜穿其耳,貴者飾以珠璫”。珠璫質地為玻璃一類,無疑這是千姿百態苗族耳環的雛形。宋元時期,苗族的穿戴型式,基本上仍與唐代一樣,但考諸當時苗人佩戴的飾物,最高以銅為材質,這說明在唐宋以前,苗族並未有飾銀的習俗。

  明代的史籍中才開始出現關於苗族佩戴銀飾的記載:“富者以金銀耳珥,多者至五六如連環”,“婦人盤髻,貫以長簪,衣用土錦,無襟,當服中孔,以首納而服之”。苗族人在明代時用銀飾為婚否的標示,“未娶者以銀環飾耳,號曰馬郎,婚則脫之。婦人染海、銅鈴、欒珠、結纓絡為飾,處子行歌於野以誘馬郎”。苗族銀飾在明代開始大量出現的原因據推斷有三:第一,貴州於明成祖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二月建省,結束了過去的苗族分散狀態。第二,明代以前,交易不用銀錢,以物易物的商業交換形式在少數民族地區占主導地位。明代以後,銀作為通貨日漸普及;白銀的湧入為加工銀質飾物提供了材料,使銀飾的流行成為可能,有的地方甚至直接把銀錢當作飾物。其四,從歷史上看,由於戰爭及壓迫,苗族長期輾轉遷徒,“老鴉無樹樁,苗族無故鄉”的田諺即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他們把白銀作為飾物,同銀飾的昂貴和方便攜帶是分不開的。

  清代是苗族銀飾普及和流行化的時期,除了銀飾種類增多(如銀簪、銀環、項圍銀圈、銀釧等),在普遍化方面更是不分性別、老幼、貧富,都以佩戴為榮。由於追求銀飾的數量愈多愈重,佩戴風氣影響苗族銀飾的設計款式及造型,更成為苗人日常生活重要的標誌。

  另外,苗族銀飾在造型上有其穩定性,一經祖先確定形制,即不可改動,往往形成一個支系的重要標誌。苗家篤信銀器能驅邪逐崇、防陰氣戕害。古時苗民戴上銀脖圈,據說能戰勝作惡的“老變婆”,確保閤家平安。

  如今,苗族銀飾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大多保留著原始的韻味,受到廣大人們的喜愛。

苗族銀飾

  

  在黔東北,苗族把水牛角高掛在中柱上祭禱,併為此水牛角而以引為豪。黔東南苗族把寬大的牛角銀飾戴在頭頂上,以此為美,以此為殊榮。這種頂禮膜拜水牛角與水牛角銀飾,正是歷史文獻所載“炎神農,人身牛首”含義的寫照。顯然,“人身牛首”的神農與“人身牛蹄”的蚩尤,屬於同一人類集團,表明二者同屬於牛耕稻作部族不同時期的首領。“牛首”、“牛蹄”,寓意著“人身牛首”的神農為先,“人身牛蹄”的蚩尤為其後,歷史傳說,二者是牛耕稻作文明的君王,為中華民族歷史作過開拓性的貢獻。

  “人身牛首”與“人身牛蹄”的文化符號是具象的,有其特定的人文內涵,並非此乃“半人半牛”人種。歷史學者根據“人身牛首”與“人身牛蹄”的漢文寫含義,繪製了“一個人長一個水牛頭”,另“一個人長一雙水牛蹄”,使之成為“半人半牛”的神話,其實,這是一種附會與誤會的闡釋,並非言中“人身牛首”和“人身牛蹄”的原生意義。繪製一個人長一個牛頭,另一個人長一雙水牛蹄的歷史先人,顯然是以中原旱地農牧文化為座標來闡釋南方水鄉牛耕稻作文化,闡釋者與被闡釋物件之間,存在著時空距離,無法言清“人身牛首”的原本意義。對“人身牛首”準確的解釋,莫過於黔東南苗族婦女頭上的水牛角銀飾,可以說那是“人身牛首”的原生性具象。

  水牛角,最初是作為一種膜拜與裝飾兩全的具象符號,隨著歷史的向前推移,膜拜內涵減弱,裝飾與審美意象加重,最後形成水牛角銀飾。而“人身牛蹄”,實際上亦是一種文化具象和物質符號,在苗區,有一種為貧苦民眾在冬天自制自用的“水牛皮鞋”,即當剝下水牛皮時,按事先計算好的尺寸,割兩塊相等寬度的牛皮,包在兩根事先水削好的下粗上小的木柱上,待牛皮幹後定型,取走木柱,便成一雙不用針線縫製的“水牛皮鞋”,要穿時,先打綁腿,並在“鞋”內墊棕衣,就可穿上,再用細繩捆住,便能在冬天雪地裡行走了。這種在下雪天用的“水牛皮鞋”,極為可能是最原始的“皮鞋”。


苗族是真的純

  苗銀本身是指純銀,長久以來苗族地區的重要首飾品和婚嫁用品。但實際上苗銀都並非純銀,其它主要成分是銅,含銀量不高。一般銀含量在20%—60%。其主要特點是苗族地區手工製作,圖案精美,富有寓意。   另外,目前市面上所見到的苗銀飾品幾乎都沒有銀的成分,一般分為三類:   1、以黃銅(銅鋅合金)為主的“苗銀”: ...

苗族的特點,與圖騰分不開

  銀飾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歷史上曾被許多民族青睞,成為多元文化交流的載體之一,苗族作為56民族中的一員,給人的印象最多的就是銀飾,幾乎一提起苗族就想到了銀飾,苗諺有曰:“無銀無花不成姑娘,有衣無銀不成盛裝。”那麼苗族的銀飾的特點是什麼,本期的苗族文化為你解析。   進入苗族社會的銀飾決不單純表現為某個民族專有 ...

精美絕倫的侗族文化

  銀飾在古代非常盛行,在今天的侗族文化中,銀飾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侗族人民的生活離不開銀飾,雖然看起來很普通的銀飾,卻在侗族人民的心裡佔據重要的位子。侗族的婦女和兒童在舉行隆重的節日時,都會佩戴銀飾品,這個習俗已經流傳了上千年的歷史。   銀飾是侗族盛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侗族民族文化的進步和發展, ...

彝族文化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在涼山州的布拖縣彝族享有“銀飾之鄉”的美稱,彝族製作銀飾不但造型美觀、樣式多樣化,而且是家家都能打造。彝族的這種習俗一直流傳至今,這是彝族文化中最美的文化之一。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彝族銀飾文化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吧。   彝族人喜愛打扮,以佩戴金銀為時尚,特別是崇銀尚銀的情結最為突出,而且這一習俗一直流 ...

民族文化苗族人為什麼戴

  我國地大物博,單單民族來講就有56個民族,而少數民族十分的多,各族的文化風俗有十分的迥異,例如苗族人喜歡帶著多、重、大的銀飾。想不想知道為什麼要帶。本期苗族文化就為你介紹苗族人為什麼帶銀飾。   苗族尚銀,其銀飾追求多、重、大。逢年過節時,苗族姑娘戴在身上的銀飾有多達十多公斤的。如臺江施洞的苗族銀飾,一隻 ...

苗族服飾的特點:加蠟染錦織

  這期苗族服飾帶來的是苗族服飾的特點,苗族服飾,苗語叫“嘔欠”,主要由童裝、便裝、盛裝組成,“盛裝”苗語叫“嘔欠嘎給希”,即“升底衣服”,“嘔欠濤”苗語稱謂即“銀衣”,下穿百褶裙,前後有圍腰。   苗族服飾,苗語叫“嘔欠”,主要由童裝、便裝、盛裝組成,“盛裝”苗語叫“嘔欠嘎給希”,即“升底衣服”,“嘔欠濤” ...

發朋友圈的句子2020

  1、古香琪飾純,浪漫玉世潔。   2、喜歡古香琪的我,總是很念舊。   3、非凡魅力,"飾"在人為。   4、三情相伴,愛在身邊。   5、三生緣,飾飾情。   6、銀飾傳奇,唯古香琪。   7、曼妙人生,古動心絃!   8、古色古韻,香銀永恆,古香琪。   9、百飾唯銀雅,雅在古香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