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山主峰白鶴峰,又稱金頂,海撥1918、3米。
武功山歷史文化悠久,尤以道教文化最為突出,自三國時期(220年-280年)在此開設道場至今已歷1700餘年。
晉代(265—420年)四川人士武氏夫婦慕名遠來此地修煉,羅霄山和瀘瀟山從此又稱為武公山。
南朝陳朝時期(557年-589年),將軍歐陽頠出兵協助陳武帝陳霸先平定侯景之亂,途經武公山禱告求拜,得到武仙人託夢並授其平亂之策。後來成就了帝王霸業的陳武帝感念于山中神靈相助之功,便下令賜名。
武功山主峰白鶴峰,又稱金頂,海撥1918、3米。
武功山歷史文化悠久,尤以道教文化最為突出,自三國時期(220年-280年)在此開設道場至今已歷1700餘年。
晉代(265—420年)四川人士武氏夫婦慕名遠來此地修煉,羅霄山和瀘瀟山從此又稱為武公山。
南朝陳朝時期(557年-589年),將軍歐陽頠出兵協助陳武帝陳霸先平定侯景之亂,途經武公山禱告求拜,得到武仙人託夢並授其平亂之策。後來成就了帝王霸業的陳武帝感念于山中神靈相助之功,便下令賜名。
萍鄉武功山位於中國江西省中西部,居羅霄山脈北支,西南走向,地跨江西萍鄉市蘆溪縣、吉安市安福縣,宜春市袁州區,主脈綿延120餘千米。
武功山東起江西吉安市安福縣北部(北達宜春市袁州區和萍鄉市蘆溪縣)、經過萍鄉市湘東區和蓮花縣,到達湖南株洲市的茶陵縣和攸縣,餘脈直達安仁縣,主脈綿延120餘千米,總面積約970平方千米。主峰金頂在安福縣境內。
1、武功山主峰白鶴峰(金頂)海拔1918.3米,在1600米以上就是高山草甸的形式。金頂的“江南祭壇群”由葛仙壇、衝應壇、汪仙壇、求嗣壇、白鶴峰寺組成,從西晉至明,距今1700多年的歷史。群體沿山勢而建,採用本山花崗岩堆積而成,經歷了一千多年的風雨,但依舊儲存完好,堪稱“華夏一絕”。
2、從安福縣泰山鄉文家村上武功山,半山腰處是觀音巖“白法庵”遺址(安福縣上武功山纜車到達處),俗稱觀音廟(求子很靈驗)。位於金頂東南面,海拔1400米,明嘉靖三十五年建立的白法庵,至清咸豐年間,白法庵香火十分鼎盛。由五處建築遺址和十五座佛塔組成。
3、從安福縣錢山鄉上武功山,經過九龍山“盛佛禪林”遺址,是中國佛教禪宗曹洞宗古爽派寺院建築遺存,明嘉靖三十二年,寧州智衛和尚開創。根據安福武功山志記載和現場建築基腳證實,九龍山建築佈局是:中為佛殿、後是淨室、東西列飯堂禪室,兩楹列鐘鼓樓、前開山門、門之前為止景橋、左浮屠曰涅槃真境、右曰千僧寶塔、淨室後為鎮山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