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於人和。日本水軍有著一個被稱為“海賊大名”的將領,此人名叫九鬼嘉隆,但是他在和明朝的戰爭中卻遇到了世界海戰史上的一個天才將領李舜臣,此人當時任職朝鮮全羅道水軍節度使,李舜臣指揮著曾被擊潰又重組的水軍破壞了豐臣秀吉“水陸並進”的企圖。還有祖承訓、李如松等身經百戰的將領,可以說援朝之戰能贏多有賴於這些善於打仗的優秀將領們。其次是地利。日軍進攻過程中其實補給是十分困難的,值得一提的是,天皇禁止使用有關車輪的東西,在戰場上得力的火炮沒有合適的運載工具,日軍對火炮的運用一無所知。因此,明軍的火炮成為了無往而不
萬曆三大徵指明神宗萬曆,即1573年至1620年,年間,先後在明朝西北、西南邊疆和朝鮮展開的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分別為李成梁長子李如松平定蒙古人哱拜叛變的寧夏之役;李如松、麻貴抗擊日本豐臣秀吉政權入侵的朝鮮之役;以及李化龍平定苗疆土司楊應龍叛變的播州之役。這三場大戰鞏固了中華疆土,維護了明朝在東亞的主導地位。
三大徵:寧夏之役,播州之役,支援朝鮮抗擊日本侵略的朝鮮之役。
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
1、寧夏之役:即鎮壓哱拜之亂。哱拜原為蒙古族人,嘉靖年間降明,積功升都指揮。萬曆初為遊擊將軍,統標兵家丁千餘,專制寧夏,多蓄亡命。
2、播州之役:播州位於四川、貴州、湖北間,山川險要,廣袤千里。自唐楊端之後,楊氏世代統治此地,接受中央皇朝任命。二十八年,徵兵大集,二月,在總督李化龍指揮下,明軍分兵八路進發。六月,明軍入城,播州平。
3、朝鮮之役:即援朝逐倭(日本)之戰。萬曆二十年,掌握日本大權的豐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長率軍從對馬攻佔朝鮮釜山,又渡臨津江,進逼王京(今漢城)。
淝水之戰,又稱肥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當時中國北方的前秦欲滅南方的東晉,並於淝水(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淝水之戰發生在淝水之上,八公山之下。安徽壽縣古城。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壽縣之間的將軍嶺。東晉時,謝石、謝玄敗苻堅於淝水。前秦和東晉的淝水之戰,是我 ...
赤壁之戰,孫權、劉備聯軍獲得勝利。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實力迅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孫權屢次親率大軍進攻合肥,數戰不利, ...
馬陵之戰最後孫臏取得了勝利,馬陵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設伏殲敵的戰例,這次戰役中孫臏利用龐涓的弱點,製造假象,誘其就範,使戰局始終居於主動地位。
公元前343年,魏國為了補償在桂陵之戰損失,發兵攻打韓國。齊威王待魏韓火拼後以田盼為主將,田嬰為副將,孫臏為軍師攻打魏國。魏國派太子申來抵擋,在馬陵全軍覆沒,隨 ...
方法:
1、給曹操配備盧馬或赤兔,讓步兵、謀士全線迎戰,步兵在前阻擋,謀士在後方加血,以拖時間為主;
2、騎兵全部保護曹操往陸地撤退,使兩邊營寨的武將全力向曹操靠攏,保護曹操直到上岸為止;
3、上岸之後,整頓隊形,讓張遼在前,曹操在中,張郃夏侯淵在曹操左右保護,夏侯惇斷後,全力衝向撤退點即可通 ...
城濮之戰是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之間進行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晉軍大勝,楚軍大敗。城濮之戰是晉國和楚國兩國在衛國城濮地區進行的一場爭奪中原霸權的大戰,戰爭中晉軍戰略正確,指揮有方,而楚軍鬥志渙散,最終失敗。
城濮之戰誰贏了
城濮之戰中晉軍贏了,在這場戰爭中,晉國主公晉文公非常善於收攬人心,使得晉國內 ...
萬曆三大徵指明神宗萬曆,即1573年至1620年年間,先後在明朝西北、西南邊疆和朝鮮展開的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分別為李如松平定蒙古人哱拜叛變的寧夏之役;李如松、麻貴抗擊日本豐臣秀吉政權入侵的朝鮮之役;以及李化龍平定苗疆土司楊應龍叛變的播州之役。這三場大戰鞏固了中華疆土,維護了明朝在東亞的主導地位。 ...
八里橋,位於通州之西的通惠河上,因距通州城西門八里,俗稱八里橋。明正統十一年(1446年)建,英宗賜名永通橋,為石砌三券拱橋。橋體為花崗岩石料,兩側有護欄,在33對望柱上雕刻有神態各異的石獅。其地扼京城出入東北和南方的咽喉要道,與盧溝橋、馬駒橋、朝宗橋並稱為“拱衛京師四大橋樑”。清咸豐十年(186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