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家周梅生從中學開始接觸膠片機到工作後從事攝影工作,再到迷戀風光攝影,周梅生從事攝影30多年,足跡遍及中國及世界52個國家,曾在10多個城市舉辦個人攝影展,舉辦百餘場攝影學術講座,並以中國攝影家身份參與國際、國內20餘項重大攝影比賽與攝影展覽的評選工作。
周梅生連續三年在權威的《中國攝影》雜誌發表學術性文章二十餘萬字,作品二百餘幅,因為在“世界遺產影像學”方面的開創性工作,周梅生2007年榮獲由世界遺產基金會頒發的“世界遺產弘揚獎”,近年來專注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中國的
攝影家周梅生從中學開始接觸膠片機到工作後從事攝影工作,再到迷戀風光攝影,周梅生從事攝影30多年,足跡遍及中國及世界52個國家,曾在10多個城市舉辦個人攝影展,舉辦百餘場攝影學術講座,並以中國攝影家身份參與國際、國內20餘項重大攝影比賽與攝影展覽的評選工作。
周梅生連續三年在權威的《中國攝影》雜誌發表學術性文章二十餘萬字,作品二百餘幅,因為在“世界遺產影像學”方面的開創性工作,周梅生2007年榮獲由世界遺產基金會頒發的“世界遺產弘揚獎”,近年來專注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中國的
1、《格列佛遊記》發表於1762年,共分為四卷,透過主人公格列佛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和“馬國”的遊歷,反映了當時現實中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這部諷刺文學的鉅著,充滿了作者的奇異想象和幽默誇張的情節與對話,那些虛構的童話般的世界裡,也隱含著作者對自己理想社會的追求。
2、約拿旦·斯威夫特(1667~1745)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的一個貧苦家庭,靠叔父撫養長大。1686、1692和1701年分別獲得都柏林三一學院學士學位、牛津大學碩士學位和三一學院神學博士學位。此間曾任鄧波爾爵士私人秘書、英國國教會教士以及鄉村牧師等。1710年到1714年為託利黨內閣大臣主編《考察報》,托利黨人失勢後,他回到愛爾蘭,在都柏林作聖帕特尼克大教堂的副主教。斯威夫特以大量政論和諷刺詩等抨擊地主豪紳和英國殖民主義政策,受到讀者熱烈歡迎。而他的諷刺小說則影響更為深廣,所以高爾基稱他為世界“偉大文學創造者之一”。
3、《水孩子》是金斯萊專為孩子寫的一部古典童話名著,也是1906年牛津大學選定的英國兒童的教研書。故事講述了在英國北方一個大城市裡,一個名叫湯姆的掃煙囪孩子,受盡自己師傅的虐待,幸虧仙人救了他,把他變成了一個水孩子。他在水中結識了許多水中動物和許多與他一樣的水孩子。後來,在仙人的指點下,他幫助自己受難的師傅悔改了過去的惡行,同時自己也成長為一個正直善良的青年。在這個童話裡,作家把豐富的知識與奇特的幻想結合在一起,作品中,關於自然界的描寫都極為真實而生動,另外,作家在作品中也抨擊了當時不合理的教育制度。
4、查理·金斯萊(1819~1875)是19世紀英國作家、詩人。他的童年大半在英國西部沿岸的漁村度過。1843年以優等成績畢業於劍橋大學。畢業後當了牧師,曾參與發起基督教社會主義改革運動,後任劍橋大學現代史教授。他寫了多部揭露英國小工場中殘酷剝削工人的小說。
5、《愛麗絲漫遊奇境記》是英國數學家卡羅爾,興之所致,給友人的女兒愛麗絲所講的故事,寫下後加上自己的插圖送給了她(這個手寫本近年在英國影印出版了)。後來在朋友鼓勵下,卡羅爾將手稿加以修訂、擴充、潤色後,於1865年正式出版。故事講述了一個叫愛麗絲的小女孩,在夢中追逐一隻兔子而掉進了兔子洞,開始了漫長而驚險的旅行,直到最後與撲克牌王后、國王發生頂撞,急得大叫一聲,才大夢醒來。這部童話以神奇的幻想,風趣的幽默,昂然的詩情,突破了西歐傳統兒童文學道德說教的刻板公式,此後被翻譯成多種文字,走遍了全世界。
6、劉易斯·卡羅爾(Lewis Carroll)的真名叫查爾斯·勒特威奇·道奇森(1832~1898),是一位數學家,長期在享有盛名的牛津大學任基督堂學院數學講師,發表了好幾本數學著作。他因有嚴重的口吃,故而不善與人交往,但他興趣廣泛,對小說、詩歌、邏輯都頗有造詣,還是一個優秀的兒童像攝影師。卡羅爾後來又寫了一部姐妹篇,叫《愛麗絲鏡中奇遇記》,並與《愛麗絲漫遊奇境記》一起風行於世。
1、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畢業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女子學校。在1956年移居美國紐約市,並開始展露她佔有領導地位的前衛藝術創作,現居住在日本東京。
2、她曾與當代卓越的藝術家如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克勒斯·歐登柏格(Claes Oldenburg)、賈斯培·瓊斯(Jasper Johns)一起聯展。
3、1939年,草間彌生(YayoiKusama)約10歲時,開始被大量幻覺困擾,因而時常有自殺企圖。她留有當時為母親畫的鉛筆畫,畫中就已充滿了小圓。
4、1954年,草間在繪畫作品《花(D.S.P.S)》中曾有下列的表達:某日我觀看著紅色桌布上的花紋,並開始在周圍尋找是不是有同樣的花紋,從天花板、窗戶、牆壁到屋子裡的各個角落,最後是我的身體、宇宙。在尋找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被磨滅、被無限大的時間與絕對的空間感不停旋轉著,我變的渺小而且微不足道。
5、1955年,與美國女畫家喬治亞·歐姬芙通訊,並開始準備到美國。
6、1957年,移居美國,大部份時間都在紐約市創作,並開始有“前衛的女王”之稱。1960年代參加了許多反戰運動。
7、1963年,在紐約市的綠藝廊參加了七人聯展,展出作品是軟雕塑,參展藝術家包括了安迪·沃荷、克勒斯·歐登柏格。
8、1965年,在紐約展出《無限鏡屋》(InfinityMirrorRoom),個人特色(白底紅點、大面鏡、藝術家站在中央)相當引起注意。
9、1966年,作品《無限的愛》(LoveForever),使用小圓燈泡和大面鏡無限反射的空間裝置,造成了相當視覺迷幻的作品,可說是草間的成名作。該年受邀參加了第33屆威尼斯雙年展。作品名為《那克索斯的花園》(NarcissusGarden)
10、1968年,創作短片“消滅自己”(草間の自己消滅)得到了比利時第四屆國際短片大獎與第二屆日本聯合樹下電影節(アン?アーバー映畫祭)的銀獎。
11、1978年,在日本出版了第一本小說《曼哈頓企圖自殺慣犯》(マンハッタン自殺未遂常習犯)
12、1983年,新小說《克里斯多夫男娼窟》(クリストファー男娼窟)獲得日本第10屆野性時代新人文學獎。(此書在1999年有中文翻譯,由皇冠出版社出版,ISBN:9573316374)
13、1993年,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
14、1998年,參加了臺北雙年展。
15、1998年出版的草間彌生作品集,收錄了她在1958年到1968年間的當代藝術作品1951年,青年時的繪畫作品《彷徨的夢》(Zanmu)獲得日本第二屆創作獎入選。
16、2000年,參加澳大利亞雪梨2000雙年展。作品是1965年的《無限鏡屋》(此作品在1998年用同樣的材質複製,原作已毀損。整個作品空間為250x500x500釐米)。
17、2001年,獲得日本朝日賞AsahiPrize。
18、2002年,出版自傳《無限的網》。
19、2003年,在日本與美國展開了長期的巡迴回顧展。並獲法國文化部頒發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Chevalierdel’ordredesartsetdeslettres)
20、今日她住在東京的心理治療所中,並以七十多歲的高齡繼續從事藝術創作,她的工作室離治療所不遠,她曾經常對媒體表示“如果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很早就自殺了。”
21、2012年,草間彌生本人、其工作室以及長久代理她作品的大田藝廊(OtaFineArts)與蘇富比合作策劃了一場“草間彌生-花兒在我心中為香港綻放”的獨一無二草間彌生作品展售會。該展售會將會在2012年5月19至31日在「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舉辦。
22、2013年12月15日至2014年3月30日,草間彌生“我的一個夢”亞洲巡展在上海當代藝術館開展。
23、2014年9月25日,在上海舉辦的首屆西岸藝術設計博覽會中,20餘副草間彌生作品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