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葫蘆絲是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的樂器。
2、葫蘆絲的結構為:由一個完整的天然葫蘆、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屬簧片做成,整個葫蘆做氣箱,葫蘆低部插進三根粗細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蘆中的竹管部分,鑲有一枚銅質或銀質簧片,中間的竹管最粗,上面開著七個音孔,把它稱為主管,兩旁是附管。
3、上面只設簧片,不開音孔(指傳統葫蘆絲),只能發出與主管的共鳴的和音。通常左面附管發“3”音,右邊附管不發音(或發低音6音)。
1、葫蘆絲是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的樂器。
2、葫蘆絲的結構為:由一個完整的天然葫蘆、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屬簧片做成,整個葫蘆做氣箱,葫蘆低部插進三根粗細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蘆中的竹管部分,鑲有一枚銅質或銀質簧片,中間的竹管最粗,上面開著七個音孔,把它稱為主管,兩旁是附管。
3、上面只設簧片,不開音孔(指傳統葫蘆絲),只能發出與主管的共鳴的和音。通常左面附管發“3”音,右邊附管不發音(或發低音6音)。
1、葫蘆絲是傣族這個民族的樂器。葫蘆絲是傣族比較具有特色的樂器,在傣族的人民當中,葫蘆絲代表的音樂聲音是其它的樂器所沒有的,具有的意義也是獨特的。
2、胡蘆絲的結構為:由一個完整的天然葫蘆、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屬簧片做成,整個葫蘆做氣箱,葫蘆低部插進三根粗細來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蘆中的竹管部分,鑲有一枚銅質或銀質簧片,中間的竹管最粗,上面開著七個音孔,把它稱為主管,兩旁是附管。上面只設簧片,不開音孔,只能發出與主管的共鳴的和音。通常左面附管發3音,右邊附管不發音。
葫蘆絲是雲南少數民族的樂器。葫蘆絲,又叫做“葫蘆蕭”,發源於德宏傣族景頗自治州梁河縣,主要流行於阿昌、傣、布朗河德昂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宏、臨滄地區,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一般葫蘆絲可以分為高、中、低音三種類型,具有音色獨特淳樸等特點。
葫蘆絲是哪個民族的樂器
葫蘆絲的結構主要是由一個完整的天然葫蘆、三根竹管以及三枚金屬簧片做成,整個葫蘆做氣箱,葫蘆底部會插進三根粗細不同的竹管,且每根插入葫蘆中的竹管部分均鑲有一枚銅質或銀質簧片,中間最粗,上面開著七個音孔,稱之為主管。
葫蘆絲演奏的呼吸方法分為三種,分別是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以及混合式呼吸法。目前公認為最科學的方法式混合式呼吸法。其優勢表現為整個呼吸肌肉群的協調動作構成運動整體,氣息的吸入量多,氣息較深,因此呼氣時也較為統一控制。
葫蘆絲的歷史淵源可追溯至先秦時代,是由葫蘆笙改造而成,在構造上依舊保持著古代樂器的遺制,和後世的蕭笛非常近似,顯示出它在歷史上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