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以養正聖功也的意思:蒙童時代應培養純正無邪的品質,這是造就聖人的成功之路。
2、出自:《五種遺規》之《養正遺規》《彖》曰:
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時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
初筮告,以剛中也。
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
蒙以養正,聖功也。〔彖傳〕
“蒙以養正,聖功也”的意思是在蒙童時代培養正直無邪的品質,是造就聖人成功的必經之路。這句話出自《易經》,這個蒙是代表受教育,因為小孩剛出生還懵懵懂懂,要有養成的教育,要從小養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引導他的善心、善言、善行,紮好德行的根基,這是世間最偉大的功業。
《易經》:《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易經》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易經》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1、“以仁按義,以義正我”是用仁慈的心正義的心辦事,用正義來約束脩正自我的意思。
2、“仁”、“義”作為德育的兩種基本方法,董仲舒區分了兩者之間的差別:“君子求仁義之別,以紀人我之間,然後辨乎內外之分,而著於順逆之處也。是故內治反理以正身,據禮以勸福;外治推恩以廣施,寬制以容眾”。(《仁義法》)“仁之法”旨在愛人,他說:“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人不被其愛,雖厚自愛,不予為仁。”(同上)又說“故仁者,所以愛人類也。”(《必仁且智》)從中可以看出“仁”強調的是愛人。
1、“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意思是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匡扶正義而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是西漢思想家董仲舒說的。
2、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廣川(河北省景縣廣川大董故莊村)人,西漢哲學家。漢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漢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董仲 ...
一正夫綱的意思是“丈夫由原先被妻、妾支配的地位,恢復為以丈夫為主導的支配地位”,併發揮大丈夫應有的本色。“一正”的意思為統一法度政令,“綱”是指統治者認為維持正常秩序的必不可少的行為規範。
夫綱是上古母系氏族社會的風俗。人群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婦女在氏族公社中居於支配地位,實行母系繼承製及男嫁女、從婦居 ...
1、有道德修養的人,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長期刻苦努力而實現遠大理想。
2、全文如下: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 ...
1、不飽食以終日,不棄功於寸陰的意思是別一天到晚吃飽了沒事做,不要浪費一點時間偷懶不用功,飽食傷身,不堅持做一件事,就會一事無成。
2、教育人們不要一天到晚吃飽了不做事,不要浪費一點時間放棄用功。
3、這句話出自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葛洪的《抱朴子·外篇·勖學卷第三》。 ...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是作為君子應當以不受外界影響來修養自身,用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對名利如果不採取淡薄的態度就無從使志向清白,不排除外界干擾就不能有所前進達到遠大的目標。
2、出自三國時期諸葛亮的《誡子書》。全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 ...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意思是指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諸葛亮因為蜀國效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教育自己的兒子諸葛瞻,寫下《誡子書》給八歲的兒子。教育他要正直做人,今後要為國效力,做一個有用的人。傳至今,對年輕人依然有很大的影響。
原文是: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 ...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意思是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這句話的出處是諸葛亮的《誡子書》,《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全文透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