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蒙古語稱為“搏克”,蒙古族的傳統體育活動。摔跤手為搏克、巴依勒德呼。早在十三世紀時已經盛行於北方草原。既是體育活動,也是一種娛樂活動。所屬在祭敖包和那達慕大會時進行。近代方誌記雲:“肇自古昔,為蒙古最嗜之遊戲,今則盛行於北蒙古,若逢鄂爾博祭日,則必舉行此技。
蒙古摔跤手力量一般200磅到260磅(90到110公斤)左右。蒙古人的飲食與普通人不一樣,他們經常吃牛羊肉,喝牛羊奶,營養價值相對其它黃種人高多了,蒙古多數是遊牧生活,身體體格比較壯實,摔跤手又每天堅持訓練身體肯定壯壯的。
規則:
摔跤參加人數不限,但須成偶數,少則二至四人,多則一千餘人,比賽勝負採取單淘汰法,蒙古族有許多的摔跤技巧,可以捉、拉、扯、推、壓等十三個基本技巧演變出一百多個動作,可以抓住摔跤衣、腰帶、褲帶,但不許抱腿,不準打臉,不準突然從後背把人拉倒,觸及眼睛和耳朵,不許拉頭髮,踢肚子或膝部以上的任何部位。
摔跤開始時,摔跤手要著摔跤服,上身穿牛皮或帆布製成的緊身短袖背心,上面釘有數行銅釘和銀釘,背面有圓形眼鏡或吉祥之類字樣。蒙古語稱昭達格。下身穿一條繡有各種動物和花卉圖案的肥大套褲,用十五六尺長的白綢子和各色綢料做成,腰間繫紅、藍、黃三色綢子做的短裙,蒙古語稱希力布格,腰上還扎有花皮帶,庫掏錢面雙膝部為繡有別致的圖案。有孔雀羽形、火形等吉祥圖案。腳登蒙古靴和馬靴,頭纏紅、藍、黃三色頭巾,脖子上掛著五彩飄帶。
蒙古摔跤,蒙古語稱為搏克,蒙古族的傳統體育活動。摔跤手為搏克巴依勒德呼。
古代叫阿巴還,蒙古人建立元朝後,只有皇族的女兒才有資格稱公主,且也有一定等級,分別是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所謂大長公主,就是皇帝之姑;長公主是皇帝之姊;公主是皇帝之女。三者都授金冊,歲祿可達兩千石。 ...
“一本”是柔道運動的得分方式。 當一方獲得“一本”後,即獲得該場比賽的勝利。
在四種情況下可獲得“一本”:
第一種是讓對方大部分背部著地。
第二種是把對方壓倒在地25秒鐘不能擺脫控制。
第三種是主動投降,一方被控制住,用手或腳拍擊墊子或對方身體兩次或兩次以上,或喊“輸了”時。
第四種是 ...
皇太極,也寫作洪太主或黃臺吉、紅歹是等等。太極諧音臺吉,蒙古把王位繼承人叫臺吉,在臺吉前面加個顏色名如黃字,這是習慣。漢族把皇位繼承人叫皇太子,也同皇太極三字諧音。顯然,皇太極是一個十分尊貴的名字。
《清史稿·太宗本紀一》:“初,太祖命上名,臆制之,後知漢稱儲君曰“皇太子”,蒙古嗣位者曰“黃臺吉”,音 ...
古圖格里克(MongolianTugrik.MNT)是蒙古國的流通貨幣,1925年實行貨幣改革後於12月9日由蒙古工商銀行(以後改名為蒙古人民共和國國家銀行)開始發行本國的貨幣圖格里克。這是蒙古國發行的的第一套自己的貨幣。1人民幣=201.820427609蒙古圖格里克。 ...
蒙古斑為先天性真皮黑素細胞增多症,因嬰兒生來即有,故又名兒痣。組織學上可見黑素細胞停留在真皮深部,故又稱真皮黑變病。蒙古斑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以腰骶部及臀部多見。因黑素顆粒位於較深部位,在光線的Tyndall效應下,呈特殊性的灰青色或藍色。隨嬰兒生長,蒙古斑色澤逐漸轉淡,或消失,對機體亦無任何危害,可 ...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 ...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耳順,六十知天命,七十古稀”。這些歲數對於中國來說應該具有特別的含義。人到了80歲以後就是高壽了,所以這個歲數去世的人的葬禮也叫喜喪。但也有一說是需過百歲。
《清稗類鈔》“喪祭類”載:“喜喪”,“人家之有喪,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於喜。而俗有所謂喜喪者,則以死者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