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蒙古族概況

蒙古族概況

  民族概況

  蒙古族主要聚居於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青海、甘肅、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區的蒙古族自治州、縣;其餘散居於寧夏、河北、四川、雲南、北京等省、市、區。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蒙古族人口為5813947人。使用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分內蒙古、衛拉特、巴爾虎一布里亞特3種方言。現在通用的文字是13世紀初用回鶻字母創制的,經過本民族語言學家多次改革,已經規範化的蒙古文。元世祖忽必烈曾命西藏僧人八思巴另創蒙古新字,俗稱“八思巴文(字)”,一度推行,後漸停使用,但用其記錄的許多文獻,仍有其研究價值。17世紀中,喇嘛僧人咱雅班第達為準確表達衛拉特方言的語音,稍改變通用的蒙古文字,製成一種叫作“託忒”的蒙古文,在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中通用。

  蒙古族始源於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流域的一個部落,以“蒙兀室韋”之名初見於《舊唐書》。公元840年回鶻汗國崩潰後,這個部落大部分人向西遷移,這逐漸河流和留在蒙古高原的突厥語族居民相融合。語言受突厥語的影響向蒙古文字發展,經濟生活也受突厥語族的影響,從遊牧過渡到以遊牧為主。

  12世紀時,這部分人子孫繁衍,氏族支出,漸分佈於今鄂嫩河、克魯倫河、土拉河三河上源和肯特山以東一帶,組成部落集團。其中較著名的有乞顏、札答蘭、泰赤烏、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當時與他們同在蒙古高原上的有遊牧在今貝加爾湖周圍的塔塔兒部,住在貝加爾湖東岸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兒乞部,活動在貝加爾湖西區和葉尼塞河上源的斡亦剌部。這3部都使用蒙古語族語言。另外,還有三個信奉景教的突厥貴族統治的蒙古化的突厥部落,即佔據回鶻汗庭故地周圍的克烈部,其西的乃蠻部,和靠近陰山地區的汪古部。

蒙古族概況和旅遊禁忌

  蒙古族人口才80萬餘人(1990年)。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多分佈於新疆、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青海等省區,少數散居和小聚居於寧夏、河北、河南、四川、雲南、北京等省市區。

  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蒙古族屬阿爾泰語系。

  蒙古族長期以來主要從事畜牧業,近幾十年來。已由遊牧向定牧轉化,而且也發展了農業。

  蒙古族信奉藏傳佛教。

  蒙古族以能歌善舞、喜摔跤、愛賽馬著稱,表現了遊牧民族的特色。蒙古族的禁忌有:騎馬坐車到蒙古包時,要輕騎慢行,進包時要將馬鞭放在門外;入包後坐在右邊,離包時走原路,待送你的主人回去後再上車或上馬;忌諱坐蒙古包的西北角,睡和坐時腳忌伸向西北方,不能在火盆上烤腳;主人獻茶時,客人應欠身雙手去接;贈送禮品忌單數,接受禮物必須身子稍屈或跪下腿伸出右手或雙手接受;有產婦或病人,忌接待客人來訪。蒙古族對守門的狗和獵犬都很愛護和重視,禁止外人打罵,否則即被認為是對主人的不禮貌。

蒙古族白節的習俗

  “白節”,蒙語稱“查干薩日”,又稱“席尼吉勒”,意為新年、春節。蒙古人以白色為純潔、吉祥之色,故稱春節為白節,稱農曆正月為“白月”。白節首日即農曆正月初一,過白節是從古代沿襲下來的習俗。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時,就非常重視過白節。據《馬可波羅》所載:“其新年確始於陽曆二月,屆時大汗及其一切臣屬復舉行一種節慶……是日依俗大汗及其一切臣民皆衣白袍,致使男女老少衣皆白色,蓋其似以白衣為吉服,所以元旦服之,俾此新年全年獲福。……臣民互相饋贈白色之物,互相抱吻,大事慶祝,俾使全年納福。”現在蒙古族亦把白節作為最隆重的節日。臘月三十日晚上,全家即穿上節日盛裝,歡聚一堂,迎賀新年,徹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燒香拜佛,然後晚輩向家長獻哈達、敬酒、禮拜。初一清晨,家族親友開始互相拜年,直到正月十五或月底才結束。


蒙古族--簡 介

    蒙古族的分佈幾乎遍及全國各地,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少數聚居或散居在新疆、遼寧、吉林、黑龍江、青海、甘肅、寧夏、河南、河北、北京等北方地區,西南地區的四川、雲南等地也有少量的蒙古族居住。“蒙古”,是蒙古人的自稱。其意為“永恆之火”。   蒙古族有一個特點,就是離不開馬。他們的祖先曾騎著馬四處征戰,創 ...

蒙古族喪葬習俗

  指路( 蘇訥思穆日扎合 )   人死後要請喇嘛唸經、指路,讓死者到 德娃珍 去。( 德娃珍 :民間認為那裡沒有灰塵,是享福的地方。)   喪服   有的地方死者穿藍褲,白布衫。蒙古民族以白為純潔,以藍為民族本色。布用平紋,不穿綿衣。兒女不許伸手給死者穿衣。死者遺留衣服,多贈給為死者穿衣服的人。   停靈 ...

蒙古族食俗

     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爐烤帶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餡餅等。民間還有:稀奶油,蒙古族常備奶製品;奶皮子;煺毛整羊宴,是蒙古族傳統宴客菜,祭祀活動時也常用;熟烤羊,內蒙鄂爾多斯地區風味菜餚;白菜羊肉卷;新蘇餅,蒙古族民間傳統糕點;烘乾大米飯,蒙古族風味小吃 ...

鄂爾多斯婚禮:一部蒙古族的風情畫卷

  鄂爾多斯婚禮發源於古代蒙古,形成於蒙元時期。15世紀,隨著蒙古族鄂爾多斯部進入鄂爾多斯地區,其婚禮儀式便在民間廣為流傳。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至今仍然比較完整地保留著鄂爾多斯婚禮的儀式程式,並使其發展演變成為一種民俗文化現象,並於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鄂爾多斯婚禮有哈達訂親、佩弓娶 ...

祭火節 蒙古族同胞如何過小年

  農曆臘月23日,是蒙古族祭祀火神的祭火節,又稱“過小年”。也有些地區不在23日祭火,而在24日祭火。據傳,這是因為成吉思汗時代,一些部落在23日那天正遇敵人襲擊而耽誤了祭火,從此他們把祭火日改為24日。   祭火之俗在蒙古族各部落中甚為普遍,祭祀方法基本相同。每當祭火節來臨,所有人家從早晨起來便開始緊張地 ...

吉凶禍福 蒙古族古老的占卜風俗

  蒙古人遇有疑難問題需要解答或預知未來之事,用占卜方式取得答案,然後按占卜所得行事。蒙古族中占卜之風較盛,有專門的占卜者。   骨卜   將羊前腳骨烘燒,使其保持原樣,以上面所行成的紋路來斷定吉凶。   炮繩卜   把炮兒對摺,在兩頭稍下挽成環,再拽環繩,如環解開認為吉利,如解不開則兇。   指卜   緊閉 ...

白月之節 蒙古族的春節

  春節蒙古語叫“查干薩日因巴雅爾”,直譯為“白月之節”。在遙遠的古代,蒙古人稱年初的第一個月份為“豪比薩日”,其意為“份額之月”。據研究,這一名稱與古代蒙古人的遊獵生活有關係。以部落為單位進行捕獵的獵人集體,在每年獵獲物最豐富、野生動物皮毛最好的月份裡舉行慶祝活動並給獵戶們分發“豪比”即獵獲物份額,因此稱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