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敖包的由來,敖包的起源歷史
蒙古族的敖包的由來,敖包的起源歷史
蒙古族的敖包是以石塊堆積而成,一般都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形狀多為圓錐形,高低不等。敖包是蒙古族祭祀的主要載體,由於天地神沒有偶像,蒙古人民以堆敖包為象徵,成為民族崇拜物。那麼,接下來就到蒙古族文化具體瞭解其由來吧。
敖包起源:
蒙古民族祭敖包的習俗淵源已久,其所祭祀的內容十分豐富。蒙古民族的薩滿教崇拜藍天。在蒙古人的心目中,確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靈,就是“長生天”,蒙古人賦予它以極大的神力。《元史》卷72有關於祭天習俗的記載:“元興朔漠,代有拜天之禮。衣冠尚質,祭器尚純,帝后親之,宗戚助祭,其意幽深古遠,報本反始,出於自然,而非強為之也。”
在古代蒙古人的觀念裡,天和地是渾然一體的,認為天賦予人以生命,地賦予人以形體,因此,他們尊稱天為慈悲仁愛的父親,尊稱大地為“樂善的母親”。他們還崇拜山嶽,崇拜河流,認為這一切都是由神靈掌管著。
蒙古人因為把一切萬物都看作神靈來崇拜,從而也崇拜山川及土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握這部分的神靈,這種聖地可以分成共同的和個別的兩類。這個別的聖地就是所說的敖包。所以祭敖包不是單一的祭天或祭地。祭敖包是祭各種神靈,是個綜合概念。
這種聖地是各氏族在自己的領地上所建,它起源於氏族社會。具有祭祀祖先留下的這片天地這方山水的意義,因而是祖籍的一種表徵。蒙古語中姓氏一詞,就是由敖包一詞演繹來的。
內蒙烏審旗的哈德亨、艾古爾斤、赫賴德、察哈爾等以氏族為單位供奉的敖包,就是烏審旗的十三個氏族的名義供奉的,因此敖包是氏族的標誌,是旗徽的變形。
關於敖包的起源還有一種說法,古時候,茫茫草原,遼闊無邊,天地相連,方向不好辨別,道路難以確認,邊界容易模糊,於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壘石成堆,當作標誌。
敖包原是指在遊牧交界之處及道路上用石塊或泥土堆積起來以作標記的石堆或土堆。正如《清會典》所記:蒙古;遊牧交界之所,無山無河為志者,壘石為志,謂之敖包;。後來逐漸被視為神靈的居所,被作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於是,原來的界標、路標就變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護神等神靈的場所,而且可以根據需要選址建造。
敖包所祭,最初是自然的神靈,爾後又包括祖先的神靈。總之敖包成為神靈所棲之場所。敖包成為某一氏族,某一蘇木、某一區域的保護神。方觀承《從軍雜記》雲:;峰嶺高處,積亂石成冢,名鄂博,謂神所棲;紀昀《烏魯木齊雜記》雲:鄂博者,累碎石為蕞以祀神,所以它是人們頂禮膜拜的聖地。
平安夜的由來 平安夜起源歷史是什麼
平安夜的由來 平安夜起源歷史是什麼
平安夜指12月24日晚上,是聖誕夜的意思,英語叫Christmas Eve(聖誕前夕,聖誕前夜),平安夜也用來表示聖誕節法人前一天。
傳說耶穌誕出生的那個晚上,在曠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聽見天上傳來了聲音,告訴他們耶穌出生的訊息。根據《聖經》中記載,耶穌來到人間,是要拯救這個世界上的人,做全人類的救世主,因此天使就透過這些牧羊人把訊息傳給更多的人。後來,人們就仿效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處傳講耶穌出生的訊息。直至今天,就演變成報佳音這個活動。
平安夜故事
奧地利靠阿爾卑斯山的地區,出了不少的鄉村詩人,加上奧地利人,本是愛好音樂的民族。他們大部分的人民,信仰耶穌基督。所以每到聖誕節,在這崇山峻嶺的一些小鎮和鄉村裡,許多歌唱世家的男女,像中古世紀的吟遊詩人,不斷的把聖誕歌的詞句和樂曲,加以改進或創新。他們很多人,長於彈奏樂器,而且幾個人聚在火爐邊,就能當場作出新的聖誕歌,成了後來聖誕歌的寶藏。有一些歌曲,也許當時唱唱,或唱過一兩年,就被新的聖誕歌所取代了。但是其中的一首,不但流傳下來,而且是世界最出名的聖誕歌,它就是大家熟悉的“平安夜”。
據說這首聖誕歌,是阿爾卑斯山下沙司堡的牧若瑟神父,在一八一八年撰寫的歌詞,曲子則是樂師方濟葛魯伯所作的。不幸它在那鄉村聖堂歌詠團的抄寫本中,埋沒了十多年。後來,被一位喜愛音樂的人發現,就把這首聖誕歌,帶到城裡的音樂會上演唱,非常受人歡迎。於是,漸漸的流傳到奧地利各地,再傳到了德國。一八三九年,這首聖誕歌傳進了美國,不到幾年功夫,就普遍得到人民的喜愛。再經過著名歌唱家的演唱,電臺的播放,這首聖誕歌-平安夜,普遍的流傳世界,而且各國都有翻譯的歌詞。不管是不是基督徒,幾乎都熟悉這首“平安夜”,聆聽的時候,而且會哼唱起來。
關於“平安夜”這首聖誕歌,詞句和曲子的寫作,有不少的傳說,下面所介紹的故事,最為動人美麗。
原來在沙司堡附近的一個小村,住著一位音樂師方濟葛魯伯,妻子亞納,他們有個天真活潑的兒子小方濟。葛魯伯在牧若瑟神父的學校裡,教授音樂;主日則在教堂中領導聖歌隊。每晚他回到家裡,喜歡坐在院子裡的大樹下面,彈琴作曲,一家三口過得幸福快樂。不幸的,一八一八年秋天,可愛的小方濟,突然因病去世,這一家頓時失去了歡樂,葛魯伯夫妻二人再也沒有笑容。這年聖誕夜,葛魯伯獨自去聖堂,參加子夜彌撒,他的心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的活躍歡欣。聖誕節的歡樂,似乎跟他沒關係了。彌撒結束以後,葛魯伯匆匆的回家,在路邊傳出兒童們的歌聲、嘻笑聲,他的心更為沉重。進了家門以後,一片淒涼。他呼喚妻子的名字,沒有回答。點上燈,看到妻子亞納,趴在小方濟以前睡過的床邊抽泣。葛魯伯再叫她,她不理。葛魯伯無奈的嘆口氣,只好拿起樂器來,想演奏樂曲,來排解妻子的悲傷。
當葛魯伯開啟琴蓋,一張字條掉在地上,他撿起來一看,原來是前幾天,牧若瑟神父所寫的“平安夜”歌詞,要他配上樂曲,由於思念小方濟而忘了這事。這時候,窗外的夜色寂靜,葛魯伯聯想到過去的一切,就坐在燈臺前的椅子上,面對著妻子,開始譜“平安夜”的曲子。他邊譜邊彈邊唱。這時候,妻子亞納聽到美妙的歌曲,忘記了其他,慢慢走近丈夫葛魯伯身邊,流著眼淚說:“親愛的葛魯伯,求天主寬恕我們吧!現在我明白了天主的聖意,小方濟的去世,我們不該悲哀,應當喜歡!因為你彈唱的時候,我彷佛看見一大群小天使,來到我們的房子裡,小方濟夾在中間,隨著他們快樂的唱著:‘救世主誕生了!’”“平安夜”的曲調和歌詞,搭配得天衣無縫,聆聽的人,不論是否基督徒,都為之動容。如果說它是世界上最美妙動人的歌曲之一,相信沒人反對的。
平安夜的習俗有哪些
1、平安夜也被視為短日
在英國,平安夜如在工作日,有時會被銀行及貿易公司視為短日(下午休息)。
2、天主教的聖誕季節在平安夜開始
天主教的聖誕季節在平安夜開始。除非當日是星期日。守夜的聚會據說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參加聖誕節的聚會是不被允許的。
3、互贈蘋果
在中國人們也會在平安夜的時候相互贈送蘋果,蘋果的“蘋”,與平安的“平”,同音,因此,在平安夜吃蘋果也就寓意著“平安”的意思。
4、與家人團聚
千千萬萬的歐美人風塵僕僕地趕回家中團聚。聖誕之夜必不可少的節目是party或聚會。大多數歐美家庭成員團聚在家中,共進豐盛的晚餐,然後圍坐在熊熊燃燒的火爐旁,彈琴唱歌,共敘天倫之樂。
5、唱聖誕歌
平安夜唱聖誕歌,這是古老的傳統;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有記載的聖誕歌約有上千首;久唱不衰的有五十幾首,而最有名的聖誕歌是《平安夜》。這首歌共有6小節,通常流行的是3小節(原作中的第一、第二和第六小節)第一節的歌詞大意為:平安夜,神聖的夜!/人人安息,/至聖獨醒。/慈祥鬈髮的兒子,/睡吧,在美妙的寧靜中,/睡吧,在美妙的寧靜中。第一句就是“平安夜”,歌名因此也叫《平安夜》,從此,聖誕夜就得名“平安夜”。
火鍋文化簡介,火鍋的歷史和由來
冬天圍在一個暖和的爐子旁邊,上面一口鍋再放著牛肉、羊肉、菇類、青菜等等,這才是過冬的正確方式嘛!如今的商場上大多數火鍋店的骨湯都被爆出全是化學新增劑,也是讓人不僅心酸,火鍋還是自己家吃得好。
那麼,本期火鍋文化一起了解火鍋的歷史和由來。
在眾多的飲食詞語中,“火鍋”屬於少於有的一詞多義之類。它既是食品。又是炊具名稱,還是傳統飲食方法,可謂身兼數職。作為食品名稱,古代的“拔霞供”、“暖鍋”、“僕僧”指的是它;現在的毛肚火鍋、清湯火鍋、紅湯火鍋、鴛鴦火鍋、四季火鍋、蔥花鍋、涮肉火鍋、涮羊肉、野意火鍋、白肉火鍋、什錦火鍋等等,指的還是它。
作為一種炊具,火鍋兼有炊餐二具的職能。食物原料在火鍋中燙涮成熟,它是炊具;火鍋可以直接上餐桌,它又早餐具,通常,火鍋可以用鐵、銅、陶、鋁等材料製成。大小均有。有的有耳,有的鍋與爐相連,式樣繁多。
大約一萬年前,我國最早的容器——陶製的鼎就是作鍋使用。把以肉類為主的食物通通都丟入鼎內,然後在底部生火將食物煮熟。成為一鍋燴,當時叫做“羹”,這是最早的火鍋。只是那時還沒有現在所謂的鹽,調味料,更沒有醬,只是把一堆肉煮熟而已。體積龐大的鼎,不能移動,只能固定在一個地方,不方便隨時享用。
西周時代,不但發明了銅與鐵,且各種陶器品也改良製作成較為小型的器皿,適合一般人使用。銅與鐵的產生,不僅形成了器皿的革命,同時也與近代的鍋子非常相近,銅製的鍋子與陶製的砂鍋,到現在還是最實用、最普遍的火鍋器皿。而從前的鼎,則延伸為權力的象徵了。
火鍋的發展,如同餐飲一樣,是漸進式的發展。依據當時的器皿、社會的需求與原材料的發現,在三國時代,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幾格的鍋,可以同時煮各種不同的食物(比較健康),和現今的“鴛鴦鍋”,可說是異曲同工之妙。到了南北朝,“銅鼎”成了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現今的火鍋。演變至唐朝,火鍋又稱為“暖鍋”。
今日火鍋的容器、製法和調味等,雖然已經歷了上千年的演變,但一個共同點未變,就是用火燒鍋,以水(湯)導熱,煮(涮)食物。這種烹調方法早在商周時期已經出現,可以說是火鍋的雛形。《韓詩外傳》中記載,古代祭祀或慶典,要“擊鐘列鼎”而食,即眾人圍在鼎的周邊,將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這就是火鍋的萌芽。歷經秦、漢、唐代的演變,直到宋代才真正有了火鍋的記載。
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提到吃火鍋之事,即其所稱的“撥霞供”。他談到在遊五夷山、訪師道時,在雪地裡得一兔子,無廚師烹製。“師雲,山間只用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桌上,用水半銚,候湯響一杯後,各分以箸,令自夾入湯擺熟,啖之,乃隨意各以汁供隨意沾食。”從吃法上看,它類似現在的“涮兔肉火鍋”。
鍋是人們冬天最喜愛的美食之一,但是吃火鍋也有許多飲食禁忌,稍微不當,就很有可能出現腸胃不適甚至中毒事項。第一,吃涮羊肉,不宜單純講究肉“嫩”。很多人吃火鍋認為七八分熟的羊肉片吃起來才有味,但是這樣做容易感染上旋毛蟲病。
第二,吃炭火火鍋的時間不宜過長。因為,吃鍋時往往是人多房間小,室內溫度高、空氣不流通,室內缺氧,木炭燃燒不透,就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容易使人中毒。
火鍋的配料多是肉類、海鮮和青菜等,這些材料混合在一起煮後所形成的濃湯汁中,含有一種濃度極高的叫“卟啉”的物質,經肝臟代謝生成尿酸,可使腎功能減退,排洩受阻,致使過多的尿酸沉積在血液和組織中,而引發痛風病。
【結束語】冬天吃火鍋如今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家家戶戶一般在家庭條件可以的情況下,都是經常自己在家中吃火鍋的,火鍋的盛行沒有較長的時間,但距離起始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
泗州戲的歷史由來,來源各有說法
泗州戲,是與徽劇、黃梅戲、廬劇並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在2006年5月20日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是,對於泗州戲的歷史由來和來源卻各有說法。那麼,到底由來和來源是什麼呢?一起去了解吧。
泗州戲是安徽省四大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於安徽淮河兩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
四大徽班是指什麼,它們的歷史由來
如果我不想現在這麼容易戲劇化,我的生活該會是一場絢爛的戲劇吧。戲劇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傳承久遠,更是古代的娛樂節目之一,你知道在戲劇中的四大徽班嗎?也知道他們的歷史由來嗎?本期戲曲大全為你解析。
四大徽班,即三慶班、四喜班、和春班、春臺班。多以安徽籍藝人為主,故名。
中國清代乾隆年間北京劇壇4個 ...
拉祜族米酒的歷史由來,米酒的製作步驟
酒的品種很多,有白酒、紅酒、啤酒等等。相信大家喝過的酒也不少,但是你對各種酒的歷史瞭解多少呢?有去了解過它們的製造過程嗎?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拉祜族文化看看拉祜族米酒的歷史由來,米酒的製作步驟。
拉祜族米酒:
拉祜族喜飲米酒。糯米為其首選原料,大米、玉米亦可用於釀製。製作方法與佤族“布來隆”等水 ...
包是什麼,敖包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敖包節是蒙古族的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節日,通常在農曆五月到七月中舉行,屆時蒙古人歡聚一起,歡度此節日。那麼。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到蒙古族文化中瞭解關於敖包節的具體內容和意義都有哪些吧。
敖包節簡介:
敖包節又稱“塔克恩”節,這是蒙古族圖瓦人祭祀天地日月大自然的節日,一般都在農曆五月至七月舉行,而在喀 ...
蒙古人的歷史淵源,蒙古人種起源
每一個民族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是由人種起源後開始的。今天要介紹的是關於蒙古人的歷史淵源。你瞭解過嗎?蒙古人種起源是怎麼樣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蒙古族文化中去了解一下吧。看看有沒有你知道的。
蒙古人的起源:原始社會時期
十四世紀用波斯文寫成的《史集》一書,有記載了一個蒙古族的古老傳說:蒙古人被其他 ...
清教主義的起源,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
清教主義是起源於英國的基督教的一種,清教主義信稱義,天職思想,閃電之稱等核心理念。消解了禁錮人們的傳統主流作用。推動了美國個性解放也促成了現代勞動,職業和財富觀。那麼清教主義的起源是什麼呢?在歷史上又佔有什麼樣的位置?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清教,基督教新教派別之一。16世紀出現於英國。該派要求以加爾文 ...
奉新華林書院的歷史由來,飽經滄桑
華林書院位於華林山上,素有文化名山,江南勝地之稱,是華林上是著名的道教聖地和仙源靈境之地。從古至今都吸引了文人墨客來此遊歷講學。本期的江西文化帶你瞭解奉新華林書院的歷史由來。
華林書院是江南古代四大書院之一,與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和鵝湖書院齊名,其位於華林浮雲山上。
華林書院
位於江西奉新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