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蒙古族的重要祭祀文化:敖包

蒙古族的重要祭祀文化:敖包

  蒙古族有一種特殊的習俗,就是在無邊無際的草原上累積起巨大的石堆,也有一些使用土堆起來,一般都呈圓形,叫做敖包。

  那麼,蒙古族文化中的敖包是什麼意思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敖包”有用石塊壘起的,也有用土堆起來的,多築于山頂丘陵之上,一般呈圓形,頂端插有柳條等,形似烽火臺。最初都以部落為單位築“敖包”。人們每逢外出遠行,凡路經有“敖包”的地方,都要下馬向“敖包”參拜,祈禱平安。還要往“敖包”上添上幾塊石頭或幾捧土,然後跨馬上路。隨著喇嘛教在蒙古社會傳播,到了清朝時期,有了以部落為單位,每年舉行一次“祭敖包會”的習俗。

  關於敖包的各種說法:

  一、敖包是歷史上蒙古各部落為紀念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英雄們而用石頭壘成的石堆,也是天葬英靈的地方,敖包裡一般存放英雄的遺物。

  二、各部落打仗的時候,都要極力搶佔山頭。勝利的一方,就把他們戰死的將士的遺體埋葬在山頭上,用石塊將墳墓覆蓋,以作紀念。在長期的征戰中,今天我這一方勝利了,把烈士的遺體埋葬在山頭。明天你那一方勝利了,搶佔了這座山頭,也把烈士的遺體埋葬在這裡。這樣,一來二去,石堆下雙方犧牲將士的遺體就都埋葬在一起了。征戰雙方的任何一方,只要重新搶佔了這一片草原,就要帶著各種戰利品前來山頭上祭奠英靈。久而久之,石塊越壘越高,人們便把它稱之為“敖包”。

  三、敖包是當地蒙古族牧民祭天求雨的祭壇。自古以來,草原上的牧民靠天養畜,逐水草而居。然而,遇到大旱之年,到處都缺少牧草。牧民們便用他們的傳統方法,在山頭上壘起石堆,由部落的首領領頭,在石堆旁邊祈禱,祭祀上天,降雨救災。

  四、敖包是遠行的商人們用石塊壘起來作為馬隊、駝隊的路標用的。希拉穆仁草原上的牧人們就有這樣一種傳說。因為,希拉穆仁草原自古以來就是“駝道”必經之地。

  五、敖包是部落作為打仗時傳遞資訊用的,與中原地帶古戰場的烽火臺的作用差不多。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草原文化迅猛發展。近幾年,蒙古族敖包祭祀活動在原有的祭祀禮儀形式和內容上增添了許許多多新的民族文化內涵。

  除了進行摔跤、賽馬等體育競技活動外,還開展牧民歌詠比賽等文藝活動,使祭敖包活動發展成為內容豐富、具有濃厚民族特色和多民族共同參與的文化體育盛會,為祭敖包活動注入了新的具有傳統文化底蘊的新鮮血液。

蒙古族傳統祭祀習俗:祭敖包

  每個民族都有著屬於自己民族的重大節日,而在蒙古族祭敖包便是他們的重大節日。蒙古族生活在遼闊的大草原,而祭敖包就是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開始祭祀。祭敖包承載了許多蒙古族人民的傳統文化及生活習慣。

  下面的內蒙古文化為您帶來更多關於祭敖包的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關於祭敖包的由來,已無據可考。在民間卻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那是很久以前,蒙古族的牧人們,過著遊牧 祭敖包狩獵的生活。人們喪葬一直是天葬,屍體放在全是木製的“勒勒車”上漫無目的地在草原上行駛,什麼時候屍體掉下來,就在什麼地方自然露天安葬。牧人們因為思念親人,每年都想到安葬親人的地方悼念。可茫茫草原,到哪裡去找安葬地點呢?於是,隨著對自然和動物的進一步瞭解。

  他們想出來一個辦法,那就是安葬親人時,隨車帶著一峰駝羔,在安葬的地點將駝羔的血液放掉一部分。第二年將駝羔的母親或已二歲的駝羔帶上,沿著大致的方向和路線去尋找。如果發現母駝或駝羔在某一處不肯前行或悲鳴,那就是安葬親人的地點。這時,牧人要壘幾塊石頭或拜幾把土,來祭禮親人,求得親人的祝福。如此沿襲,祖祖輩輩,世世代代,形成了敖包。同時,祭敖包的形式內容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演變,形成了今天的“祭敖包會” 。

  蒙古民族祭敖包的習俗淵源已久,其所祭祀的內容十分豐富。蒙古民族的薩滿教崇拜藍天。在蒙古人的心目中, 祭敖包確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靈,就是“長生天”,蒙古人賦予它以極大的神力。 《元史》卷72有關於祭天習俗的記載:“元興朔漠,代有拜天之禮。衣冠尚質,祭器尚純,帝后親之,宗戚助祭,其意幽深古遠,報本反始,出於自然,而非強為之也。”在古代蒙古人的觀念裡,天和地是渾然一體的,認為天賦予人以生命,地賦予人以形體,因此,他們尊稱天為“慈悲仁愛的父親”,尊稱大地為“樂善的母親”。

  他們還崇拜山嶽,崇拜河流,認為這一切都是由神靈掌管著。蒙古人因為把一切萬物都看作神靈來崇拜,從而也崇拜山川及土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握這部分的神靈,這種聖地可以分成共同的和個別的兩類。這個別的聖地就是所說的敖包。所以祭敖包不是單一的祭天或祭地。祭敖包是祭各種神靈,是個綜合概念。 這種聖地是各氏族在自己的領地上所建,它起源於氏族社會。具有祭祀祖先留下的這片天地這方山水的意義,因而是祖籍的一種表徵。蒙古語中姓氏一詞,就是由敖包一詞演繹來的。

  內蒙烏審旗的哈德亨、艾古爾斤、赫賴德、察哈爾等以氏族為單位供奉的敖包,就是烏審旗的十三個氏族的名義供奉的,因此敖包是氏族的標誌,是旗徽的變形。 關於敖包的起源還有一種說法,古時候,茫茫草原,遼闊無邊,天地相連,方向不好辨別,道路難以確認,邊界容易模糊,於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壘石成堆,當作標誌。敖包原是指在遊牧交界之處及道路上用石塊或泥土堆積起來以作標記的石堆或土堆。正如《清會典》所記:蒙古“遊牧交界之所,無山無河為志者,壘石為志,謂之敖包”。

  後來逐漸被視為神靈的居所,被作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於是,原來的界標、路標就變成了祭祀山 祭敖包神、路神、村落保護神等神靈的場所,而且可以根據需要選址建造。 敖包所祭,最初是自然的神靈,爾後又包括祖先的神靈。總之敖包成為神靈所棲之場所。敖包成為某一氏族,某一蘇木、某一區域的保護神。方觀承《從軍雜記》雲:“峰嶺高處,積亂石成冢,名鄂博,謂神所棲……”紀昀《烏魯木齊雜記》雲:“鄂博者,累碎石為蕞以祀神……”所以它是人們頂禮膜拜的聖地。

別具風光的蒙古族祭祀文化--敖包

  內蒙古大草原的每個地方我們都可以看到敖包,敖包其實就是一般的位於高坡或者丘陵之上的一種類似建築的東西。從遠處看,就猶如一座座尖塔。每個敖包又有屬於自己的名稱,敖包在牧民的心裡就是神像的象徵。

  那麼,大家對於敖包有多少了解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祭敖包”習俗

  “敖包”有用石塊壘起的,也有用土堆起來的,多築于山頂丘陵之上,一般呈圓形,頂端插有柳條等,形似烽火臺。最初都以部落為單位築“敖包”。人們每逢外出遠行,凡路經有“敖包”的地方,都要下馬向“敖包”參拜,祈禱平安。還要往“敖包”上添上幾塊石頭或幾捧土,然後跨馬上路。隨著喇嘛教在蒙古社會傳播,到了清朝時期,有了以部落為單位,每年舉行一次“祭敖包會”的習俗。

  關於敖包的各種說法

  一、敖包是歷史上蒙古各部落為紀念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英雄們而用石頭壘成的石堆,也是天葬英靈的地方,敖包裡一般存放英雄的遺物。

  二、各部落打仗的時候,都要極力搶佔山頭。勝利的一方,就把他們戰死的將士的遺體埋葬在山頭上,用石塊將墳墓覆蓋,以作紀念。在長期的征戰中,今天我這一方勝利了,把烈士的遺體埋葬在山頭。明天你那一方勝利了,搶佔了這座山頭,也把烈士的遺體埋葬在這裡。這樣,一來二去,石堆下雙方犧牲將士的遺體就都埋葬在一起了。征戰雙方的任何一方,只要重新搶佔了這一片草原,就要帶著各種戰利品前來山頭上祭奠英靈。久而久之,石塊越壘越高,人們便把它稱之為“敖包”。

  三、敖包是當地蒙古族牧民祭天求雨的祭壇。自古以來,草原上的牧民靠天養畜,逐水草而居。然而,遇到大旱之年,到處都缺少牧草。牧民們便用他們的傳統方法,在山頭上壘起石堆,由部落的首領領頭,在石堆旁邊祈禱,祭祀上天,降雨救災。

  四、敖包是遠行的商人們用石塊壘起來作為馬隊、駝隊的路標用的。希拉穆仁草原上的牧人們就有這樣一種傳說。因為,希拉穆仁草原自古以來就是“駝道”必經之地。

  五、敖包是部落作為打仗時傳遞資訊用的,與中原地帶古戰場的烽火臺的作用差不多。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草原文化迅猛發展。近幾年,蒙古族敖包祭祀活動在原有的祭祀禮儀形式和內容上增添了許許多多新的民族文化內涵。除了進行摔跤、賽馬等體育競技活動外,還開展牧民歌詠比賽等文藝活動,使祭敖包活動發展成為內容豐富、具有濃厚民族特色和多民族共同參與的文化體育盛會,為祭敖包活動注入了新的具有傳統文化底蘊的新鮮血液。


滿族文化“白山黑水”間的祭祀活動

  祭祀是滿族出於對自然和祖先的崇拜而舉行的活動,是體現其民族特點的重要習俗。   滿族的祭祀有“星祭”和“家祭”之分。   “星祭”是滿族自然崇拜觀念的反映之一,它如實地記錄了滿族勞動群眾對“北斗”或“北極星”的崇信與他們同自然的依賴關係。“星祭”在秋季九月以後的午夜裡天上的星星出全了的時候舉行,一般是在居 ...

宗教文化神道教的祭祀服裝

  我國的傳統宗教佛教,道教等教派的教徒和神職人員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服裝,中國的佛教的宗教服裝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我們甚至在生活中也能見到佛教的傳統服裝——袈裟。至於道教的道袍想必大家也略有耳聞,那麼,日本神道教的祭祀服裝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在神道教文化中找找吧。   與中國的道教有自己神職人員專門的宗教服裝相 ...

東巴教最重要祭祀儀式祈壽

  宗教都有自己所信奉的神,而且不同宗教有著不同的信仰,但總體來說都大同小異。東巴教還是原始的信仰,相信萬物皆有靈,所以他們有著與別人不同的信仰,更具地方特色。他們的祭祀大典也是豐富多彩,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東巴教文化。   多達30多種的東巴教儀式是納西東巴文化的主要載體,即用象形文字記載在東巴經書裡的內容透過 ...

淺談蒙古族的禮儀文化

  蒙古族的人熱情好客,這一習俗從古代一直就流傳到現在。到了蒙古,主人一般都會很熱情的向你敬奶茶,我們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禮貌;還有主人請吃奶製品,你不可以拒絕,否則會傷主人的心。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蒙古族文化中的禮儀文化吧。   獻哈達   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 ...

地域文化蒙古族的地理文化

  蒙古族是一個遊牧民族,素有“馬背天驕”的稱號,又因其地理位置、氣候環境的影響,在他們生活的地方只適合發展畜牧業和綠洲農業。儘管蒙古族生活較為貧苦,但是卻生活得多姿多彩。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蒙古族文化吧!   蒙古族聚居的內蒙古自治區地處內蒙古高原,大部分地區海拔1000米上下。東部為呼倫貝爾 ...

蒙古族的狼圖騰文化團結

  原始時代的人們常把動植物當做自己的親屬,祖先或者保護神,將其以圖騰作為標誌,表示自己對其的崇敬。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圖騰文化,中華民族從古自今各民族多姿多彩,奇特有趣的圖騰數不勝數,而這些圖騰文化也表述了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那麼在蒙古族文化中,狼圖騰又有怎樣的影響。   在中國北方廣闊的大草原和大沙漠上, ...

蒙古族的音樂文化代表馬頭琴

  馬頭琴近些年漸漸地被很多歌手融入到自己的音樂當中,馬頭琴不但是在一些正式和隆重的場合可以演奏,也可以出現在民間的一些婚宴上或者活動當中。或許很多人不知道馬頭琴是蒙古族的特色音樂代表。   那麼,接下來,就讓小編帶領大家一起從蒙古族文化的角度一同來領略馬頭琴的風采吧!   蒙古族馬頭琴歷史悠久,在蒙古族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