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節慶風俗
蒙古族節慶風俗
蒙古族的節日主要是春節,本月十三至十五日的祭“俄(鄂)博”、七月二十王日青海湖畔的“祭海”和十月二十大晶燈節等。
春節亦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屆時家家置新衣、辦年貨,準備節日食物。年三十時,必須回家,畜歸圈,換新衣,敬天敬神。大年初一,男婦盛裝,到新朋家相互拜年,敬獻哈達。初二,全家居家不出,初三又去友鄰家拜年,非常熱鬧。
祭“俄博”,一般都在七月中旬。它是蒙古族牧民一年一度的草原盛會。會上除了請活佛、喇嘛唸經,煨桑,祭禮山神,祈禱人畜平安外,還要進行賽馬,摔跤,射箭,唱歌,跳舞等娛樂活動.過過去,青海湖一帶的古族還要舉行勱大的"祭海"活動,屆時,要將三牲供在桌上,然後宣讀祭文。禮畢後,大家爭先相搶割獻祭的牛羊肉,以先得、多得為吉祥,謂之“搶宴”。
會上還舉行跑馬、射擊等比賽馬。青海蒙古族傳統盛會那達慕。
蒙古族熱情奔放,喜愛歌舞,並且喜歡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每年夏、秋季節,人們要按照傳統的習慣舉行“祭山”活動和會盟儀式,屆時殺牛宰羊,唱酒唱歌。還要舉世聞名行射箭、打靶、賽馬等活動。青海的各地蒙古族每年七八月甸都要選擇依山傍水,平坦開闊、水草豐美的草原舉行盛大的“那達慕”大會(卻即賽馬會意思)。蒙古族自古以來就能延慣用語戰,精騎善射。人們通常把善於馴馬、賽馬、射箭和摔足當作一項高強的本領來看待,對那些騎術高超、技藝出眾的人,人們都很尊重。因此,賽馬是那達慕盛大會的主要活動。賽馬時,成百上千的牧民從四面八方匯聚到賽馬場,一面觀看比賽,一面擂鼓搖旗,助威吶喊。而騎手們則乘著自己精心餵養、精心打扮的駿馬,同對手信展開激烈的角逐,場上氣氛熱烈非凡。比賽結束後,對優勝者要給予重賞。
有些地方的那達慕大會還要舉行饒有興趣的賽駱駝活動。駱駝雖然形態安穩遲鈍,但跑龍套起來疾速如飛,與馬的速度不差上下。比賽時,騎手們騎在駝背上,一字兒擺開,號令一發,幾時十峰駱駝便如離弦之前,在戈壁草原上飛馳。駱駝飛跑起來顛簸很大,騎手們卻在駝背上駕馭自如。賽程一般為2.5——5公里,先到終點者為勝。激動的人們常常把優勝者從駝背上搶下來,高高抬起,表示敬重。
雞西市節慶風俗娛樂活動
生活在冰雪生態環境下的中國一些少數民族,如鄂倫春、赫哲族等,曾信奉薩滿教。這是一個曾盛行寒溫帶廣大地區,操烏拉爾——阿爾泰語系的漁獵遊牧民族的原始宗教。它相信萬物有靈,靈魂不滅和多神崇拜。生活在這一地區的土族人對日、月、星辰,山、水、草木,熊、鳥、動物以及雨、火、雷電皆認為有與人一樣的情感。
鄂倫春族過去一般在每年正月裡要供太陽神,這一是由於冬季寒冷,二是由於日照時間短,他們把對溫暖和光明的渴望,化作對太陽的崇拜,認為它是光明、正義之神。最後,他們還形成了以太陽的名義起誓或向太陽述苦的習慣。
還以鄂倫春為例,他們在每年正月十五,要拜月亮神。在臘月前後,是守獵的季節。而月亮可在夜晚指出獵物的所在。為了祈求神保佑他們多打獵、多獲得食物,尤其在冬天裡,他們就形成了祭月的民俗。
鄂倫春人還有在臘月三十和正月初一晚上用7根香祭北極星神。他們認為星神在夜間可以指明方向,這也是漁獵民族生產、生活的歷史遺留。由於星神長久存在,一些老人還發展出拜星神以企求長壽的風俗來。
鄂倫春人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要祭火神,正月初一又要接火神,這與漢族人祭灶神有些相似,但不完全一樣。在各家拜年進“仙人柱”時,要先拜火神,再拜主人。吃飯時要向火裡扔一些獸肉等,而且不許向火裡潑水,不能用刀叉肉在火上烤,這些都是對火神的不敬。可見,在寒冷的冬季,人們對溫暖的需要演化成對火的崇拜。
在冬季裡,有一個節與冰雪文化內容有關係,它就是元宵節。元宵節又叫“上元節”、“燈節”。“上元節”是道教之說,創始人張道陵把正月十五日定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
但在道教還沒產生之前,正月十五已是一個傳統節日了。
元宵節在“漢代燃燈禮佛”,而到“唐代燃燈成俗”。這一天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在古代,有些地方這種狂歡竟發展成“縱偷為戲”的程度。《松漠紀聞》正卷縱偷為戲條:“唯正月十六日則縱偷一日以為戲,妻女、寶貨、車馬為人所竊,皆不加刑”,“亦有先與室女私約,至期而竊去者,女願留則聽之”。在民俗中有八月十五去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之說,而在白天還舉行耍獅子,跑旱船,扭秧歌,踩高蹺,晚上則有猜燈謎,舞龍燈。
據我國學者李興盛研究員考證,明朝萬曆年間,安徽桐城縣有位詩人叫阮自華就曾看到過一種“冰網燈”,而“冰燈”這一名稱是出現在康熙年間山西著名詩人傅山寫的“冷雲齋冰燈詩”一組詩中。至乾隆、嘉慶之際,蜀中詩人張問陶也作詩一首,題就叫“冰燈”。而黑龍江省歷史上有關冰燈的記載是嘉慶年間《黑龍江外記》所錄:“有鏤五、六尺冰為壽星燈者,中燃雙炬,望之如水晶人,此為難得。”
可見冰雪文化中的冰燈藝術就是在正月十五鬧元宵的民俗節日中演化而來。
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那達慕:每年農曆六月初四開始的為期5天的那達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會。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專案,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籃球等體育專案。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質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大會召開前,男女老少乘車騎馬,穿著節日的盛裝,不顧路途遙遠,都來參加比賽和參觀。那達慕大會又是農牧物資交易會,除了工業和農副產品外,還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飲食,如牛羊肉及其燻乾製品、乳酪、奶幹、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等。
白節:古代蒙古人把農曆春節稱希恩吉爾,即新年。也有稱白節或白月的,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關於蒙古族春節的來歷說法不一,一是據五世達賴黑白算答問一書所說:成吉思汗於公元1227年,取西夏國都,盛筵慶功,並以此為蒙歷歲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見稱。星宿月是農曆12月16日到1月15 日,這與農曆前後相差一個月。而鄂爾多斯地區延續下來的蒙古 歷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數記月。以此看,蒙古歷歲首當是農曆四月。
馬奶節:蒙古民族為歡慶豐收,彼此祝福,除準備足夠的馬奶酒外,還以手扒肉款待賓客,並舉行賽馬活動、請民間歌手演唱祝詞、向老懞醫獻禮等。
燃燈節: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
火節:亦稱拜火節。它主要來自古代蒙古族對火的崇拜。 祭火儀式是在農曆12月23日晚間舉行。祭火的習俗是蒙古族自古就有的,這是農曆年的前奏。祭火開始前,全家人都到庭院中(也有的在火 塘前、灶前),主祭人(家庭的長者)先要擺上祭品焚香。然後取一捆柴草點著,將黃油、白酒、肉(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裡,在長者率領下,全家人向火堆磕頭。主祭人還要禱告,大致內容是:多虧火神的庇佑,有些不乾淨的東西扔進了火裡,請火神原諒,保佑明年五穀豐登,人畜兩旺,吉祥幸福。在蒙古族人看來,火是神聖的。一家一戶的祭火,有繼嗣之義,舉行婚娶大事、新年,都要祭火。
祭敖包:每到這天,牧民們便成群結隊地前往敖包祭祀。他們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立經幡,並將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希望迎來牧業豐收年。
麥德爾節:麥德爾節是紀念彌勒佛的節日,節期在正月十五日,宗教色彩比較濃厚。節日當天,每個黃廟都掛出彌勒佛的像,附近的牧民都來寺廟敬獻供品,燒香叩拜。寺廟如果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沒有活佛則由大喇嘛主持。拜完佛之後,大家由固孜達旗長)帶領進行射箭、賽馬、摔跋等蒙古族傳統娛樂活動。
塔克勒幹節:塔克勒幹節是蒙古族每年要舉行的一次大型的以部落為中心的祭敖包活動,時間在夏季。敖包一般置在水草豐美的高山丘陵處。祭敖包可能是來源於古代的祭山,它是蒙古族對自然崇拜的表現。祭敖包時,同一部落的牧民們都騎著馬、駱駝,拿上酒肉等來到本部落敖包所處的山上。屆時,人們先獻哈達,然後由活佛或大喇嘛領著眾人繞著敖包誦經(此時婦女不能參加),願老天降福於人間,賜予人們平安無事;如果遇上旱災,那就祈求老天下雨,使大地水草豐盛,牲畜興旺。祭完敖包以後、開始進行賽馬、摔跋、射箭等蒙古族傳統的民間娛樂活動。
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1、蒙古族的飲食
(1)蒙古族的飲食大致分三大類:肉食、奶食、糧食。蒙古族一般一日三餐,兩稀一干,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扒肉,晚上氽羊肉下麵條、吃包子。其中,蒙古族的肉食主要是牛肉和羊肉。牛肉和羊肉是蒙古族最普通,也是他們最喜愛的食品,尤其是羊肉。蒙古族對於羊肉的吃法多種多樣,比如“手扒肉 ...
蒙古族的風俗
1、蒙古族的飲食:蒙古族的飲食大致分三大類:肉食、奶食、糧食。蒙古族一般一日三餐,兩稀一干,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扒肉,晚上氽羊肉下麵條、吃包子。
2、蒙古族的居住:傳統的蒙古族牧民住房是蒙古包,“包”滿語是“家”、“屋”的意思。蒙古包是一種天幕式的住所,呈圓形尖頂,通常用羊毛氈子一層或二 ...
做客喀什主要寫什麼族的節慶風俗
維吾爾族: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要分佈於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圍的綠洲是維吾爾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爾綠洲、和田綠洲以及阿克蘇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為集中。天山東端的吐魯番盆地,同時是維吾爾族較為聚集的區域。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薩爾、奇台一帶,有少數的維吾爾族定居。此外,在湖南省桃源 ...
蒙古族傳統風俗:蒙古族火文化
火對於人類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火我們將無法得到延續,可能如今我們還生活在原始社會,甚至是已經滅絕了。而蒙古族卻有著紀念火的節日,這是一個蒙古族從古至今一直都舉行的重要節日。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蒙古族文化吧!
火被蒙古族奉為財富、力量、純潔的象徵,認為火可以賜予人們財富、幸福和健 ...
吉凶禍福 蒙古族古老的占卜風俗
蒙古人遇有疑難問題需要解答或預知未來之事,用占卜方式取得答案,然後按占卜所得行事。蒙古族中占卜之風較盛,有專門的占卜者。
骨卜
將羊前腳骨烘燒,使其保持原樣,以上面所行成的紋路來斷定吉凶。
炮繩卜
把炮兒對摺,在兩頭稍下挽成環,再拽環繩,如環解開認為吉利,如解不開則兇。
指卜
緊閉 ...
彝族風俗節慶
春節
春節俗稱過年。據彝文古籍記載,彝族曾用太陽曆,將一年分為10個月,每月36天,每月從鼠日起頭,十二屬相迴圈三週,以豬日終尾。一年360天,剩下5至6天為過年日,不計入10個內。過年分大年小年,大年在10月末夏至日,小年在冬至。但現在的元陽彝族過年逐步漢化,與漢族同過春節。
祭倮
祭倮選在 ...
蒙古族風俗
每一個來過草原的人都要接受蒙古族最隆重的接待禮儀——下馬酒。以示草原人民的熱情。
其飲法是:
1、 客人左手端乘酒銀碗。
2、 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彈向天空,稱為“敬天”。
3、 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彈向地面,稱為“敬地”。
4、 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向前方平彈,稱為“敬祖先”。
5、 雙手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