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清代康熙年間著名的小說家、文學家,其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
蒲松齡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商人家庭中,其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其後屢第不中。一生中,曾作多本雜記,其中《聊齋志異》最為經典,為其康熙十八年,作成的狐鬼小說初步結集,高珩為之作序,其後不斷進行修改和增補。該書運用唐傳說小說文體,透過談狐說鬼的方式,對當時的社會與政治進行批判。
蒲松齡,清代康熙年間著名的小說家、文學家,其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
蒲松齡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商人家庭中,其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其後屢第不中。一生中,曾作多本雜記,其中《聊齋志異》最為經典,為其康熙十八年,作成的狐鬼小說初步結集,高珩為之作序,其後不斷進行修改和增補。該書運用唐傳說小說文體,透過談狐說鬼的方式,對當時的社會與政治進行批判。
蒲松齡,1640至1715,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父蒲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蒲松齡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郭沫若曾這樣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蒲松齡是我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清代文學家,其著作《聊齋志異》,顧名思義,是一本描寫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集。《聊齋志異》透過談狐說鬼的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那些狐鬼真的比某些“正人君子更可愛”呢!
蒲松齡久居鄉間,知識淵博,對有關農業、醫藥和茶事,深有研究,寫過不少通俗讀物。如《日用俗字·飲食章》對飲食的烹調和麵食的製作就寫得詳細生動。千字文章,就記載了多種茶點。這“飲食章”,至今還是美食家們研究明清初時山東飲食的重要資料。
蒲松齡通曉中藥,熟知醫理,還能行醫。他曾編寫過一本《藥崇書》,該書分上下兩卷,約1.8萬字,收載藥方258個。此書對治病救人,對自己的保健都曾起過積極作用。
蒲松齡也算得是我國古代北方的一位茶學家。他的《藥崇書》總結自己在實踐基礎上調配的一種壽而康的藥茶方。蒲松齡身體力行,在自己住宅旁開闢了一個藥圃,種不少中藥,其中有有菊和桑,還養蜜峰。他廣泛懼民間藥方,透過種藥又取得不少經驗,在此基礎上形成藥茶兼備的菊桑茶,既止渴又健身治病。
菊桑茶藥茶方,由桑葉、菊花500克,枇杷葉500克組成。其製法是先三述三藥,用藥碾槽碾成粗末,用蜂蜜100克蜜炙。而後用紗布袋分裝,每袋5-10克,每一次袋,開水充泡代茶飲,每日2袋。他深知幾味藥的特性,並寫於《藥崇書》中,菊花有補肝滋腎、清熱明目和抗衰老之功效;桑葉有疏散風熱,潤肝肺腎,明目益壽之效;枇杷葉性平、味苦,功能清肺下氣,和胃降逆;蜂蜜具有滋補養中,潤腸通便、調和百藥之效。四藥合用,相得益彰,是一貼補腎、抗衰老之良方。
蒲松齡就是用這藥茶方泡茶,在家鄉柳泉設一個茅草茶亭,為過往行人義務供茶,請飲茶者經常給講故事、傳說。蒲松齡用藥茶水招待路人引來故事,成為千古佳話。他的《聊齋志異》中490多篇文言體小說集,就是這樣蒐集素材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二百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蒲松齡自勉聯中引兩個歷史典故,表達了他自己不怕挫折、不畏艱難的決心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