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蔡倫的故事

蔡倫造紙的故事

  蔡倫是桂陽(今湖南耒陽縣)人,於東漢明帝劉莊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進京城洛陽的皇宮裡當了太監,章帝劉炟、和帝劉肇時,升為“小黃門”、“中常侍”,後又兼任“尚方令”。他先是掌管皇宮內院事務,後來成為監製各種御用器物的皇家工場的負責人。

  平時,蔡倫看皇上每日批閱大量簡牘帛書,勞神費力,就時時想著能製造一種更簡便廉價的書寫材料,讓天下的文書都變得輕便,易於使用。

  傳說,有一天,蔡倫帶著幾名小太監出城遊玩,來到了離城(指漢魏故城,今白馬寺東南一帶)不遠的緱氏縣陳河谷,也就是鳳凰谷(今玄奘故里一帶)。只見溪水清澈,兩岸樹茂草豐、鳥語花香,景色十分宜人。正賞景間,蔡倫忽見溪水中積聚了一簇枯枝,上面掛浮著一層薄薄的白色絮狀物,不由眼睛一亮,蹲下身去,用樹枝挑起細看。只見這東西扯扯掛掛,猶如絲綿。

  蔡倫想到工場裡製作絲綿時,繭絲漂洗完後,總有一些殘絮遺留在篾席上。篾席晾乾後,那上面就附著一層由殘絮交織成的薄片,揭下來,寫字十分方便。蔡倫忽然想,溪中這東西和那殘絮十分相似,也不知是什麼物件。

  他立即命小太監找來河旁農夫詢問。農夫說:“這是漲河時衝下來的樹皮、爛麻,扭一塊兒了,又衝又泡,又漚又曬,就成了這爛絮!”

  “這是什麼樹皮?”蔡倫急切地問。

  “那不,岸上的構樹唄(學名楮樹)!”

  蔡倫望去,滿眼綠色,臉上漾起笑意。

  幾天後,蔡倫率領幾名皇室作坊中的技工來到這裡,利用豐富的水源和樹木,開始了試製。剝樹皮、搗碎、泡爛,再加入漚松的麻縷,製成稀漿,用竹篾撈出薄薄一層晾乾,揭下,便造出了最初的紙。但一試用,發現容易破爛,又將破布、爛魚網搗碎,將制絲時遺留的殘絮,摻進漿中,再製成的紙便不容易扯破了。為了加快製紙進度,蔡倫又指揮大家蓋起了烘焙房,溼紙上牆烘乾,不僅幹得快,且紙張平整,大家心裡樂開了花。

  蔡倫挑選出規正的紙張,進獻給和帝。和帝試用後龍顏大悅,當天就駕幸陳河谷造紙作坊,查看了造紙過程,回宮後重賞蔡倫,並詔告天下,推廣造紙技術。

  後來,元初元年(公元114年),鄧太后見蔡倫的紙越造越好,能厚能薄,質細有韌性,兼有簡牘價廉、縑帛平滑的優點,而無竹木笨重、絲帛昂貴的缺點,真是利國利民,便高興地封蔡倫為“龍亭侯”,賜地三百戶,不久又加封為“長樂太僕”。人們把這種新的書寫材料稱作“蔡侯紙”。

  “蔡侯紙”名聲大了,造紙的地方自然也有了名氣,人們便把馬澗河的這一段稱作了“造紙河”。

蔡倫造紙的故事簡短的

  1、蔡倫造紙的故事簡介

  (1)我國東漢永元年間,皇宮裡有個內務總管叫蔡倫,他非常聰明,是桂陽人,他進京城洛陽的皇宮裡當了太監,漢章帝劉炟時,升為小黃門、中常侍,後又兼任尚方令。蔡倫先是掌管皇宮內院事務,後來成為監製各種御用器物的皇家工場的負責人。平時,蔡倫看皇上每日批閱大量簡牘帛書,勞神費力,就時時想著能製造一種更簡便廉價的書寫材料,讓天下的文書都變得輕便,易於使用。

  (2)有一天,蔡倫帶著幾名小太監出城遊玩,他們來到了離城不遠的緱氏縣陳河谷,也就是鳳凰谷。蔡倫只見溪水清澈,兩岸樹茂草豐、鳥語花香,景色十分宜人。正賞景間,蔡倫忽見溪水中積聚了一簇枯枝,上面掛浮著一層薄薄的白色絮狀物,不由得眼睛一亮。他蹲下身去,用樹枝挑起細看,只見這東西扯扯掛掛,猶如絲綿。蔡倫想到工場裡製作絲綢時,繭絲漂洗完後,總有一些殘絮遺留在篾席上。篾席晾乾後,那上面就附著一層由殘絮交織成的薄片,揭下來,寫字十分方便。蔡倫想,溪中這東西和那殘絮十分相似,也不知是什麼物件,就命小太監找來河旁農夫詢問。

  (3)幾天後,蔡倫率領幾名皇室作坊中的技工來到這裡,利用豐富的水源和樹木,開始了試製。剝樹皮、搗碎、泡爛,再加入漚松的麻縷,製成稀漿,用竹篾撈出薄薄一層晾乾,揭下,便造出了最初的紙。

  2、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即按書寫需要裁好的絲織品)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發明、創造)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先搗製成漿,取膜而去水,後晾乾,而製成紙。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鹹稱“蔡侯紙”。

  3、蔡倫,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今湖南耒陽人)人,約東漢永平四年(公元61)生;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卒。出身於普通農民家庭的蔡倫,從小隨父輩種田,但他聰明伶俐,很會討人喜歡。漢章帝劉旭(公元56~58年)即位後,常到各郡縣挑選幼童入宮。永樂十八年(公元75年)蔡倫被選入洛陽宮內為太監,當時他約15歲。他讀書識字,成績優異,於建初元年(公元76年)任小黃門(宦官中職務較低者)。

  後來蔡倫因功被提拔為中常侍,隨侍幼帝左右,參與國家機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與九卿等同。中國歷史上宦官干預國政,也正由此開始。 永平九年(公元97年),竇太后卒,和帝親政。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和帝立鄧綏為皇后,蔡倫立即投靠鄧皇后。鄧綏喜歡舞文弄墨,蔡倫為投其所好,甘心屈尊兼任尚方令,主管宮內御用器物和宮廷御用手工作坊。在此期間,他總結西漢以來造紙經驗,改進造紙工藝,利用樹皮、碎布(麻布)、麻頭、魚網等原料精製出優質紙張,於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受到和帝稱讚,造紙術也因此而得到推廣。蔡倫從此進入貴族行列。蔡倫推動了手工業工藝的發展,被稱為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因而留名後世,得到史學家的首肯。

蔡倫的故事

  1、蔡倫造紙:

  有一天,蔡倫和幾個小太監來到城外遊玩。蔡倫很快就被一塊溼溼的、破破爛爛的、像棉絮一樣薄薄吸引了注意力。蔡倫雙手捧著,三步並作兩步,問河邊的農夫:“老人家,這東西是怎麼形成的?”農夫笑著回答說:“這個呀,是漂在河裡的樹皮、爛麻、破漁網什麼的,它們被水衝呀、泡呀,又被太陽曬,時間長了就成了這模樣,到處都是呢!”

  回到宮裡後,蔡倫馬上投入了緊張的試驗和製作中,他挑選出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讓工匠們把它們切碎剪斷,放在一個大水池中浸泡。過了一段時間後,其中的雜物爛掉了,而纖維不易腐爛,就保留了下來。他再讓工匠們把浸泡過的原料撈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攪拌,直到它們成為漿狀物,然後再用竹篾把這粘乎乎的東西挑起來,等乾燥後揭下來就變成了紙。

  蔡倫帶著工匠們反覆試驗,最後終於試製出既輕薄柔韌,又取材容易、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紙。

  2、蔡倫(?-121年),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后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3、龍亭蔡倫造紙傳說故事是陝西省洋縣的傳統民間文學。洋縣龍亭蔡倫造紙術為中國古代科學家蔡倫所發明,它是以構樹皮為原料,以挫搗抄焙為基本工序的植物纖維紙製作方法。它分佈在陝西南部洋縣的龍亭鋪及其周邊地區。


發明了什麼

  1、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蔡倫本人也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紙神。   2、蔡倫,東漢造紙技術發明家。 字敬仲。桂陽(治今湖南郴州)人。在皇宮中任宦官四十餘年,曾參與政事,被封為龍亭侯。改進西漢以來用絲麻纖維造紙的技術,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為原料造紙,不僅原料易得,且造紙質量提高。這種紙時 ...

武侯墓墓張騫墓均位於哪兒

  1、武侯墓就是傳說中的諸葛亮墓,武侯墓位於漢中。   2、蔡倫,就是四大發明中,發明造紙術的那個蔡倫。蔡倫墓在漢中洋縣。   3、張騫在歷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小時候課本上都學過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對我國絲綢之路的開闢,是有傑出的貢獻的。張騫墓也位於陝西省漢中市。 ...

墓位於什麼地方

  1、蔡倫墓地在陝西漢中洋縣城東10公里的龍亭鎮。   2、蔡倫墓是中華民族“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s發明人蔡倫長眠之地,也是蔡倫的封地,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墓園原佔地25畝,現為6畝。園內有建築設施13處。花木蔥鬱,古柏參天,碑石林立,青竹吐翠,丹桂飄香,殿宇古樸典雅,塑像彩畫栩栩如生。其 ...

為什麼人們要塑造的雕像

  蔡倫,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后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鬥爭自殺身 ...

如何改進造紙術

  蔡倫改進造紙術的過程:永元四年(92),蔡倫任尚方令後,利用供職之便,常到鄉間作坊察看,見蠶婦繅絲漂絮後,竹簟上尚留下一層短毛絲絮,揭下似縑帛,可以用來書寫,從而得到啟發,便收集樹皮、廢麻、破布、舊魚網等原料,在宮廷作坊施以銼、煮、浸、搗、抄等法,試用植物纖維造紙,終於造出植物纖維紙。   元興元年(10 ...

怎麼死的

  蔡倫是死於宮廷權力鬥爭,自殺身亡的。公元121年,東漢朝廷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牽扯到蔡倫,漢武帝命令他投案。蔡倫恥於受審,即洗浴全身,換上最漂亮的衣服,然後服毒自盡。   蔡倫(?-121)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后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 ...

發明了什麼東西

  1、蔡倫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改造者。字敬仲,漢族,東漢桂陽郡(今湖南桂陽)人。   2、作為一名古代宦官,他曾在昂貴的絲綢和竹板上書寫過,但是,他改造了造紙術,用樹皮、魚網和竹子壓制成紙,極大的方便了當時人們的學習生活,並且為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3、造紙術的發明徹底改寫了後世中國乃至世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