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蘇州重陽節民俗活動有哪些+蘇州重陽登高的由來

蘇州重陽節民俗活動有哪些 蘇州重陽登高的由來

  傳統的節日都有自己的魅力所在,像清明是對先人的尊敬和思念,清明時節的細雨都顯得那麼悲傷;而端午是紀念屈原、擺脫五月的蚊蟲侵害;而重陽則是祭祀祖先,抒發情懷的日子。而在蘇州重陽節民俗活動有哪些?蘇州重陽登高的由來?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州重陽節民俗活動有哪些

  品蟹秋風起

  重陽吃蟹是老習俗了,尤其是在蘇州,瀕臨太湖,又涵陽澄湖,好水出好蟹。不過只有等到重陽時捕捉上來的才是上品,十足矯健,膏脂肥滿。正因了這天時地利,所以相比別處,在蘇州,重陽吃蟹倒是一件大事了。

  大閘蟹好吃,只是吃相未免差了些,費事倒心甘情願,但吃不乾淨卻是一樁憾事!所以,既要文明風雅又想滿足饕餮食慾的蘇州人發明了一套專門吃蟹的小工具蟹八件。

  圓頭剪、圓腰錘、長柄斧、鑷子、釺子等輪番上陣,敲敲打打,或剔或吮,好似在彈奏一首抑揚頓挫的食蟹曲。如此一來,吃蟹不僅是美食,也是雅事,不禁也給重陽這個節日增添了一脈獨特的飲食文化。

  吃糕祝願子女百事俱高

  蘇州人在重陽節這天吃重陽糕,除了糕本身好吃外,更重要的是因為重陽糕本身有著美好的寓意。

  民間傳說重陽節登高可以避災,但蘇州人是平原地區,山既不多也不高,加上很多老年人腿腳不方便,很難登山。

  由於糕和高同音,於是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製作一塊具有象徵意義的糕,同時還在上面插上小旗,稱為花旗糕,表示登高消了災。除了消災之說,重陽糕還有祝願兒女百事俱高的美好含義。

  蘇州重陽登高的由來

  據說春秋時吳王夫差就在重陽節登吳山臨風遠望,於是重陽登高也成了蘇州人的一個老習俗。這兒雖是江南水鄉,倒也有幾座詩情畫意的山。

  登高的起源本是為了躲避災禍,不過在福地蘇州,吳地的人們自古就是把它當成一種文化活動來進行。

  秋風送爽的日子裡,唐伯虎就曾約了文徵明、祝枝山等才子登臨虎丘,遠眺山清水秀,稻花飄香,怎能不令人心生愉悅?興至酣處再賦詩一首,這種風俗至今仍然延續在蘇州文人圈中。

  蘇州人對登高實在是喜歡極了,常常萬人空巷,傾城而出,虎丘曾幾無容膝之地,天平山、靈巖山、穹窿山都是蘇州人的登高熱門地,來不及出城的百姓就只好登一登城內的北寺塔解解饞了。

  九九重陽,九在古代有至尊之意,地位高,民間又將重陽節奉為老人節,登高也就有了高壽的美意。

春節的民俗活動有哪些 我國傳統民俗活動

  春節的民俗活動有哪些

  春節的民俗活動有祭灶神、觀社火、中國結、掃塵、倒貼福字、除夕守歲踩歲等,此外,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耍龍、遊神、押舟、年例,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等。春節期間貼春聯、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都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有其特色。

  民俗活動一∶祭灶神

  祭灶,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傳說到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便要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百姓供上紅燭、糖瓜,以隆重的禮節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農村很多地區還沿襲這種風俗。

  民俗活動二∶觀社火

  除了廟會,民間自演自娛的社火也是歷史悠久的年節娛樂活動。社火源於古老的土地神與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傳說中的火神。在以農業文化著稱的中國,土地是人們的立足之本,它為人類的生存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火,是人們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類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遠古人們憑著原始思維認為火也有“靈”,並視之為具有特殊含義的神物加以崇拜,於是形成了尚火觀念。古老的土地與火的崇拜,產生了祭祀社與火的風俗。隨著社會的發展,祭祀社火的儀式逐漸成為規模盛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間娛樂活動。

  民俗活動三∶倒貼福子

  在我國,人們往往用一個“福”字來表達對福運、福氣、幸福的嚮往和追求。每當辭l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戶戶都要把“福”字貼在屋門上,意味著福氣進入家門。許多地方還倒貼“福”字,利用“倒”與“到”的諧音,寓意“福到了”。

  民俗活動四:掃塵

  “二十四,掃塵日”。迎新首先要除舊。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捶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其實,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l舊的意願。

  民俗活動五∶除夕守歲踩歲

  除夕是指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與春節首尾相連,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時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窮歲盡”,表示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除夕之夜是年節的第一個高潮。守歲,俗稱“熬年”,是從吃年夜飯開始。年夜飯是一年中最具家庭親情、充滿溫馨祥和的家宴,此時,人們不僅享受著滿桌佳餚,更享受著濃濃的親情和節日的喜慶。年夜飯之後,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開始守歲,共同辭舊迎新。

  民俗活動六∶貼春聯

  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史料記載,有一年過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端午節民俗活動有哪些 端午節各地民風民俗彙總

  端午節民俗活動有哪些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已流傳兩千多年。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2、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3、懸艾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4、懸鐘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5、點雄黃酒

  雄黃也是一種藥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古人們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6、放紙鳶

  紙鳶,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在中國南方一帶,端午節兒童放紙鳶稱為“放殃”。

  7、拴五色絲線

  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絲線係臂,曾是很流行的節俗。傳到後世,即發展成如長命縷、長命鎖、香包等許多種漂亮飾物,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8、打午時水

  午時水,即是在端午日午時於井裡打上來的水。端午節"打午時水”是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的傳統習俗。重午日的午時,陽上加陽,所以“午時水”有“極陽水”、“龍目水”、“正陽水”之稱。古人把打上來的午時水視為大吉水,這天的午時陽氣最盛,端午日午時驅邪最佳,具有辟邪、淨身、除障的效果。據說午時水用來泡茶釀酒特別香醇,生飲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諺語道:“午時洗目,明到若烏鶖”,又說“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

  9、浸龍舟水

  端午前後的強降水,人們稱之為龍舟水、端陽水、發龍水、龍降水等,認為這種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仲夏端午蒼龍群星飛昇於正南中天。在民間信俗中龍是吉祥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龍飛天,行雲布雨。自然現象上,每年的端午節前後,我國南方暖溼氣流活躍,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在廣東和廣西、福建、海南交匯,往往會出現持續大範圍的強降水。當端午強降水來時,江河水位迅速上漲,為扒龍舟提供了良好的場地條件。浸龍舟水是流行於華南地區的傳統習俗,因為龍舟水寓意吉祥,龍舟水及龍舟滑過的水人們都認為是“大吉水”,按照傳統說法浸龍舟水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順心。

  10、佩豆娘

  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清嘉錄》引《唐宋遺紀》雲:“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加以幡幢寶蓋,繡球繁纓,鍾鈴百狀,或貫以串,名曰豆娘,不可勝紀。”


端午節傳統活動 古代端午節的民俗活動哪些

  端午節傳統活動 古代端午節的民俗活動有哪些   掛草藥   掛草藥,掛艾草、菖蒲、榕枝。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通常將掛艾草、菖蒲、榕枝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 ...

端午節的活動哪些 端午節舉行的民俗活動哪些

  端午節的活動有哪些 端午節舉行的民俗活動有哪些   端午節的活動有掛紅鴨蛋、沐蘭湯、賽龍舟、避五毒、躲端午、食粽、拴五色絲線、懸艾葉菖蒲、佩香囊等。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   掛紅鴨蛋   紅鴨蛋,就是把 ...

端午節的主要風俗 端午節民俗活動哪些

  端午節的主要風俗   端午節的主要風俗有賽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下面就具體來看看這些風俗吧。   端午食粽   五月端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 ...

下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下元節的民俗活動哪些

  導語:下元節源於道教。下元節,中國傳統節日,為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那麼下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下元節的民俗活動有哪些?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下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下元節是中國傳統的三元節日之一。   正月十五——上元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十五——下元節。這在古代是非常 ...

廣西三月三的民俗活動哪些

  1、包五色糯米板。節前家家準備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們採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飯。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讚賞後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彩蛋則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際傳達情感的物品。壯家人喜愛五 ...

中國的民俗活動哪些

  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   正月,又稱元旦,或稱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個月起始的一天。《春秋傳》上將正月叫做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 ...

龍抬頭的民俗活動哪些

  龍抬頭的民俗活動有祭社神、起龍船、放龍燈、敲龍頭、圍糧囤、燻蟲、拜龍、剪頭髮、燒炮。龍抬頭(農曆二月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龍抬頭”,意味著陽氣生髮、萬物生機盎然。故自古以來,人們在龍抬頭時節,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