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蘊含著豐富內涵的東巴教經書

蘊含著豐富內涵的東巴教經書

  每個宗教都有屬於自己的經書,而這些經書都是各個宗教文化的象徵和標誌。東巴教文化中有著內涵豐富的經書,你們知道是什麼嗎?東巴教的經書是社會發展和物質文化的標誌,是東巴教的工藝產品。下面我們一起了解東巴教文化中的東巴教竟是吧。

  東巴教屬原始多神教,主要有祖先崇拜、鬼神崇拜、自然崇拜。宗教活動形式有祭天、喪葬儀式、驅鬼、禳災、卜封等。東巴經是東巴教的主要經書。

  《東巴經》是東巴教進行宗教活動的主要經書,用竹筆書寫在自制的土紙上,所寫象形文字稱“東巴文”。香格里拉縣三壩鄉有東巴能書寫1300多個東巴文字,基本包括全部東巴象形文字。

  方國瑜先生在《納西象形文字譜》中所列16大類390多種小類,在香格里拉縣三壩都有使用。香格里拉東巴教有特殊的法器和服飾,法事亦十分繁雜,全年幾乎每月都有大小不等的法事活動,主要分祭祀、喪葬、禳災、卜卦、賜名五大類,其中祭天最為隆重。

  古老的象形文字凝聚成卷帙浩繁的東巴經文,納西族關於人類起源的解釋、神話故事及婚喪嫁娶的風俗都記載其間。東巴經文即是一部宗教教義,又是納西人關於自然與人的探索和思考。

  東巴經書是納西族社會發展的產物和物質文化的標誌,也是納西族創造的一種具體物質文化工藝產品。其物質形式所受的影響從又一個方面證明藏文化對納西族的影響。作為一種物質文化工藝產品,東巴經書的物質形式由文字、材料、形狀與製作方法等因素構成。

納西族:受東巴教和喇嘛教影響的喪葬文化

  納西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南部,它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少數民族。納西族普遍信奉本族的東巴教,也有一部分人信奉藏族的佛教--喇嘛教。東巴教是納西族固有的一種原始多神教,認為屍體與靈魂可以分離,人死人靈魂還存在。非命死者的靈魂變成鬼,使人遭災遇禍。而正常死亡的人的靈魂,需要衣食住行,為了使死者的靈魂得到安寧、保佑子孫,就要善待死者及其靈魂。納西族的喪葬,深受東巴教和喇嘛的影響。納西族的喪葬有火葬和土葬。火葬是納西族的古老習俗,清代雍正年間改土歸流後,清朝多次下文禁止焚屍,但人們不肯改變古老的火葬習俗。到乾隆中期,才開始學習漢族禮俗,由火葬逐漸改為土葬。 最初,納西族人死後,不分貴賤,都用竹筐抬到山下,引火焚燒,不留屍骨。明清時期的火葬與過去有所改變,火葬儀式變得隆重。

  人死後,立即向親鄰報喪,親鄰前來幫助洗屍,洗屍的水,男用九碗,女用七碗,哪去打水和誰去打水 ,由東巴占卜決定。洗屍畢,將少許碎銀、茶葉和酥油放入死人口中。接著用麻布帶子把死者捆成蹲坐式,將其裝在麻布或白布袋內,放入正房後室早已挖好的土穴中,上蓋鐵鍋或木板,再封一層土。停屍期間,在它前面放一小桌,點燈,供上祭品,並請喇嘛唸經超度。親友們帶祭品相繼弔祭。停屍時間 長短由喇嘛決定,但最長不過四十九天。燒屍的前一天,請東巴唸經,為死者靈魂開路,同時,將屍體從穴中取出,放入直立的方形木棺內,於天亮前送到火化場;到場後,由七八個喇嘛面向東方盤坐唸經,舉行告別儀式,然後將屍體從棺內取出,放在柴架上焚燒。喇嘛們邊唸經,邊由人向火堆添油。燒畢,由兩個男子撿一些從腳到頭的遺骨,裝進麻布的袋中帶回家,其餘骨灰埋在僻靜的地方。

  骨灰袋放在院中擺祭品的方桌旁,由東巴主持再祭,唸誦送魂開路經,把死者靈魂送到祖先雉居住的地方。祭畢,在東巴的陪同下,將袋送到本家族墳地。放骨化袋時,要抽掉袋底提線,讓屍骨觸地,讓靈魂活動"自由",並在袋的周圍砌一圈石頭。最後,故意高叫"我去找水","我去劈柴"等,藉故一溜煙跑開。據說,不如此,死者的靈魂就會纏身。

  在火葬過程中,納西族還有一種古老的儀式。一是出嫁的婦女死後,要立即向舅舅家報告,請舅父參加火化葬儀。押父需在三邀四請後才到達,到達後照例要說:"我家的人好好的,怎麼會死掉"等憤怒的話,並象徵性地揮刀在門檻上砍三刀。外甥陪不是,並以上賓禮待舅父。納西族的土葬在很多方面儲存著自己的民族特色。

  人將死時,至親們圍攏在病者身旁,把米(男九粒,女七粒)、茶葉和碎銀少許,用紅紙包好,放入奄奄一息的病人口中,並請東巴誦開路經,指引死者靈魂前往祖先住地。人死後,要替死者洗屍,洗畢後,在屍體全身塗上酥油,換上乾淨衣服。辦喪事擇吉日舉行,一般有"懸白"、"開弔 "、"出殯安葬"等程式。辦喪的第一天是"懸白"。當天清晨,喪家大門前豎起一根八丈高的木杆,在東巴或道士唸經和吹鼓手們的哀歌中,由孝子把買來的"白"(由麻線接連竹圈,外帖彩花紙花,呈圓桶形,中間有白紙圓心),升於杆項,表示死者升入樂土。

  納西人死後,要做"百日"。喪家及近親上墳掃墓,燒燬孝子戴的麻布帽子和披巾。此後,孝子可以理髮。人死滿週年時做"年齋"。三年孝滿時,請和尚、喇嘛或東巴唸經超度亡靈。此後,死者與其它祖先一起供奉,不再舉行單獨的紀念活動。 納西族的婦女產期死亡及非命死者,一律在野外火化,其骨灰不能葬在祖先的墓地上。

  祭祀習俗:納西人死後,要做"百日"。喪家及近親上墳掃墓,燒燬孝子戴的麻布帽子和披巾。此後,孝子可以理髮。人死滿週年時做"年齋"。三年孝滿時,請和尚、喇嘛或東巴唸經超度亡靈。此後,死者與其它祖先一起供奉,不再舉行單獨的紀念活動。每年的七月和十月祭祖。十月祭祖時,院壩中間要插三排帶葉的青風樹枝,每排三棵。每棵樹放一枚鵝卵石,另插一棵剝皮的高約一公尺的白楊樹枝。在祭前殺豬,用豬血染紅白楊樹枝,在鵝卵石上塗上豬血,用意是以此作為路標,便於祖先亡靈沿著鮮紅的路標返回家園。傳神開始,由巫師念,《祭祖經》,然後逐一呼喚家庭亡故祖先的姓名,每喚一個名字,家長將少許豬肉放於祭盤內。祖先姓名一般喚到三代到四代。祭畢,將白楊樹枝和十二枚石子扔到院外,把各類祭品各選 一點拋於村外山坡上,讓鳥雀啄食。其作九棵青岡樹枝用石頭壓在正房屋脊中央,樹枝尖朝北表示祖先來自北方,永不忘本。

  自稱"納西美布諾"(意為"納西人是祭天的子民")的納西族,將祭天視為民族標誌。祭天也由此成為東巴教中民俗性大道場和最隆重的慶典之一。祭天白春祭和秋祭。春祭在正月,稱大祭天;秋祭在七月,稱小祭天。祭場方向朝北或朝西,祭壇左右插黃慄青岡樹,稱大祭天象徵天神地祗;中央插柏木樹象徵中央許神。祭品有香、米、酒等物。祭天時要撒松毛、插祭木、安神石、放祭品、燃香、殺牲等。祭天的目的是祈天求豐,消災除邪。 歷史上納西族信奉東巴教,這是一種以自然崇拜為主要內容的原始宗教。東巴祭祀儀式是東巴文化的有機整體的個案表現形式。一個東巴教祭祀儀式,則是透過一系列儀規,把東巴文化的各種部分有機組成一個整體。東巴教的一個祭祀儀式,就是東巴文化的一場劇。每個祭祀儀式,都立體地展現納西族宗教信仰和文化追求的一個主題

  繁多的東巴教儀式是東巴文化藝術的主要載體,是舉世罕見的原始宗教典型性"活化石"。納西族先民生息於高山大川之間,自然環境變化無常,氏族、部落和民族之間的爭戰時有發生,他們在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力圖詮釋和解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兩大矛盾的三十多種大小宗教儀式。如:從維護大自然平衡、協調人與自然關係而舉行的"祭署神(自然神或稱龍神)"和"抵天災"儀式;多基於大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旨在加強氏族、部落內部的凝聚力而舉行的以祭英雄先祖崇忍利恩夫婦為主要內涵的"祭天";為"祭勝利神"儀式;為消除口舌是非和病痛厄運而舉行的"退口舌是非"和"趕瘟神"等儀式;為求得安居樂業而舉行的"祭寨神"、"祭五穀神和六畜神"、"祭獵神"等儀式;為求子孫繁衍昌達而進行的"求嗣"、"請素神(生命神)"和"趕不孕鬼"的儀式;為正常亡故者舉行的"祭風"和"壓凶死鬼"儀式;為社會各階層人們延長壽命和弘揚東巴文化而在全村或大東巴家不時舉辦的大型"求壽"儀式;還有作為民族知識精英的東巴辭世時隆重舉行的"超度東巴什羅"儀式等等。屆時,東巴們便展示出臨場製作的各種精美的木牌畫、彩色軸畫、紙牌畫、面偶、紙紮等藝術珍品,並在儀式進行過程中,伴以粗獷奔放的古典樂隊,透進色彩繽紛的藝術場景折射出納西人追求真善美、鞭撻假惡醜的願望,給人以豐富的藝術享受和精神薰陶。

  東部方言區的瀘沽湖地區歷史上信奉藏傳佛教。受東巴教影響認為,不得砍伐水源林,不準在樹木生長期進山砍伐,不準獵殺懷孕母獸和幼獸,不準殺死進人家宅的小動物(可驅趕或捕捉後送出)。不得汙染水源,如不準向水源吐痰、大小便。傾倒垃圾,不準在河流裡洗滌汙穢物品,取用井水要遵守"三眼井"規定,汲水、洗菜和洗衣物分開,不得混用。不吃馬肉,不準在廚房鍋灶裡煮貓、狗或其他野生動物(可在鍋灶以外的火塘裡煮)。"三多"節,又稱"二月八廟會",是納西族的傳統節日。三多神是納西族的本主神靈。廟會期間,人山人海,香菸嫋嫋,且時值初春,山茶盛開、櫻花綻蕾,其氣氛之熱烈,場面之壯觀,實為麗江所有廟會之首。參加祭天或"三多節"的人,事前要淨手,並要跨過由杜鵑枝等燃起的煙火堆,以示除穢。

東巴教各種宗教祭祀儀式

  納西族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向人為宗教過渡的一種宗教。多達30多種的東巴教儀式是納西東巴文化的主要載體,即用象形文字記載在東巴經書裡的內容透過各種宗教儀式表現出來,並以宗教儀式傳承下來。這些儀式力圖詮釋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的矛盾,與納西族先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其中《祭天》、《祭風》、《祭署、《祭丁巴什羅》等是比較具有代表性儀式。

  祭天

  祭天是納西族最重要的祭祀儀式,納西人自稱納西祭天大,納西是祭天的民族。每年春秋兩季分別以家族或家庭為單位在固定的祭天場舉行。在祭天場中央豎立兩棵黃慄樹和一棵柏樹,分別代表天父,天母和天舅,祭樹下插大香,置供品,獻犧牲。由東巴祭司誦唸東巴經《崇搬圖》(人類遷徙記),緬懷祖先,歌頌英雄,讚美創造,用來傳遞歷史淵源,加強民族團結,祈求風調雨順,天下太平。

  祭署

  祭署、納西語稱為“署古”。

  據東巴經記載,署和人是同父異母的兄弟,署分管農耕畜牧。後來人不斷地毀壞森林,汙染水源和捕殺野生動物,導致署對人進行報復,使人發生病痛、遭受瘟疫、洪水、地震等災難。為向署表示人的過錯,祈求免災賜福,人類請丁巴什羅協調,並跟建立了和諧相處的關係。

  納西人於每年農曆二月舉行祭署儀式。

  祭風

  祭風,納西語稱為“海拉里肯”目的在於超度殉情自殺和戰爭災禍等豐正常死亡者的亡靈。

  納西族相信人死靈魂不死,非正常死亡的靈魂會被鬼魔所纏,變成惡鬼作祟於人, 因而要由東巴祭司進行招魂,超度,安撫其亡靈。殉情而死的亡靈被祭司超度到神秘的玉龍第三國,那裡白雲、藍天、高山流水,青松翠柏,草地鮮花,老虎當坐騎,白鹿當耕牛,男耕女織,談情說愛,無憂無慮,是愛情的樂園,是幸福的天地。

  祭丁巴什羅

  祭丁巴什羅,納西語稱為“什羅務”。它是東巴祭司去世後舉行一種開喪儀式。 屆時在喪家屋內設神壇,持神象,置供桌,以鐵犁鏵代表居那若羅神山,設白犛牛、白馬等神靈面偶、竹編、供酒茶等祭品。天井裡置“標杆”,院內設鬼域、鬼寨,並從屋內靈柩前開始過院壩,至大門鋪設神路圖,表示亡靈將在東巴祭司的超度下順著神路圖達到祖先居住的天堂。場面宏大,氣氛熱烈悲壯。

  素神

  “素祖”是納西族傳統的結婚儀式,又稱“抱麻抱”。

  納西人認為,每個人有自己的生命神-素神。素神即供養在每個家庭的素簍裡。舉行這個儀式時,在東巴的主持下,將新娘的素神從其家庭的素簍裡請出來,迎進新朗家庭的素簍裡,與新朗家庭的其他成員的素神結合為一集合體,從此永不分離。在新朗新娘頭上抹酥油是儀式中最重要的部分。

  祈壽儀式

  祈壽儀式稱為“汝眾華”,是納西族祈求風調雨順,延年益壽的活動。是東巴教中最重要的祭祀儀式之一。

  在儀式中除了佈置神壇,懸掛日、月、仙鶴、七星旗、擺放祭品、神石以外,最突出的是設一棵代表“迎華神”的華塔和一棵代表華神梯的柏樹。主祭東巴為主祭人家迎華神,求壽緣、求神福澤。將酒、米撒向人群是儀式的最高浪潮。

  占卜

  占卜是納西東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還傳承有羊骨卜、雞骨卜、海貝徙、巴格卜星卜、手指卜、左拉卜等數十種占卜。


肺泡外面包繞豐富的什麼

  1、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   2、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肺是由許多肺泡組成的,肺泡是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部位,數目很多,增加了氣體交換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肺泡的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扁平上皮細胞構成,這些特點都有利於氣體交換。 ...

志願精神蘊含深厚的什麼思想

  人文、和諧思想。志願者精神意指一種互助、不求回報的精神,它提倡“互相幫助、助人自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志願者憑藉自己的雙手、頭腦、知識、愛心開展各種志願服務活動,無償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志願服務的精神概括起來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   “奉獻”——原指恭敬地交付、呈獻,即不求回報地付出 ...

面靈氣的七個面具蘊含什麼

  1、陰陽師傳記中面靈氣的七個面具裡蘊含著七種情緒。另外面靈氣的傳記結合繪卷,黑化少女還是相當帶感的。   2、面具分別是:小面、福神、蟬丸、大飛出、狐面、姥、猿面靈氣傳記,面具狐隱喻智慧。   3、狐為了給大家復仇,對夢中的同伴痛下毒手。得到了其它四人的力量的狐止不住地哭泣,為什麼自己沒有早一點開始這場殺 ...

阿羿身上蘊含誰的力量

  阿羿身上蘊含希洛克的力量。潛行者·希洛克,網路遊戲《地下城與勇士》中的角色,來自魔界的第五使徒。她是使徒中第一個因異變現象而受害的使徒。被轉移到陰冷的悲鳴洞穴之後,感受不到光與溫暖的她無比痛苦,以至於最後精神崩潰開始瘋狂地攻擊一切。   《地下城與勇士》是一款韓國網路遊戲公司NEOPLE開發的免費角色扮演 ...

金壺丹書一文蘊含什麼道理

  有法不實行,便像無法一樣,一個人如果只是將修身的格言置於座右,卻並不打算實行,他就不可能獲得長進;   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將治國良策付諸實踐,那麼再好的國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

火影忍者中蘊含那些人生哲理

  1、並不是成為火影的人就會被大家所認可,而是被大家所認可的人才能成為火影。   2、其實曾經那些美好的東西並沒有消失,只是變成了回憶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3、正因為不完美,正因為有失敗,才能再次堅強地站起來面對,我認為這種堅強才是真正的強大。   4、忍者最強的力量不是在學會所有忍術之後得到,而是在保護 ...

梁實秋餃子中蘊含什麼

  梁實秋餃子中蘊含著團團圓圓,餃子是中國北方傳統食物,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河南南陽鄧州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作為藥用,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