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森林是所有蘑菇生長環境中產量最高的環境,由於森林中樹種的不同,蘑菇的產量、形態和種類也不同。雜木林、灌木叢:雜木林和灌木叢可以生長羊肚菌,同時,雜木林和灌木叢生長的蘑菇容易採集。草原:草原生長的蘑菇種類較少,這個環境盛產口蘑等真菌,偶爾會生長出有毒種類的蘑菇,蘑菇在這種環境下生長,往往會形成蘑菇圈。籬笆、朽木:籬笆、朽木生長著木腐菌。下雨後的籬笆、朽木環境中的木頭上往往長出木耳、香菇等木腐菌,它們使枯枝、落葉分解,參與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
森林:森林是所有蘑菇生長環境中產量最高的環境,由於森林中樹種的不同,蘑菇的產量、形態和種類也不同。雜木林、灌木叢:雜木林和灌木叢可以生長羊肚菌,同時,雜木林和灌木叢生長的蘑菇容易採集。草原:草原生長的蘑菇種類較少,這個環境盛產口蘑等真菌,偶爾會生長出有毒種類的蘑菇,蘑菇在這種環境下生長,往往會形成蘑菇圈。籬笆、朽木:籬笆、朽木生長著木腐菌。下雨後的籬笆、朽木環境中的木頭上往往長出木耳、香菇等木腐菌,它們使枯枝、落葉分解,參與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
三七是典型的陰生植物,這種生態習性與三七本身的組織構造特徵相一致。具有豐富生產經驗的七農,對三七生長髮育期適宜的光照條件,大致為三成透光七成遮陰,在具體做法中又根據三七株齡及不同生育期中透光的需求而有所區別。
三七,中藥名。主產於雲南文山州,故名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乾燥根和根莖。秋季花開前採挖,洗淨,分開主根、支根及根莖,乾燥。支根習稱“筋條”,根莖習稱“剪口”。
1、植被:口蘑的主要產區,其植被是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如羊草屬的羊草,針茅屬的貝加爾針茅、羊茅以及冰草等,豆科植物有紫雲英,紫花苜宿、車軸草等,以上的植物都可以適應草原寒冷乾燥的生態氣候。
2、土壤:發生在河北北部草原以及內蒙古錫林格勒草原的口蘑,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十分豐富,土壤為半乾旱地區高原慄鈣土,而是發生在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的口蘑,土壤型別為沙質黑鈣土,土壤ph值在5.7至7.2,地表牧草枯枝層厚度三至5cm,腐殖質層厚約30至40cm,植物根系集中在25cm左右。
3、氣候:口蘑主要產區氣候寒冷、降雨量少。而又集中,出菇期晝夜溫差大,如錫林格勒草原年平均氣溫1.4度。無霜期117天,一月份平均氣溫負40度;年降水量在300至400mm,多集中在7至9月份,在這三個月降水量佔全年的70%左右,平均氣溫在17℃左右,這樣的環境條件適宜子實體發生和生長;8月份是口蘑的盛產期,預計的溫度在10℃左右,中午的溫度在25℃左右,晝夜溫差相差15度,這樣有利於口蘑子實體發育。
4、摺疊鋪料接種:堆肥進房之前,菇棚內要預先進行消毒處理,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堆肥上床鋪料時,要求疏鬆平整,四邊與床沿垂直整齊,料厚20釐米左右,接種後再鋪蓋3-4釐米厚。由於菌絲生長階段培養料會逐漸下塌,最後的料厚應不低於18-20釐米。
5、菇床接種可採用撒播法或穴接法。在實際生產中以撒播法最為普遍。播種時,將菌種冊成小塊(麥粒種可分成3~5粒的小塊),但不宜過分散碎,均勻撒播在料面。無論採用何種接種方法,都必須注意菌種質量。要求菌絲潔白濃密,均勻一致,結塊性好,無雜菌,不吐黃水。每平方米床面用麥粒瓶裝(750毫升的菌種)1瓶或罐頭瓶500毫升的菌種1.5瓶,或用糞草菌種2-3瓶(罐頭瓶)。接種後隨即在上面鋪蓋一薄層3-v4釐米厚的培養料,將料面整平,輕輕拍實。
6、摺疊發菌培養:發菌初期菌絲生長量低,一般不需要通風,當菌絲吃料達到5釐米以上時,每天通風2-3次;菌絲長到料層的一半後,在無風或微風天氣時,要求夜間整夜通風;覆土之前必須晝夜不間斷地通風換氣。為防止通風引起培養:料大量失水,要採取地面噴水提高棚內空氣溼度,使棚內空氣相對溼度經常保持在75%-80%,以減少床面水分蒸發。口蘑栽培時間的安排,主要是為了利用自然溫度,在發菌期間要防止因氣候突變,尤其是持續高溫對菌絲所帶來的不良影響,要及時採取通風、噴水等降溫措施,將菇棚內溫度控制在菌絲生長的適溫範圍內,促使菌絲正常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