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瞭方向。1987年任863計劃兩系雜交稻專題的責任專家,1995年研製成功兩系雜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2000年實現了農業部制定的中國超級稻育種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提前一年實現了超級稻第二期目標。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 畢業後,一直從事農業教育及雜交水稻研究。1971年至今任湖南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並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研究中遇到的困難許多,例如:
1、面對世界上人們的不理解。
2、尋找雌性敗育的水稻。
3、十年動亂,文化大革命,斷送了他的全部成果,但因為他的助手事先藏了的幾缽水稻而化險為夷。
海南和長江南北亞熱帶地區,海南有適宜的氣候條件、溫度、能一年三熟。 “1976年定點示範208萬畝,在全國範圍開始應用於生產,到1988年全國雜交稻面積1、94億畝,佔水稻面積的39、6%,而總產量佔18、5%。10年全國累計種植雜交稻面積12、56億畝,累計增產稻穀1000億公斤以上,增加總產值280億元,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袁隆平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為了培育能保持高產的雜交水稻的種子,他 花了10年的艱苦努力,終於培育成功了。這種雜交水稻畝產達到 1000多,為改變我國糧食生產的落後狀態打了一個翻身仗。
2、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1953年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歷 ...
袁隆平的先進事蹟如下:
1、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種植技術,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
2、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瞭方向。
3、1995年研製成功兩系雜交水稻。
4、1997年提出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
5、2000年實現了農業部制 ...
1、袁隆平出生在北平。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業學院。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2、從1964年開始,袁隆平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已經50多年了。他成功研製出“三系法”雜交稻、“兩系法”雜交稻、超級雜交稻一、二期。水稻平均畝產從300公斤左右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和800公斤。 ...
1、《袁隆平的故事》主要內容包括:愛聽故事的孩子;中流擊水;勤學好問的少年;立志人“農門”;邁向三尺講臺;卓越,從懷疑開始等。透過袁隆平的日常生活,如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對生活的積極態度等,表現他們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於真實處打動人心。
2、《袁隆平的故事》書中主要注重英雄偶像人物的榜樣化,同時區 ...
1、袁隆平,男,漢族,無黨派人士,1930年9月7日生於北京,籍貫江西省德安縣,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發明協會會士,第六屆、七屆、八屆、九屆、十屆 ...
1、大米,是中國人的主要食品。可長期以來,水稻產量不高,人口又那麼多,農民們成年累月種田栽稻,還是滿足不了“吃”的需要。糧食產量低,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大障礙。農業科技工作者袁隆平決心為國攻關,解決這個難題。
2、袁隆平是湖南一個鎮上的農校教員。雖然工作條件差,可他一心撲在科研工作上。每天除了教學外, ...
評價袁隆平,我輩本沒有資格,但袁隆平在我輩心裡,不但偉大,說他是當代的糧神也不為過。沒有捱過餓,沒有經歷過把癩蛤蟆當做佳餚的人,不論他地位多高,知識多麼豐富,沒有資格評論袁隆平。
那時候,水稻都是常規種子,產量極低,旱地種植;因為產量低,根本養活不了人,所以很少有地方種植;大米也就成為那個時代的稀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