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指人0-1歲。襁褓亦寫作襁緥、襁保、襁葆、襁緥。意思為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指嬰幼兒(古代泛指1歲以下幼童,現在以此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把嬰兒包裹在小兒被中。
垂髫:三四歲至七歲(女)、八歲(男)的兒童。豆蔻:喻指十三、四歲的姑娘。束髮:指青少年。清朝以前漢族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用為指代成童。束髮常指男子十五歲。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
襁褓是泛指1歲以下的幼童。襁褓亦作“襁緥”。亦作“襁葆”。葆,通“褓”。襁褓本意為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古代泛指1歲以下幼童,現在以此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或把嬰兒包裹在小兒被中。襁褓出自《列子·天瑞》:“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
指人一百歲叫期頤之年。期頤,指百歲老人。期是期待,頤是供養,意謂百歲老人飲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別人供養或照顧。
其他年份: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壯,有室。
四十曰強,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
六十曰耆,指使。
七十曰耋,而傳。
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 。
期頤是指100歲,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護。
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期頤指一百歲。“期頤”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注:“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 ...
1、襁褓在古代泛指1歲以下幼童,現在以此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襁褓亦寫作“襁緥”、“襁保”、“繦緥”、“襁葆”,葆,通“ 褓 ”。揹負嬰兒用的寬頻和包裹嬰兒的被子。舊說長一尺二寸至二尺,闊八寸左右。
2、襁指嬰兒的帶子,褓指小兒的被子。後亦指嬰兒包或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
《禮記·曲禮上》記載,“二十曰弱,冠”。簡言之,弱冠是指男子二十歲。唐代《孔穎達·正義》裡又有記載,“二十成人,初加冠,體猶未壯,故曰弱也。”大意是說,在古代的時候,那些年滿二十歲的男子要參加加冠禮,預示自己已經成年。但是,由於二十歲的男子身體尚未發育強壯,所以稱之為“弱冠”,表年少之意。所以,後人就用“ ...
精神矍鑠一般指60歲。精神矍鑠,漢語成語,拼音是jīngshénjuéshuò,意思是指老人有精神,老而強健,不失風采,出自《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傳》。
《後漢書》是“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記載漢朝東漢時期歷史的紀傳體斷代史,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 ...
期頤是指一百歲的老人。
出處:期頤老人在古代雖少見,但也有不少,記載期頤的地方也有不少,比如語本《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孫希旦集解:“百年者飲食、居處、動作,無所不待於養。”
到了60就是花甲之年,這時的人頭髮已經花白,皮膚皺紋多;到了70就是古稀之年,隨時都可能逝去;到了8、90歲就 ...
古稀指人70歲。古稀,稱人年七十。古稀,原有古來稀少,而今也不多。含義:但是解作古來稀少,與過去不同了。醫學保健昌明,閱報見過百歲老人還侍奉著高堂老母的事,將來這有可能就不再是新聞了。
年齡,指一個人從出生時起到計算時止生存的時間長度,通常用年歲來表示。年齡是一種具有生物學基礎的自然標誌,一個人出生以 ...
五十歲叫“知天命”,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
理想,是對未來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也比喻對某事物臻於最完善境界的觀念。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有實現可能性的、對未來社會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