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
2、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
3、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1、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
2、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
3、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1936年12月12日,為了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抵抗日本侵虐者。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西北軍領袖楊虎城在西安華清池發動兵變,扣留了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中正,即蔣介石,時稱西安兵諫。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同志的主導下,最終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全面抗戰的局面,為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西安事變紀念日在每年公曆的12月12日,其目的是為了紀念西安事變這一促成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起重要的作用的歷史事件。
西安事變簡介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1936年12月12日,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的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的西北軍領袖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扣押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中正。最終蔣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張而告和平解決,迫使國民政府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的基本國策,使中國建立了形式上的民族統一抗日戰線。
西安事變詳細過程
12月11日晚間,張學良和楊虎城分別召見東北軍和十七路軍高階將領,宣佈第二天清晨進行兵諫的命令。
12月12日晨5時,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東北軍到臨潼的華清池捉蔣,蔣從臥室窗戶跳出,摔傷後背,躲在一塊大石頭後面,被發現活捉,十七路軍還扣留了在西安的陳誠、邵力子、蔣鼎文、陳調元、衛立煌、朱紹良等國民黨軍政要員,邵元衝等人遇難。西安事變爆發。
當天,張學良、楊虎城向全國發出了關於救國八項主張的通電,提出:
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
停止一切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