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西安風俗吃五豆

西安風俗吃五豆

  吃五豆是西安關中地區的民間習俗。臘月初五,將大豆、小豆、綠豆、紅豆、黑豆(缺少的可用其他豆子或別物代替)等5種豆子放入鍋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須要吃後有餘。

  以此預祝來年五穀豐登,吉慶有餘。吃五豆在冬至過後,此時晝漸長、夜漸短。因此吃五豆還帶有節令性變化的含義。吃五豆的風俗至今在農村尚流行。

二月二吃炒豆子寓意是什麼 二月二吃炒豆的傳說(附龍抬頭的風俗)

  二月二龍抬頭俗稱青龍節、春耕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的傳統節日,在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人們會剪頭髮,吃炒豆子等,二月二人們會剪頭髮,祭祀龍神、舞龍等,以寄託美好的心願。那二月二吃炒豆子的寓意是什麼?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有哪些?下面,和小編一起看看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相關習俗吧。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是什麼?

  二月二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做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所以這一天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

  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這是因為二月二前後,蛇、蚯蚓等結束冬眠、開始活動。民間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徵,是祥瑞之物,更是風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則是龍欲昇天開始活動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龍抬頭”。“龍抬頭”,萬物生髮、昂首挺胸,揚眉吐氣的意思,故自古以來,人們也把二月二這天,作為了一個辭舊迎新、轉來好運的日子。

  二月二吃炒豆子的寓意是什麼?

  二月二吃炒豆子的寓意是農民對新一年好收成的期望。在二月二寅時前,人們就會把豆子炒好,讓家裡的一家老小在一大早就能吃到炒豆子。聽家裡的老人說,二月二吃炒豆子相當於吃蟲子,吃了豆子,地裡的害蟲就會少,因此二月二吃炒豆子是農民對新一年好收成的期望。

  二月二吃炒豆的傳說

  傳說,古時候,有一個皇帝因為耽誤了祭天的時辰,所以使得天上的玉帝很生氣,於是他給龍王下令,三年內不得給人間降雨。

  從那之後,人間連續的乾旱,田裡的莊稼也都快枯死了,河裡的水也幾乎乾涸的可以見底了。

  田裡面沒有了收成,村裡面鬧起了饑荒。大家都沒有糧食吃了,病的病,倒的倒所有的人都束手無策。

  這時,龍王的小兒子青龍看不下去了,他不忍心看著人間的老百姓受災捱餓。於是他趁著玉帝赴宴的時候偷偷地給人間降了一場雨。

  第二天,玉帝知道了此事後大發雷霆。

  於是他下令把青龍壓在一座大山下,山下還立了塊石碑,上面寫著:“青龍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殿,除非金豆開花時。”

  百姓們看了石碑,再看到青龍受罪,大家的心裡都十分著急。但是大家絞盡腦汁也想不出讓金豆開花的方法。

  就這樣,到了第二年農曆二月初二的這一天,人們從家裡拿出黃豆和玉米進行翻曬。有個老人忽然發現,這些金燦燦的黃豆和玉米倒是挺像金豆的。

  於是老人立刻跑回家中讓他的妻子到鍋裡去炒一炒,看看這些東西會有什麼變化。炒了一會兒,黃豆和玉米里的水分也超不多都被炒幹了,於是都爆了開來。只聽到“噼噼啪啪”的聲音從鍋裡傳出。

  老人一看,“呀!金豆開花啦!金豆開花啦!”

  這個訊息立馬在村子裡傳了開來,老人把這個方法告訴了全村的百姓。

  一傳十十傳百,大家紛紛地支起鍋灶,炒起了黃豆和玉米。

  炒好後,家家戶戶都在自己家的院子裡擺上了桌子,點上了香爐。大家把炒熟的黃豆和玉米供了起來。

  龍王得知了此事,於是把玉帝請到南天門觀看。

  玉帝見人間家家戶戶的院子裡都供著開花的“金豆”,只好下令赦免青龍,將他召回凌霄殿。讓他做輔佐龍王給人間行雲布雨。

  隨即,天空一聲霹靂,把大山劈成了兩半,只聽見“啪”的一聲巨響,青龍衝破山石,抬起頭長嘯一聲,騰空而起!

  然後,青龍衝上了雲霄,翻騰了幾下舒展身子。

  突然天上烏雲密佈,雷聲滾滾。青龍在老百姓們的頭上盤旋了幾圈,感謝人們的搭救之恩。百姓們抬頭望著青龍,嘴角上都露出了微笑。

  不一會兒,豆大的雨點“噼裡啪啦”地從天空傾瀉下來,百姓們都樂開了花。他們任憑雨點打在自己的臉上,感受著雨水的滋潤。

  瞬間大地又復甦了起來,幾天後稻田裡,山間上又回到了以前生機勃勃的樣子。老百姓的收成好了,生活自然也都過的好了。

  從此以後,“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就流傳了下來。每到一年中的二月初二,大家都炒黃豆,爆玉米花吃。這寄託了人們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傳說畢竟是傳說,因為玉米是明朝中後期才由南美洲傳入我國的,但傳說往往寄寓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除了黃豆、爆米花等豆類,北方有些地方在這一天還可以品嚐到一種美食,就是棋子豆。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有哪些?

  1.剃龍頭

  農曆二月二是蟄龍昇天的日子,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氣。故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這天,家家理髮店都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2.祭社神

  二月二既是龍抬頭節也是土地公的誕辰,“土地誕”也稱“社日節”。社日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時春社是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戊,五行屬土)。古人認為土生萬物,土地神是廣為敬奉的神靈之一。人們認為土地公管理著五穀的生長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要在“二月二”這天奉祀土地神。

  3.吃龍食

  二月二這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麵條名曰“吃龍鬚”,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麵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蔥餅叫做“撕龍皮”。“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炒糖豆,有“金豆開花,五穀豐登”之寓意。

  4.放龍燈

  黃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紮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蔔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裡或灣裡點燃,為龍照路。藉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願。

  5.圍糧倉

  農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區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餘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後,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徵當年的大豐收。

  從科學角度看,農曆二月初二還是“驚蟄”前後,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農民告別農閒,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於我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據說,這一天如果還沒有醒的話,那轟轟隆隆的雷聲就要來呼喚它了。

  總的來說,二月二吃炒豆子的寓意是農民對新一年好收成的期望,在這天,人們還會放龍燈,圍糧倉等。

   

經常吃五色豆粥有什麼好處

  五種豆米結合在一起營養互補,相得益彰,對五臟六腑全都顧及到了,常喝此粥可使皮膚光滑細嫩,頭髮烏黑髮亮,駐顏長壽。五色豆為紅豆、黃豆、綠豆、白扁豆、黑豆。紅小豆又稱赤小豆,富含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中醫認為紅小豆有解毒排膿、利水消腫、清熱去溼、健脾止瀉、淨化血液、解除內臟疲勞之功效。黃豆含優質蛋白、全部必需氨基酸、豐富的亞油酸、磷脂、植物固醇和維生素E等,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白扁豆營養豐富,含蛋白質、糖類、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鈣、磷、鐵等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綠豆營養價值很高,含多種礦物


二月二

  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正處於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前後,天氣漸暖。   二月初二這天,蒙陰民間有兩件事情要做,一是用草木灰“圍圈”、“打囤”——用一個簸箕盛上草木灰,一手端簸箕,一手用木棒便走邊敲簸箕底,使草木灰均勻的撒成一條線。先圍繞宅院撒一圈,再在院子裡撒成大小不等的圓圈,圓圈中心放上 ...

正月初七飲食風俗 七樣菜是指哪七樣

  在不同的節日裡面,存在的現實意義是不同的,因為在中國有益的傳統文化當中,人們瞭解一個節日要從節日的時間、節日的來源、節日的風俗、以及節日的飲食養生等方面進行了解,春節快要到來了,瞭解正月初七飲食風俗就是必須的。   正月初七吃七樣菜   正月初七的時候人們有吃七菜羹的傳統,吃及第粥與面線,都是必須要吃的, ...

立秋風俗什麼 立秋傳統美食你過幾種

  立秋風俗吃什麼立秋傳統美食你吃過幾種   1、秋桃   在浙江一帶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秋桃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來。等到除夕,不為人知地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2、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 ...

秋分風俗什麼 秋分當天一定要嘗的食物

  秋分風俗吃什麼 秋分當天一定要嘗的食物   秋菜   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 ...

小暑風俗什麼 我國各地小暑必的傳統食物

  小暑風俗吃什麼 我國各地小暑必吃的傳統食物   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三寶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 ...

北方立夏什麼傳統食物 北方立夏風俗什麼

  北方立夏吃什麼傳統食物 北方立夏風俗吃什麼   北方立夏麵食類食物   1、夏餅   夏餅又稱麻餅,形狀各異,有狀元騎馬、觀音送子、猴子抱桃等,現代多以海蠣餅代替。而夏餅經常用於母親送給已出嫁的女兒。在立夏吃夏餅,有不病夏、不瘦夏之說。   夏餅有甜、鹹兩種,甜的主要加以芝麻,白糖;鹹的則更為豐盛,伴以鹽 ...

立夏節的風俗什麼 立夏要什麼食物

  立夏節的風俗吃什麼   1、夏餅   夏餅也被稱作是麻餅,不同地區做出的夏餅形狀不一樣,夏餅的主要製作原材料是麵粉肉絲和韭菜,混合到一起製作成麵餅之後,放入到鍋裡烙熟。有的地方也會採用白砂糖製作麵餅,做好了的麵餅,口感香甜,而且外酥裡嫩。   2、春捲   北方地區到了各種節氣都喜歡做春捲,春捲分為餅和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