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西安鼓樂

西安鼓樂

  西安鼓樂,也叫長安鼓樂(俗稱細樂、樂器),是從我國隋唐時代一直流傳於西安城區及沿終南山一帶的一個具有中國古典音樂傳統的民間大型器樂樂種。脫胎於唐代燕樂,後融入唐宋宮廷音樂在安史之亂期間隨宮廷樂師流亡而傳入民間,在民間以鼓樂社的形式存在。其樂曲在結構上與唐大麴有相近之處,所用的樂譜與唐宋時流行的燕樂半字譜也有承繼關係。

  西安鼓樂以竹笛為主奏樂器,分為“坐樂”和“行樂”兩種演奏形式,“坐樂”是室內樂,吹奏樂器有笛、笙、管,擊奏樂器則有坐鼓、戰鼓、樂鼓、獨鼓、及大鐃、小鐃、大鈸、小鈸、大鑼、馬鑼、引鑼、鉸子、大梆子、手梆子等擊奏樂器,有時還加上雲鑼。

  “坐樂”分“八拍坐樂全套”和“俗派坐樂”兩種,前者因在坐樂第一部分“帽”中的頭、二、三匣中均用八拍鼓段而得名。後者則在結構用不用花鼓段和別子,在開場鑼鼓用大件擊奏樂器,氣勢磅礴,情緒熱烈。

  “行樂”多用於室外演奏,如街道行進、廟會等場所。分“同樂鼓”(又稱“高把子”)和“亂八仙”(又稱“單面鼓”)兩種形式。“同樂鼓”的樂器有笛、笙、高把鼓、小叫鑼、貢鑼、鉸子、手梆子等,樂曲舒緩典雅。“亂八仙”因用笛、笙、雲鑼、單面鼓、引鑼、鉸子、手梆子八種樂器而得名,演奏曲目廣泛,包括民間小調和民間器樂曲等,樂曲短小,旋律優美。

  鼓樂社主要圍繞寺廟活動,至今仍儲存著傳統的鼓樂演奏形式、結構、樂器、曲牌及譜式。現存鼓樂社使用的樂譜,仍然是古代的半字譜,全系手抄本,較早的出自明代。長安鼓樂演奏形式多樣,分為行樂和坐樂兩類,樂器分為文樂和武樂兩種。樂隊演出陣容強大,一般出場幾十人,類似西方的交響樂。

  目前,長安鼓樂社組織主要分佈在陝西省西安地區的村鎮和寺院,以西安東倉、城隍廟、長安區何家營、周至縣集賢村、藍田縣等最為著名。

  2009年,西安鼓樂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專案。

古代音樂的活化石“西安鼓樂”

  西安鼓樂,也被我們稱為“長安古樂”、“西安月古”等等,是千百年來流行西安以及周邊地區的漢族民間大型鼓樂。其實,人們對於西安的瞭解或許都是在電視劇當中,但是大家對於西安的鼓樂有多少了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來看看吧!

  西安鼓樂的歷史溯源

  西安鼓樂是迄今為止在中國境內發現並儲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間樂種之一,脫胎於唐代燕樂,後融於宮廷音樂,安史之亂期間隨宮廷樂師的流亡而流入民間。追溯其歷史淵源,從結構、樂譜、曲名、使用樂器等方面分析,與唐代燕樂中的大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根據資料的分析考察,西安鼓樂有可能源於唐,起於宋而興於元、明,盛於清,經過幾千年的實踐與發展,特別是明、清以來戲曲音樂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型民族古典音樂形式。長安鼓樂至今儲存著最傳統的鼓樂演奏形式、結構、樂器、曲牌及譜式。

  西安鼓樂的藝術特色

  一、西安鼓樂是以打擊樂和吹奏樂混合演奏的一種大型樂種,內容豐富、樂隊龐大、曲目眾多、結構複雜,是中國古代音樂乃至世界民間音樂發展史中的奇蹟。長安鼓樂分僧、道、俗三個流派,各派有著不同的風格。

  二、西安鼓樂各流派樂社保留下來的曲目與曲牌上千首,是一筆非常寶貴而豐富的遺產。其中大型套曲的體裁類別有《套詞》、《北詞》、《南詞》、《外南詞》、《外分詞》、《京套》、《大樂》、《花鼓段》、《別子》、《服子》、《打扎子》等,約有四百餘套。

  三、西安鼓樂的調式為七聲音階,他所用的調依據五度相生律而得,常用的四調稱之為:六調、尺調、上調、五調。主奏樂器笛子常用的有宮調笛、平調笛、梅管調笛三種。

  四、西安鼓樂的樂譜,據五十年代所知,就有七十多本,其中署明抄寫年份的,有十六本,除何家營一本署作“唐開元五年六月十五日立”待考外,其餘各本中抄寫年代最早的是西侖樂社儲存的《鼓段、賺、小曲本具全》,注有“大清康熙二十八年(1659年)六月吉日置”。

  西安鼓樂是中國古代音樂的重要遺存,它特有的複雜曲體和豐富的特性樂匯、旋法及樂器配置形式成為破解中國古代音樂藝術謎團的珍貴佐證;它大量的傳譜曲目豐富了中華音樂文化寶庫,將為中國民族音樂文化以及陝西文化的進一步發展發揮重要作用。1987年6月,陝西省西安鼓樂演出團進京,參加了第五屆華夏之聲音樂會併為“亞洲傳統音樂討論會”演出。這次演出得到了國內外音樂家的高度評價,譽稱西安鼓樂是“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

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鼓樂

  中國的文化歷史悠久,在漫漫長河裡創造了無數具有鮮明特色的藝術形式,在古西安保留了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的西安鼓樂。它的內容豐富,人數龐大,演奏的曲目眾多結構複雜,是西安文化眾多專案裡的一個奇蹟。

  歷史溯源

  西安鼓樂,也稱長安古樂追溯其歷史淵源,從結構、樂譜、曲名、使用樂器等方面分析,與唐代燕樂中的大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西安鼓樂有可能源於唐,起於宋而興於元、明,盛於清,特別是明、清以來戲曲音樂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型民族古典音樂形式。長安鼓樂至今儲存著最傳統的鼓樂演奏形式、結構、樂器、曲牌及譜式。

  藝術特色

  西安鼓樂是以打擊樂和吹奏樂混合演奏的一種大型樂種,內容豐富、樂隊龐大、曲目眾多、結構複雜,是中國古代音樂乃至世界民間音樂發展史中的奇蹟。

  長安鼓樂分僧、道、俗三個流派,各派有著不同的風格。但不論哪一種派,其演奏形式都是兩種,即行樂和坐樂。行樂,顧名思義,即在行進中演奏,拌以彩旗、令旗、社旗、萬民傘、高照斗子等,樂器用高把鼓、單面鼓、小吊等打擊樂器和笛、管、笙若干;用高把鼓的,風格溫雅莊重;用單面鼓的,風格活潑悠揚。行樂有時還有“歌章”,內容與祈雨有關。

  行樂比坐樂簡單,它的演奏以曲調為主,節奏樂器只起伴奏、擊拍作用,多用於街道行進和廟會的群眾場合。行樂又分同樂鼓(又稱高把子)、亂八仙(又稱單面鼓)兩種演奏形式。

  坐樂,顧名思義,是在室內圍繞著桌案坐奏的,曲調是一種有固定結構的套曲,即花鼓段坐樂全套和八拍鼓段坐樂全套,坐樂常常是藝人們比賽技藝的場合,稱為鬥樂、對壘、支桌子、擺開,所以坐樂較為精緻,手法亦甚多樣。坐樂大致可以分為城鄉兩種,城市坐樂叫“八拍坐樂”或“耍鼓段坐樂”,農村坐樂則叫“打扎子坐樂”。

  樂譜:現今各長安鼓樂社使用的樂譜,依然是古代的半字譜,全為手抄傳本,依然保留有明代的傳本。有的音符,與敦煌莫高窟發掘的唐樂譜相同。

  曲牌:綜觀整個樂曲名稱,保留著唐、宋、元、明、清各種曲牌,可以說是一部中國音樂發展史。自唐、宋已降,中國音樂許多音樂因素(律、調、曲、詞、樂譜、樂器、結構、旋法等)都在這個古老樂種中留下了遺蹟殘痕,稱長安鼓樂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西安賽區--巨蟹座陳楚生

  西安賽區--巨蟹座陳楚生   陳楚生嫻熟的吉他技巧讓大家送了他一個外號“六指琴魔”,琴絃下流淌的是那些青蔥歲月的美好回憶。巨蟹是個喜歡緬懷的星座,夏末最容易讓人有離愁別緒。臺風穩健,氣質內斂,聲音純淨……幾乎所有的美譽都讓陳楚生獨攬於懷。他到底有媒體形容的那般天使嗎?也許你能在他的音樂裡找到答案。 ...

西安賽區--水瓶座甦醒

  西安賽區--水瓶座甦醒   作為小海龜一名,甦醒的音樂型別也呈現出多元化的樣貌。水瓶座本身就對新奇好玩的事物興趣濃厚,擅長所有發聲樂器的甦醒就是用一顆好奇之心推開了音樂殿堂的大門。氣質出眾但行事低調,缺乏被包裝的話題和緋聞,恐怕是雞蛋裡挑骨頭的娛樂記者唯一能夠拿來說事兒的缺點了。 ...

西安:明代“萬壽寺塔”搖搖欲墜

     2012年11月27日,西安市東郊韓森寨西光中學南校區,操場上的明代“萬壽寺塔”搖搖欲墜。   這座萬壽寺塔最初興建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四百多年,當時香火頗旺的萬壽寺現早已不復存在,獨存此塔。萬壽寺塔為樓閣式磚塔,塔身通高22米,共六層,每層六面,平面為六角形的樓閣式磚塔;萬壽寺塔身第一層塔簷下部有 ...

西安舉行“上巳節”慶典 千名女子共行成人禮

   24日適逢中國傳統節日“上巳節”,唐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中描繪的上巳節風情在西安重現。作為此次慶典的壓軸大戲,一場別開生面的“全球女子成人禮大典”,令海內外千名年輕女子“零距離”體驗中國傳統文化。   上巳節在中國古代又被稱為“女兒節”, 唐代時,上巳節已成為全年三大節日之一。古人講究在 ...

西安黃桂稠酒

  黃桂稠酒,又叫西安稠酒、陝西稠酒、貴妃稠酒。古稱“醪醴”(讀勞禮)、“玉漿”。為中國古老的傳統佳釀,是陝西八大名貴特產之一,早已名揚天下。黃桂稠酒古稱“玉漿”,始於先秦,是陝西省關中著名特產,很早以前已是喜慶宴席之佳酌,尤為文人名士所喜愛。稠酒,不似酒,勝似酒,其汁稠、醇香、綿甜適口,酒精含量在15%左右 ...

西安稠酒

  稠酒是用糯米和小曲釀成的甜酒,或許稱其為飲料更恰當些,郭沫若就曾讚譽“不是酒勝似酒”。配有芳香的黃桂而得名的黃桂稠酒是現在人們較為熟知的稠酒。   此酒狀如玉液,綿甜醇香,回味悠長,據說其歷史可追溯到周代的“醪醴”。經考證,在蒸餾酒發明以前,我們的老祖宗們一直喝的就是這種米酒,尤其是唐代,“李白斗酒詩百篇 ...

鄂南鑼鼓樂

  鑼鼓樂就是指全部使用打擊樂器演奏鑼鼓曲牌的音樂,鑼鼓曲牌俗稱“鑼鼓點子”。鄂南就流行著許多打擊樂器。   鼓類——腳盆鼓。大堂鼓、小堂鼓、鞭鼓(有寫作“邊鼓”)、建鼓(扁圓形,順鼓直徑有長柄橫穿鼓周,左手執柄舉鼓,右手執槌向上敲打)、扁鼓、梆鼓(有稱“腰子鼓”),赤壁市農村常以麂角作槌敲打此鼓伴唱《栽田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