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西藏巖畫的分佈

西藏巖畫的分佈

  西藏巖畫的發現集中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據粗略統計,西藏的巖畫點已達60餘處,計5000餘幅畫面,分佈在自治區的14個縣境內。這些巖畫大多集中在西藏的西部和北部及雅魯藏布江中上游的高原地區,即我們通常所謂的北部“羌塘”。“羌塘”,藏語意為北方草原。這個巨大的高原面長2400餘公里,寬700餘公里,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面積佔西藏自治區總面積的60%以上,人口密度僅有自治區總人口的15%。大面積的“無人區”是它突出的特點,但它卻是西藏古代巖畫的主要分佈地。在這一大片土地上,以西部阿里和北部那曲這兩大塊地區的巖畫點最為集中,也最有特色。

  西部巖畫,製作手法以鑿刻為主,有少量的赭色塗繪,巖畫的表現題材和藝術風格更接近我國北方巖畫傳統。西部又以日土縣境內的巖畫點最為密集:任姆棟、魯日朗卡、阿壟溝、塔康巴、曲嘎爾羌、那布龍、多瑪等巖畫點主要分佈在西藏——新疆的公路附近。這一帶自古以來就是西藏高原連線克什米爾、中亞以及我國西域地區的重要通道。日土巖畫在內容與表現風格上的多元性似乎也反映出這一帶曾有過不同族群的活動。日土任姆棟的一組“豹逐鹿”圖是西藏巖畫中很少見到的華麗風格。美麗的鹿角透著濃厚的裝飾性,軀體上的倒“S”紋或渦旋紋,挺拔俏麗的體態,流暢的線條,顯示出與北方歐亞草原民族藝術的相似性: 當然,西部巖畫的絕大部分還是本土特色濃郁的高原巖畫,大型的本教“血祭”巖畫(任姆棟巖畫點)、忙於商貿運輸(或遷徙)的大隊人馬(塔康巴巖畫點)、渾身長毛或頭插羽毛的巫師活動(魯日朗卡巖畫點等)、有組織的狩獵或放牧生活、程式嚴格的祭祀儀軌等等,都在向我們傳達著這樣的資訊——西部早期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曾經有過超乎今人想象的繁榮昌盛,而這個文明時期很可能與傳說中西部古老的象雄文明相關,西部巖畫雖然有早晚期之分,但它們大致集中在歷史上某一個特殊時段——西部象雄古國文明的繁榮期。

  如果說西部巖畫的製作年代相對集中,那麼北部巖畫則有明確的早晚兩大類別,分別以加林山岩畫點和納木錯湖一帶的洞穴巖畫為其代表。被當地牧人們稱為“神畫”的加林山大石巖畫,鑿刻於地表的大石面上,50餘塊大石上鑿刻著動物、人物,樹木、符號等形象,表現了狩獵、馴服野犛牛、放牧、爭鬥等生活內容。畫面充滿動感,但風格古樸簡約,影象通體鑿刻,透露出該巖畫在整體上古老性格。

  納木錯湖一帶的洞穴巖畫(包括西岸的其多山岩畫與東岸的扎西島巖畫點)裡已出現佛教文化內容,因而它們的製作年代將大大晚於加林山岩畫和西藏西部的鑿刻式巖畫。除此之外,納木錯湖巖畫還是西藏巖畫中並不多見的塗繪派: 也許是因為塗繪手法相對便利,納木措一帶的洞穴巖畫所表現的內容十分廣泛。除了以往巖畫中經常出現的狩獵畜牧、爭戰演練、舞蹈娛樂等內容外,宗教符號及祭祀活動特別豐富。總的來說,藏北巖畫雖然在年代上有很大的差別,但巖畫內容的豐富多彩卻是它們的共性,有趣的人物造型和有趣的情節都出現在藏北巖畫中,生活氣息十分濃厚。

  羌塘草原大部分為無人區,人類目前也只能在無人區的邊緣地帶進行短暫的季節性活動,然而從藏北巖畫所反映的情形看,北部地區早期應該是文明興盛的一方水土,相信隨著今後藏北無人區的開發,這一帶的巖畫發現很可能會有新的突破。

西藏狼分佈區域

  1、中國狼分佈區域:中亞、蒙古、中國北部、朝鮮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地區等地。

  2、中國狼(學名:Canis lupus laniger)又名西藏狼、蒙古狼,是灰狼(Gray Wolf)的一個亞種。這是一個冰河時期的倖存者,在晚更新世大約30萬年前起源。 DNA測序和基因遺傳研究,中國狼和灰狼共享一個共同的祖先。

藏族主要分佈在哪裡?不只是西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各省藏族地區先後獲得解放。並於1965年9月,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區。此外,西南、西北藏族聚居區也相繼成立了自治州、自治縣和自治鄉。藏族作為中國第八大民族,分佈廣泛。那麼,你是否知道藏族主要分佈在哪裡呢?且隨本期的藏族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及青海海北、海南、黃南、果洛、玉樹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東地區。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縣和甘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縣、以及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

  藏族最早起源於雅魯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區的一個農業部落。據考古發現,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魯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據漢文史籍記載,藏族屬於兩漢時西羌人的一支。藏族的先民們像許多經歷石器時代的先民一樣,他們先經過群居採集、狩獵生活階段,逐步學會了飼養和農耕。雅魯藏布江南岸雅隆地區的藏族先民後來又分成六部,即六犛牛部諸部落。公元6世紀,雅隆部落首領做了部落聯盟的領袖,號稱王(藏語音“贊普”)。此時已進入奴隸制社會。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分佈

  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的統計,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總數為126583萬人,其中漢族11594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91.59%,少數民族10643萬人,佔全國人口的8.41%。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11692萬人,增長了11.22.%,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152 ...

西藏的春節習俗

  藏曆年是我國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藏曆年是按藏曆推算出來的。它基本上與我們現在的農曆相同。只是在藏曆中每月的日數有重有缺。藏曆元月一日開始,到十五日結束,持續十五天。因為全民信仰佛教,節日活動洋溢著濃厚的宗教氣氛,是一個娛神和娛人、慶祝和祈禱兼具的民族節日。   新年的準備工作 ...

西藏亞東火葬習俗

  亞東,藏語桌木,意為險峻谷,位於喜瑪拉雅山南坡。亞東地勢北高南低,全縣自帕裡向南延伸,呈北寬南窄的條形地帶,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了與西藏其它地方天葬有不同的喪葬習俗一火葬。據當地的人講,由於亞東群山環抱,很少有禿鷲下來,故一直選用火葬。火葬,在亞東藏族中是一種高階的葬法,由於葬法在群眾心目中地位很高, ...

西藏旅遊應當尊重當地習俗

  藏學專家、青海省社會科學院民族宗教研究所所長穆興天告訴記者,到西藏旅遊需要注意和尊重以下習俗:   一、順時針行進。到寺院等宗教場所或藏族同胞住所參觀時,行進路線應儘量選擇順時針方向。見到佛像或藏族同胞尊崇的物品時,切忌手心向下用手指隨意指點,應儘量手心朝上用手託狀指示,以示尊重。   二、飲食禁忌。藏族 ...

西藏喪葬習俗之水葬

  在西藏,水葬可以說是天葬的一種輔助葬俗。在藏文化的腹心地區,盛行天葬的地帶,水葬只用於鰥寡孤獨及乞丐等經濟地位低下者,葬儀也較為簡單。將死者屍體背到河邊,肢解後投入水中,或者用白布包裹.將整屍投放河裡。在這裡,水葬被視為低等級葬俗.   在藏文化邊遠區,特別是藏南深山峽谷缺乏老鷹的地帶,水葬成為當地人的主 ...

西藏喪葬習俗之天葬

  就天葬的起源.既有本土起源說,又有印度、中亞舶來說.一般公認天葬分兩個階段,西藏先實行的是一種無意識“棄屍於野”的”原始天葬”。到十一、十二世紀,隨著佛教思想的影響,天葬逐漸儀式化,進入“人為天葬”時期,而後數百年間天葬儀軌日臻完善。天葬也成為藏區眾多喪葬習俗中最流行、占主導地位的葬俗。   一套完整的喪 ...

西藏喪葬習俗之塔葬

  塔葬被藏族視為最高等級的葬俗,只有大活佛和極個別貴族才能享此殊榮,將肉身經過防腐處理儲存在金銀塔內.受人供養。   在藏區,對施行塔葬的遺體的防腐處理方法較多。一種是先用摻香料的藥水浸泡洗滌遺體後,多次敷鹽巴以吸乾體內的血和黃水。這些粘滿活佛血和黃水的鹽巴叫 頓擦 ,被藏族視為聖物,既能包醫百病,又能去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