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西藏酥油花燈會節

西藏酥油花燈會節

  藏曆正月十五這一天,藏民族居住的地方多會擺出用五彩酥油雕塑成的花鳥魚蟲和人物形象,歡慶酥油花燈節。

  藏族以酥油奉佛之俗可追溯到松贊干布時期。7世紀中葉,唐蕃聯姻,文成公主進藏與松贊干布成婚,文成公主帶去的尊者釋迦牟尼像被供奉在大昭寺內。根據佛教傳統,用以供佛的物品有特殊規定。供花表示佈施,塗香表示持戒,獻淨水錶示忍辱,薰香表示精進,奉飯食表示撣定,供燈表示智慧。因時值冬日,六供物之一的鮮花無從覓得,只好用酥油塑成一束花,供奉佛前。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學佛成功後,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於明永樂七年(1409年)正月在拉薩大昭寺舉行了萬人祈願大法會。法會期間,宗喀巴夢見荊棘變成明燈,雜草化為鮮花,宗喀巴認為這是仙界在夢中的顯示。為使大家也能看到仙界,宗喀巴組織人用酥油塑成各種花卉樹木、奇珍異寶,再現夢境,連同酥油供燈奉獻在佛前。這種活動沿襲至今。

  酥油花燈會當天,白天人們到各寺朝佛祈禱,夜晚在拉薩八角街舉行酥油花燈會,滿街搭起各種花架,上面陳列五顏六色的神仙、人物、鳥獸和花木等形象。花燈點燃之後,宛如群星降落,閃閃爍爍,一片輝煌。達賴喇嘛和主要官員照例出巡觀賞花燈。精彩的景觀,多姿多型的花燈,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和無數的觀光客,人們徜徉於燈海人流之中,通宵達旦。在燈會上還有木偶表演等多種娛樂活動,更使青年人和兒童興高采烈,流連忘返。

  酥油花和正月十五酥油花燈會傳到甘青藏區,其中青海塔爾寺的酥油花最為著名,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之一。塔爾寺每年正月十五日展獻的酥油花,要在3個月前開始雕塑。先用麥草紮成骨架,然後將酥油染黑、用石塊搗砸均勻,成為柏油狀的黑酥油,用以塑造基本形體。之後,再經冰水長時間浸泡、揉搓,並調和各種顏色的酥油進行細部雕塑和上色勾描。塔爾寺酥油藝術的內容有花卉盆景以及《釋迦牟尼本生故事》、《文成公主進藏》、《唐僧取經》等連環故事。每年正月十五日在寺內展出,平時陳列在大金瓦殿對面山坡的原辯經院內。拉卜楞寺的酥油花燈則分散製作,嘉木樣大囊和各個學院都有準備,聞思學院的因明、般若、中觀、俱舍和戒律五大部13個學級每個班都要製作一架,其餘5個學院、各囊欠以及河南蒙旗親王府也都參加。正月十五日晚,在大經堂周圍各自固定的位置上提前支好木架,然後將塑好的酥油花陳列其上,並在花前供奉酥油燈。展出後列出評比名次。

西藏酥油花燈節

  酥油花燈節是藏族傳統盛會。藏語稱“美多卻傑”,流行藏區。於藏曆正月十五(農曆三月)舉行。亦稱“正月十五花燈會”。

  相傳黃教始祖宗喀巴曾向拉薩大昭寺內的釋迦牟尼像獻酥油花及大量供燈、酥油燈等,此即後世酥油燈會的由來,在燈節期間,寺院有“跳神”等文藝活動,演員二三十人戴面具,身穿繡袍,在大喇叭、嗩吶、牛皮鼓、鑼、鼓等器樂伴奏下邊歌邊舞。

  夜晚各寺院張燈結綵,懸掛各式花燈,主要街道搭起陳列酥油花的架子。酥油花用酥油配以各種鮮豔顏色捏製而成,有花果鳥獸、牛馬牲畜、樓臺殿閣,極為精巧。雲南迪慶歸化寺、東竹林寺等,均同藏區各大寺一樣懸掛燈花,規模可觀,十分熱鬧。

西藏驅鬼節

  

  

   每年藏曆12月29日,拉薩的布達拉宮就舉行一次盛大的跳神活動,各寺廟也舉行類似的活動,認為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得驅鬼消災。


西藏沐浴

  藏曆每年的7月6日至12日是“沐浴節”,它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沐浴節”藏語為“嘎瑪日曲”,意為洗澡,據藏文曆書記載:棄山星半年晝出,半年夜出。在拉薩地區藏曆7月至8月初肉眼能看見此星,傳說經此星光照射之水均成藥水,所以棄山星出現之時,洗澡活動便進入高潮。這一節日開始,不管是陽光明媚還是陰天,也不管是城 ...

聖潔的西藏“沐浴

  沐浴節   每年藏曆七月上旬,在西藏,在拉薩河畔,從城市到鄉村,從牧區到農區,都有一個群眾性的洗澡活動。這種一年一度的洗澡活動,要集中進行一個星期,所以,這是藏族獨有的沐浴節,也叫沐浴周。在這七天中,從垂髫的娃娃,到白髮蒼蒼的老人,都要下河洗澡,這已成為藏族群眾傳統的風俗習慣。   在拉薩地區,凡是肉眼看 ...

西藏沐浴 男女七日共浴

  西藏沐浴節(網路)   在西藏,有著一個與洗澡有關的節日,那就是沐浴節。沐浴節是每年的藏曆七月上旬,在拉薩河畔,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牧區或農區,都會一起度過這個群體性的洗澡活動,會持續進行一個星期。這就是藏族獨有的沐浴節,也叫沐浴周。在這7天中,從垂髫的娃娃,到白髮蒼蒼的老人,都要下河洗澡,這已成為藏族群 ...

西藏群眾歡慶“仙女” 藏族婦女有“特權”

  西藏歡慶“仙女節” 藏族婦女有“特權”   28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滑過拉薩大昭寺的金頂,古老的八廓街已是桑煙嫋嫋、人潮湧動,藏族群眾盛裝打扮,手捧哈達、青稞酒,歡度一年一度的“仙女節”。   “仙女節”又名“吉祥天母節”,藏語稱“白來日追”。每年藏曆十月十五日,來自西藏各地的信教群眾紛紛前往大昭寺、色拉 ...

古代寒食的習俗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裕《雞肋篇》捲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 ...

春節流程---正月十五元霄

  元宵節   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 ...

祭灶小年習俗

  【祭灶】   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