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曆四月十八日,遼寧錫伯族都要舉行盛大的節日廟會,以紀念220多年前錫伯族人從東北遷往西北邊陲的壯舉,這是錫伯族人最盛大的節日。此外,還要舉行文藝會演和賽馬、叼羊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抹黑節則是在農曆正月十六日,據說這一日是巡天神來視察的日子,一到這天,錫伯人不等天亮就紛紛出門,挨門串戶,不分男女老少往臉上抹黑。青年人見了老年人,先請安,後跪一腳,再向長者臉上象徵性地抹一點黑,以示尊敬和吉慶。也好讓巡天神看見他們的誠心,免去小麥的黑穗病。
每年農曆四月十八日,遼寧錫伯族都要舉行盛大的節日廟會,以紀念220多年前錫伯族人從東北遷往西北邊陲的壯舉,這是錫伯族人最盛大的節日。此外,還要舉行文藝會演和賽馬、叼羊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抹黑節則是在農曆正月十六日,據說這一日是巡天神來視察的日子,一到這天,錫伯人不等天亮就紛紛出門,挨門串戶,不分男女老少往臉上抹黑。青年人見了老年人,先請安,後跪一腳,再向長者臉上象徵性地抹一點黑,以示尊敬和吉慶。也好讓巡天神看見他們的誠心,免去小麥的黑穗病。
西遷節是錫伯族人民不可忘記的民族節日。 在1 6 世紀之前,錫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 平原和呼倫貝爾大草原上。18 世紀中葉,清朝政府從盛京(瀋陽)等地徵調 錫伯族官兵1018人,連同他們的家屬共3275 人 ,由滿族官員率領,西遷新疆的伊犁地區進行屯墾戍邊 。這一年的農曆四月十八日,西遷新疆的錫伯人和留居 東北的錫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錫伯族家廟—— 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話別。次日清晨,錫伯族官兵及其家屬,告別了家鄉的父老鄉親,踏上了西遷的漫漫 征程。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艱苦跋涉,到達新疆的伊犁 地區。現在的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就是他們當年的駐 地,那裡的錫伯人是他們的子孫。200 多年過去了,每逢農曆四月十八日這一天 ,人們都將隆重開展各種紀念活動,並把這一天定為自 己的傳統節日。這一天,錫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裝,歡聚在 一起,彈響“東布林”,吹起“墨克調”,盡情地跳起 舞姿剛健、節拍明快的“貝勒恩”。姑娘們的“抖肩” ,小夥子們的“鴨步”惟妙惟肖,以表達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抹黑節”,錫伯族人民另一個饒有風趣、獨具特色的傳統節日。
傳說,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這天“五穀之神”要下凡巡視,人們互相往臉上抹黑,是為了祈求五穀不之不 要把黑穗病傳到人間,使小麥豐收,百姓平安。所以這一天,人們起得特別早,把晚間準備好的抹黑布(抹鍋 底的黑灰)或氈片帶上,走向大街伺機抹黑的物件。閒 不住的年輕人成群結夥挨家串戶去抹黑取鬧。遇到老年 人也不放過,不過要跪地施禮請安,再向老人額頭抹一小黑點,以示尊敬。尤其是姑娘,很少有人能逃脫臉上 不被抹黑的,此時姑娘們也毫不畏懼,用同樣的手段往 小夥子臉上抹黑。
由於在狩獵過程中的長期緞練,形成錫伯族人膘悍強壯、能騎善射、性格勇猛、膽大頑強的民族特點,所以在18世紀中葉,清政府為鞏固和加強西北邊防,曾將東北各地錫伯族官兵及隨軍家屬,徵調到新疆伊犁地區去屯墾戌邊。因為起程這天是1764年4月18日,後來錫伯族就將4月18日定為"西遷節",每年都以省域為界,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大家從四面八方聚到一起,座談、飲酒、唱歌、跳舞,表達他們愛國護邊、驕傲自豪的崇高感情。
過去錫伯族曾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後因長期與漢族雜居,本民族語言文字便逐漸失傳。現通用漢語漢文。其民族習慣也趨同於漢民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