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淡季是每年的3月份,還有5月份到7月份。旺季在4月份的潑水節、冬天和春節。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為雲南省下轄自治州,位於雲南省南端。西雙版納,古代傣語為“勐巴拉那西”,意為“理想而神奇的樂土”,這裡以美麗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而聞名於世,是鑲嵌在祖國南疆的一顆璀璨明珠。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有佔全國1/4的動物和1/6的植物,是名副其實的“動物王國”和“植物王國”,是中國的熱點旅遊城市之一。特有的節日“潑水節”於每年4月中旬舉行,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的遊客參與。
西雙版納淡季是每年的3月份,還有5月份到7月份。旺季在4月份的潑水節、冬天和春節。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為雲南省下轄自治州,位於雲南省南端。西雙版納,古代傣語為“勐巴拉那西”,意為“理想而神奇的樂土”,這裡以美麗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而聞名於世,是鑲嵌在祖國南疆的一顆璀璨明珠。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有佔全國1/4的動物和1/6的植物,是名副其實的“動物王國”和“植物王國”,是中國的熱點旅遊城市之一。特有的節日“潑水節”於每年4月中旬舉行,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的遊客參與。
西雙版納潑水節幾月 西雙版納幾月份過潑水節
西雙版納潑水節在每年的4月份。
西雙版納的潑水節其實就是傣族的新年,也是一年當中最為隆重的一個節日,狂歡時間從4月13日至15日,差不多三四天的時間,屆時整個城區都會放假7天來共度佳節,潑水就是這個節日的重頭戲了,潑水節的高潮段是在4月15日這天,參與潑水的人非常多,幾乎是全程開啟了潑水了模式,任何地方都可以取到水,有點世界大戰的感覺。
潑水節的熱鬧程度,只有自己親自去參與了才知道有多瘋狂,場面混亂又壯觀,每個人都帶著開心的笑容,眼睛快速的搜尋著目標,然後一桶桶水從頭澆到腳,但每個人即使澆得全身溼透,也一樣很開心,因為被潑水得越多就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
除了潑水,西雙版納潑水節還有很多其他慶祝活動,萬人齊放孔明燈、趕擺、划龍舟、放水燈祈福……場面壯觀又唯美,這些活動基本上都圍繞在潑水廣場、告莊西雙景、瀾滄江觀景臺這三個地方展開,值得遊客前往體驗。
傣族慶祝潑水節的主要活動方式
傣族潑水節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為"麥日",類似於農曆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衛生,準備年飯和節間的各種活動。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後一年,故為"空日";第三天是元旦,叫“麥帕雅晚瑪”人們習慣把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第四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敬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徹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真是十分壯觀。每到潑水節,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採集一些鮮花和樹葉,到了節日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著採集的花葉沾水,開始互相潑水,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它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裡明亮晶瑩的水珠,還象徵著甜蜜的愛情。大家互相潑啊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祝福、水的歡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潑水節的內容,除了潑水,還有趕擺,賽龍舟,浴佛,誦經,跳孔雀舞,丟包,放高升,放孔明燈等習俗。
潑水節的歷史起源
潑水節最早起源於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命名為“潑寒胡戲”(又名“乞寒胡戲”),在此之後“潑寒胡戲”由波斯經印度傳入緬甸、泰國和中國雲南西雙版納等地,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
潑水節的傳說
遠古時候,傣族居住的地方遭受一場災難。夏無雨,春無風,秋無豔陽,淫雨滿冬。需晴不晴,需雨不雨,四季相淆,莊稼無法種,田荒地蕪,人畜遭疫,人類面臨滅頂之災。那個被人們稱為帕雅晚的人,見到如此光景,決心到天庭弄清原由,稟告天王英達提拉。他以4塊木板作成翅膀,騰空而起,衝入天庭,將人間遇到的災難報告了天王英達提拉。英達提拉調查得知是負責掌管風、雷、電、雨、晴、陰的天神捧瑪點達拉乍無視捧瑪乍制定的旱、雨、冷三季之規,憑藉廣大神通,蓄意作亂。而這個捧瑪點達拉乍,法術高明,眾天神均對他無可奈何。為懲處這個亂施淫威的天神,英達提拉裝扮成一個英俊的小夥,到捧瑪點達拉乍家裡去,被捧瑪點達拉乍長期禁閉在深宮中的7位女兒,對這位英俊夥子一見鍾情。7位女兒決心大義滅親,拯救人類。
面對嬌女,捧瑪點達拉乍終於吐露了秘密,最怕的是用自己的頭髮做成"弓賽宰"("弓"為弓、"賽"為弦,"宰"為心,意為"心絃弓")。姑娘們探得秘密之後,將自己的父親灌得酩酊大醉,乘機剪下他的一撮頭髮,製作了一張“弓賽宰”,他們剛把弓弦對準捧瑪點達拉乍的脖子,他的頭顱便倏然而落。然而捧瑪點達拉乍的頭是隻魔頭,落地噴頭,火勢沖天。7位女兒撲向頭顱抱於懷中,魔火頓滅。為撲滅魔火,7位姑娘只好將魔頭抱在懷中,不斷輪換,直到頭顱腐爛。姐妹每輪換一次,便互相潑一次水沖洗身上汙跡,消除遺臭。捧瑪點達拉乍死後,樹魯巴的麻哈捧重修曆法,執掌風雨,使人間風調雨順,人民安居樂業。修訂的歷法是由帕雅晚於傣歷六月託夢給他的父親宣佈的。因此,傣族便把公佈新曆法的六月作為辭舊迎新的年節。人們在歡度新年時,相互潑水,以此紀忘那7位大義滅親的善良姑娘,並寓驅邪除汙,求吉祥如意流傳至今。
潑水節的講究
文潑:比較傳統的方式,用木盆裝滿清水,再用枝椏沾著水輕輕潑在別人身上。傣家人到井裡取來乾淨的水,事先會盛放一些鮮花諸如緬桂花等,讓水有香味,然後到寺廟裡去"賧佛",之後再用這些帶有芳香的水給佛像清洗身上的灰塵,之後大家互相用小樹枝(諸如九里香樹枝)蘸取小盆裡的香花水,首先向德高或年長者身上輕輕灑去,再互相幫助向自己想要祝福的人身上灑去。以示新的一年,給對方最真誠和美好的祝願。
武潑:用木盆裝滿水,把一盆直接全部潑出去。在潑水節中誰被潑的水越多,象徵著該年誰最幸福,也表達了傣族人民希望彼此平安幸福的寓意。
北方和全國大部分市場淡季是6至9月,四川地區基本沒有淡季。
串串香,起源於四川樂山,是四川地區特色傳統小吃之一,也是草根美食最大眾化的體現,它實際上是火鍋的另一種形式,所以人們又往往稱其為小火鍋。“串串香”名字的由來是因為這是一種以竹籤串上各種菜,將其放進滾燙的火鍋中涮著吃的小吃。串串香以其獨特的魅力和鮮明的特色遍佈於全國眾多城市,“麻辣燙”亦是其變體,可以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串串香的存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串串香已成為四川味道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