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比薩的起源和來歷
解析:比薩的起源和來歷
“比薩”是一種由特殊的餅底、乳酪、醬汁和餡料做成的具有義大利風味的食品,如今受到世界各國消費者的喜愛,成為全球通行的小吃。但披薩源於何時何地,卻無從考究。今天的飲食文化我們就去探尋一番。
那麼到底是誰發明了比薩呢?有人認為,比薩來源於中國:當年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中國旅行時最喜歡吃一種北方流行的蔥油餡餅。回到義大利後他一直想能夠再次品嚐,但卻不會烤制。一個星期天,他同朋友們在家中聚會,其中一位是來自那不勒斯的廚師,馬可·波羅靈機一動,把那位廚師叫到身邊,“如此這般”地描繪起中國北方的香蔥餡餅來。那位廚師也興致勃勃地按馬可·波羅所描繪的方法制作起來。但忙了半天,仍無法將餡料放入麵糰中。此時已快下午兩點,大家已飢腸轆轆。於是馬可·波羅提議就將餡料放在麵餅上吃。大家吃後,都叫“好”。這位廚師回到那不勒斯後又做了幾次,並配上了那不勒斯的乳酪和作料,不料大受食客們的歡迎,從此“比薩”就流傳開了。
據統計,義大利總共有兩萬多家比薩店,其中那不勒斯地區就有1200家。大多數那不勒斯人每週至少吃一個比薩,有些人幾乎每天午餐和晚餐都吃。食客不論貧富,都習慣是將比薩折起來,拿在手上吃。這便成為現在鑑定比薩手工優劣的依據之一。比薩必須軟硬適中,即使將其如“皮夾似的”摺疊起來,外層也不會破裂。
目前,全球最為著名的比薩專賣連鎖企業是1958年創辦於美國堪薩斯州的必勝客。“紅屋頂”是必勝客外觀的顯著標志。在遍佈世界各地90多個國家和地區,必勝客擁有12300多個分店,包括在中國的近40家分店,每天接待超過400萬顧客,烤制170多萬個比薩。
據瞭解,上等的比薩必須具備四個特質:新鮮餅皮、上等芝士、頂級比薩醬和新鮮的餡料。餅底一定要每天現做,麵粉一般用春冬兩季的甲級小麥研磨而成,這樣做成的餅底才會外層香脆、內層鬆軟。純正乳酪是比薩的靈魂,正宗的比薩一般都選用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鈣質及低卡路里的莫扎里拉芝士。
製作過程:先將秤好的麵粉加上自家絕密的配料和勻,在底盆上油,鋪上一層由鮮美番茄混合純天然香料密製成的風味濃郁的比薩醬料,再撒上柔軟的100%甲級莫扎里拉乳酪,放上海鮮、意式香腸、加拿大醃肉、火腿、五香肉粒、蘑菇、青椒、菠蘿等經過精心挑選的新鮮餡料,最後放進烤爐在260℃下烘烤5至7分鐘。好了,一個美味的比薩出爐了,值得注意的一條是:出爐即食、風味最佳。比薩按大小一般分為三種尺寸:6寸(切成4塊)、9寸(切成6塊)、12寸(切成8塊),按厚度分為厚薄兩種。
比薩之所以被人們喜歡,除了它本身美味可口以外,還配有其他小食點綴。例如“必勝客”的比薩就配有奶香濃郁的雞蓉蘑菇湯、風情香雞翼、各式烤餡餃、油炸小薯格、自助沙拉吧等等。
千姓起源和來歷
1、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閔損,屬於以先祖名字簡改為氏。
春秋末期魯國閔損、字子騫,是孔子的弟子,德行很高,為孔門七十二賢士之一。
閔損年少時,親母早逝。後母對他很不好,冬天只讓他穿很薄的衣服,衣服裡填充的不是棉花,而是蘆花,卻讓她的兩個親生兒子穿厚軟暖和的棉襖。閔損的父親知道後,十分生氣地要趕走後妻。但閔損卻對父親說:“母在,只我一人受寒;母不在,三個孩子都要熬冷!”阻止父親驅趕後母。其後母得知後,很受感動,悔改了自己的行為。
後來,世人奉閔損為騫王,其孫子就以祖父的字為姓氏,稱騫氏。
新中國成立後,1954年的文字簡化改革,使騫氏族人在戶籍登記時被簡化訛改為“千”氏,至今其族皆用“千”為姓氏,其祖居地騫王村易名為千家村(今陝西戶縣),但老一輩人則多是“騫”、“千”互用。
2、源於古氐族,出自東漢中葉西域氐族部落大將楊騰,屬於以遷居地名為氏。
據史籍《清宮舊事》一書記載,千氏始祖名楊騰(公元?~210年),為仇池國(今甘肅西和)君主之一,是為該國開國君主,在位期間為公元184~210年。逝世後由二子楊駒繼任。
楊騰原為西域氐族部落中的一員大將,勇健多謀,在東漢建安中期(公元196~219年),佔仇池方圓百頃地而立國,據《水經注》記載,仇池山“上有平田百頃,煮土成鹽,因以百頃為號。山上豐水源,所謂清泉湧沸,潤氣上流者也。”楊騰因此自號“百頃氐王”。
至三國曹魏時期,楊騰的繼承者以“百頃氐王”王位遷徙入西蜀地區(今四川西昌),改楊氏為千氏,從此四川地區有了千氏。後社會戰亂,該支千氏子孫零星散落,生息於四川、雲南邊遠山區。
本書按:今多有史學家指認楊騰為羌族人,是錯誤的。楊騰是氐族人。
3、源於氐族,出自明朝大將千巖,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據史籍《大明遺民史淵源補遺》記載:千氏始祖千巖誕生於元朝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武科及第,因出生地為蜀西(今四川西昌)終北山千高峰萬切巖,故而明太祖朱元璋賜其姓千,名巖。
千巖後裔世居穎陽,在有明一朝世代為武將,地位顯赫。後有裔孫總督將千萬裡駐軍朝鮮半島,抗擊倭寇。千萬裡後受朝鮮李氏王朝挽留,授朝鮮國二品大員,子孫繁衍於斯地慶尚北道永川市屬面、釜山鎮支城等處,因此韓國千氏以穎陽為本貫。
漢字的起源和來歷
起源是原始圖畫,來歷為龜甲和獸骨上的古老文字。考古證實,在商朝早期,中國文明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徵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現。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國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甲骨就是占卜時的用具。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經過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淨,接著鋸削磨平。然後,在甲的內面或獸骨的反面用刀具鑽鑿凹缺。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
漢字的演變過程是漢字字形字型逐步規範化、穩定化的過程。小篆使每個字的筆畫數固定下來;隸書構成了新的筆形系統,字形漸成扁方形;楷書誕生以後,漢字的字形字型就穩定下來,確定了橫、豎、撇、點、捺、挑、折的基本筆畫,筆形得到了進一步的規範,各個字的筆畫數和筆順也固定下了。一千多年來,楷書一直是漢字的標準字。 漢字是以象形字為基礎,以形聲字為主體的表意文字體系,總數約有一萬個,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個左右。這三千餘個漢字可以組成無窮多的片語,進而組成各種各樣的句子。漢字產生以後,對周邊國家產生了深刻影響。目前,考古學者共發掘甲骨16萬餘片。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沒有文字記載的碎塊。據統計,所有這些甲骨上的各種文字總計為四千多個,其中經過學者們考證研究的約有三千個,在三千餘字裡面,學者們釋讀一致的是一千多字。其餘的或者不可釋讀,或者學者們分歧嚴重。儘管如此,透過這一千多字,人們已經可以大致瞭解有關商朝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情況了。甲骨文是一種成熟而系統的文字,為後世的漢字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後,漢字又經歷了銅銘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等形式,並一直沿用至今。日本、越南、朝鮮等國家的文字都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創制的。
漢字的起源和來歷
1、遠古時期,社會生產力極其低下,人們要生存,就必須聚居在一起,相互協作,共同勞動。在這個過程中,人類語言就產生了。初始的語言只是透過人們之間的口耳相傳來表達,但隨著人們交流範圍的擴大、內容的豐富,初始形態的口頭語言就顯露出諸多缺陷。說過即逝,無法儲存。口頭語言還受到人體發音器官物理屬性的侷限,不能清晰傳 ...
筷子的起源和來歷
中國筷子的起源直至2021年還沒有明確的說法,但至少已有3000年的歷史了,據《韓非子·喻老》中所記:“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可得知3000多年前的中國就已出現象牙筷子了。現如今發現最早的筷子是出土於河南省殷墟銅筷子。
筷子的起源
關於筷子的來歷的說法有三種,一種說是妲己為了討得紂王的歡心而 ...
愛茶人必知:飲茶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漢族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徵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那麼下邊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飲茶起源於何時吧,希望大家喜歡。
茶源於我國,但飲茶始於何時?據《茶經》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 ...
解惑:跪拜禮的起源和消亡
在沒有語言存在的原始社會里肢體語言就是他們表達情感訴求的途徑,有些肢體語言即使在語言創造後,依然能在生活中繼續保留成為一種禮儀手段。在進入到封建階級時代,統治者更是用“禮”劃分階級。很重要的就是跪拜禮,在中國禮儀文化中,這是使用最久的禮節。
“跪拜禮”是中國社會中使用年代最長、最頻繁的一種基本禮節。
...
解析:基督教和猶太教的關係
基督教被尊為羅馬帝國國教之後,進而在中世紀凌駕於王權之上,成為主宰歐洲的唯一力量。基督教現已遍佈全球,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基督教徒的身影。本期小編就帶你去猶太教文化看看基督教和猶太教的關係。
1、基督教的創始人耶穌是猶太人。
2、猶太教比基督教早出現500多年,並且猶太教創立自己的聖經,這部分聖經內 ...
戲曲大全:安徽廬劇的起源和發展
戲劇文化中在現如今的社會已經不像古時那般了,在古時戲劇不過都是朝廷或達官貴人用來消遣娛樂的選擇,而唱戲的人更是被看輕,在生活中我們也能看到這樣的字眼“無情無義”可見當時唱戲的人生活有多艱難。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廬劇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起源:
廬劇起源,無史料可考,據老藝人相傳,在商報曾以《盲藝人考 ...
福字的起源和演變 福字的來歷與演變
導語: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福字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那麼,福字的起源和演變是什麼?福字的來歷與演變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福字的起源和演變
福字的起源:在甲骨文裡的意思是:兩手捧酒罈把酒澆在祭臺上的會意字,是古代祭祀的寫照。古人祭祀總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