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言不盡意與言盡意之爭

言不盡意與言盡意之爭

  西晉歐陽建針對當時玄學家的“言不盡意”思潮著《言盡意論》,就“言”與“意”的關係問題與其展開了爭辯。

  歐陽建,字堅石,西晉思想家。他出身於冀州名門大族,名氣很大,當時人評論他為“渤海赫赫,歐陽堅石”。西晉元康時,官至馮瑚太守。永康元年,被趙王倫和孫秀所殺。其代表作《言盡意論》和嵇康的《聲無哀樂論》、《養生論》被合稱為玄學中的“三理”。

  “言”與“意”的關係問題,是我國哲學史上的古老問題。到了魏晉時代,更成為思想界熱烈爭辯的重大問題。“言盡意”取自《周易》“聖人立象以盡意,繫辭以盡言”。歐陽建的《言盡意論》,是針對當時玄學家的“言不盡意”的思潮而發的。如荀粲認為孔子所講的天道,微妙莫測,非語言文字所能表達,宣揚言不盡意論;何曼主張“知者,言未心盡也”;王粥主張“得意忘象忘言”;嵇康把主觀和客觀分裂開來,以名為“標識”,認為“言非自然一定之物”;向秀、郭象也以“至理無言”註解《莊子》。這些主張和觀點雖有所不同,但都認為“言”是不能充分表達“意”的,也就是不能充分表達真理的,貶低或否定語言的作用。《言盡意論》以鮮明的唯物主義觀點,充分肯定了語言的作用。

  歐陽建首先確認事物及其屬性是客觀存在,不依人所設的名稱為轉移。這是從哲學的高度肯定了客觀事物的第一性地位,為“言盡意”論奠定了唯物主義哲學基礎。他進一步指出,名稱、概念和語言在認識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它們具有表達客觀世界、區別客觀事實的重大作用。為了分辨不同的事物和表達不同的意思,就需要有不同的名稱。而名稱是根據客觀事物而有的,事物本身就是名稱的依據。有什麼樣的物,才有什麼樣的名,有什麼樣的理,才有什麼樣的言。名、言和物、理是一致,而不是分離的,其間的關係猶如“聲發響隨,形存影附,不得相與為二”,即它們的關係是對立統一的關係。由此可知,既然名、言和物、理是一致的,那麼名、言就能完全表示出物、理而“無不盡”,名稱和概念完全能夠反映客觀事物。

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意思是治理國家要以社會行為規範,他說話不謙讓,因此要譏諷地笑他。

  這句話出自論語·先進篇,論語·先進篇出自《論語》,共有26章,主要說明了"過猶不及"的中庸思想,學習各種知識與日後做官的關係,以及孔子對待鬼神、生死問題的態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怎樣理解莊子的言不盡意說

  言不盡意指情意曲折深遠,言語難以全部表達。常用於書信末尾,表示說的話沒能把意思都表達出來。

  出自: 《易·繫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例句:病中作詞一闕,調寄《菩薩蠻》,奉上文郎雲傑翰座,謹望挽回春色。詞不盡言,言不盡意。 賈仲名《蕭淑蘭》

  成語辨析:

  同義詞:言外之意、詞不盡意、意味深長;

  反義詞:言之無物、言訥詞直、空洞無物。


而信怒而威師謂也意思

  指一個人的威信的建立,不是靠身份、位置帶來的,更不是靠說教和權力強迫的,而是靠自身的情操和品格給人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後自然生成的。這句話來自《韓詩外傳》卷三中韓嬰所言。如真正的教師是不必依仗威嚴,不必擁有權力的,而理想的魅力,人格的魅力,知識的魅力,這才是教師感召力量。 ...

平:莫獲獎是虛無的狂歡

     莫言獲獎能掀起讀書熱?   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作為首位獲得諾獎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莫言的榮耀,終於讓國人對諾獎的夢想照進了現實。恭喜莫言獲得殊榮,同時也恭喜國人諾獎情結的實現。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莫言實至名歸。他文學造詣之深厚,不僅體現在他那如夢境般奇幻與豐饒的文 字,以及魔幻與現 ...

面對生活苦難,會輕放棄的星座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都是順風順水的,總是會出現各種的艱辛和苦難。在面對困難和堅信,有的人選擇放棄生活直接隨波逐流,有的人則選擇和生活對抗到底。這樣的人他們不會輕易的放棄自己的生活,就算很辛苦但是還是會自己苦中作樂。他們會活出屬於自己的樂趣,甚至在最後反敗為勝。現在我們就來看下那些面對生活苦難,不會輕言放棄的 ...

關於小暑的七絕句 二十四節氣小暑七絕句鑑賞

  關於小暑的七言絕句   《和答曾敬之秘書見招能賦堂烹茶二首二》   宋朝·晁補之   一碗分來百越春,玉溪小暑卻宜人。   紅塵它日同回首,能賦堂中偶坐身。   《將會夢樓於攝山道中有述》   清朝·姚鼐   太平門外雨初晴,又聽新蟬第一聲。   轉轂年光逢小暑,夾第天氣似清明。   山雲近作迎人態,僧院 ...

尋隱者遇的什麼意思

  《尋隱者不遇》的“言”意思是回、說,《尋隱者不遇》是唐代詩僧賈島的作品。全詩遣詞通俗清麗,言繁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是一篇難得的言簡意豐之作。   原詩: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此詩首句寫尋者問童子,後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話,詩人採用了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 ...

聽老人的上一句是什麼

  不聽老人言沒有上一句,只有下一句,下一句是吃虧在眼前。“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言”是老祖宗用血淚和腦漿寫下來的忠告。這句話不是教鑽空子,佔便宜,而是告訴做人做事如何掌握分寸。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老人的經驗比你的經驗多,一般都是正確的,如果不聽的話,很快事情發生後,會給教訓吃虧。這句話是老祖宗 ...

聽老人的下一句是什麼

  1、下一句是:吃虧在眼前。   2、“老人言”是老祖宗用血淚和腦漿寫下來的忠告。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是有才華的“窮人”。為什麼他們會落得如此境地?究其原因,還是對老祖宗留下來的處世之道悟得不深。有句常常在我們耳邊響起的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們經過的事多,走過的路多,接受過的歷練多了,對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