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劇,起源於唐山,廣泛流傳於周圍地區,在北京,天津,河北都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受群眾追捧。評劇在不長的歷史中,產生了一大批流派創始人,這些流派創始人對評劇的豐富與完善做出許多的貢獻,也為民族文化的傳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戲曲大全之評劇的一些評劇旦角流派創始人的簡介。
小白玉霜(1922——1967),評劇新白派創始人,20世紀50、60年代評劇屆的領頭羊。原名李再雯,山東人,5歲隨父逃荒到北京,被白玉霜收為養女。經李文祉啟蒙,繼承了白玉霜的演唱風格。14歲登臺演戲,在京津一帶享有盛名。她的代表劇目有《玉堂春》《臨江驛》《打狗勸夫》《勸愛寶》《珍珠衫》《紅娘》等。小白玉霜的演唱圓潤雋永、低迴婉轉,講究節奏的變化及快慢、輕重的對比,富有獨特風韻。曾任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評劇院藝委會主任等職。
一九五零年全國第一次政治協商會議上受到毛同志親切接見。她在傳統戲裡扮演過許多古代婦女角色,如《朱痕記》中趙錦棠、《鬧嚴府》中的嚴蘭貞、《杜十娘》中的杜十娘和《秦香蓮》中的秦香蓮>等這些性格鮮明、形象各異的舞臺藝術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她的代表作《秦香蓮》,在表演上吸收並借鑑京劇、梆子、曲藝等兄弟劇種的長處,豐富了自己的表演藝術。代表作《秦香蓮》被拍成電影。從解放後到“文革”前的17年裡,她參加演出的現代戲有17出之多。其中有:《九尾狐》、《農民淚》、《千年冰河開了凍》、《金沙江畔》、《李雙雙》等。
在演出中,她努力塑造出一批風采各異、性格生動的新婦女藝術形象。特別是她在《小女婿》中扮演的楊香草,堪稱膾炙人口,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小白玉霜把評劇白派藝術提高和發展到一個新階段。1967年12月21日,由於“四人幫”的迫害,小白玉霜含冤死去,時年45歲。小白玉霜英年早逝,身後並無子女。
新鳳霞(1927——1998),評劇新派創始人。原名楊淑敏,天津市人。6歲學京劇,12歲學評劇,14歲任主演。1949年後歷任北京實驗評劇團團長,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工團評劇團副團長,中國評劇院演員。作家。全國第七屆政治協商會議委員。60年代中期開始發表作品。新鳳霞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新派藝術在眾多的評劇流派中標新立異、獨樹一幟,成為了評劇革新的代表。她以純熟的演唱技巧,細緻入微的人物刻畫,塑造了青春美麗富有個性的少女——張五可的藝術形象,從而將新派藝術推向了高峰。這齣劇目拍成電影在全國包括香港地區、東南亞各國放映後,新派藝術又一次風靡全國和東南亞地區。
這一時期新鳳霞主演了《志願軍的未婚妻》、《會計姑娘》、《春香傳》、《乾坤帶》、《金沙江畔》、《無雙傳》、《楊乃武與小白菜》、《鳳還巢》、《三看御妹》、《花為媒》、《楊三姐告狀》、《阮文追》、《調風月》、《六十年的變遷》等幾十出劇目。她所塑造一系列的藝術形象為評劇畫廊增添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篇章,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遺產。她也被評選為亞洲最傑出藝人,榮獲首屆中國金唱片獎。
鮮靈霞(1920——1993),評劇鮮派創始人。原名鄭淑雲,生於河北省文安縣豐各莊。姊妹三人,她最小,一家五口全靠父親租地生活。1923年鬧水災,她隨母親逃荒到天津。鮮靈霞的家在南市大舞臺對面,聚華昇平倆戲院又在附近,幾年間,她這種“捋葉子”的方法,學會了不少出評戲。後鄭淑雲改名換姓叫鮮靈霞。
1934年,正式拜著名評劇前輩劉寶山和劉兆祥為師。鮮靈霞的嗓音高亢響亮,音域寬廣,清脆響亮,橫豎兼備,音韻醇厚,扮相光彩照人。她在唱腔上花了大量的功夫,一方面對李、劉兩派劇目中原有的唱腔進行加工潤色;另一方面為一些劇目重新設計唱腔。她在不斷的舞臺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自己自然灑脫、高亢激越,樸實豪放,以情傳聲、聲情並茂的藝術風格。
她善演的劇目有《井臺會》、《王二姐思夫》、《杜十娘》、《包公三勘蝴蝶夢》、《夫人城》、《鋸碗丁》等。1954年參加天津市首屆戲曲匯演時,鮮靈霞演出《井臺會》榮獲演員一等獎。1956年赴朝鮮演出慰問志願軍。1959年應邀赴長春拍攝戲曲電影片《包公三勘蝴蝶夢》。她曾任天津評劇院副院長。
韓少雲(1931——2003),評劇韓派創始人。畫家。是河北玉田人,她9歲入梨園,新中國成立前後已在唐山一帶走紅,1950年參加了東北實驗評劇團(後為瀋陽評劇院)。1952年她主演的《小女婿》參加了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表演一等獎,因唱腔新穎,表現自然而享譽全國。
在半個世紀的藝術生涯中,她排演了近200出戏。她所扮演的“五四”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婦女典型都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她唱腔圓潤醇厚,吐字清新,顎(疙瘩)音運用尤佳,為評劇藝術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她主演的《小姑賢》於1953年在“東影”拍成電影,它是我國建國後第十部戲曲片、第一部評劇藝術片、《人面桃花》先後錄製成電影片、電視片,在全國播放。10多出劇目的唱段、選場或全劇錄成唱片和盒帶,部分唱段收入瀋陽音樂學院等幾所院校的教材中,部分唱段選入《中國戲曲藝術家唱腔選。韓少雲專輯》。
京劇旦角四大流派的創始人都為男性。
京劇旦角的四大流派分別為:梅派、程派、荀派、尚派。四大流派的的代表人物分別是: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
梅派:由梅蘭芳創立。梅蘭芳畢生追求藝術的最高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創造出大量善良、溫柔、華貴、典雅而具有正義感的古代婦女形象;
程派:由程硯秋創立。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透過嫻靜凝重的舞臺形象表現古代的女性,尤其善於塑造遭遇悲慘、具有外柔內剛性格的中下層的女性;
荀派:由荀慧生創立。善於塑造天真、活潑、熱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嬌婉的風格;
尚派:由尚小云創立。以剛健婀娜為特有風格,唱、念、做、打均不尚纖巧,以氣與力取勝,具有陽剛之美。
評劇歷史悠久,起源於唐山,廣泛流傳於周圍地區,在北京,天津,河北都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受群眾追捧。評劇在不長的歷史中,產生了一大批流派創始人,這些流派創始人對評劇的豐富與完善做出許多的貢獻,也為民族文化的傳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戲曲大全之評劇的一些評劇生角流派創始人的簡介。
魏榮元(1923——1976),評劇花臉、老生,魏派創始人。直隸(今河北)豐潤人。幼年入復盛戲社學藝。十二歲登臺,曾在平津一帶演出。曾演京劇、梆子、曲藝。建國後,任中國評劇院演員。1955年加入黨。對評劇男聲唱腔有創造性的改革創新。擅演劇目有《鍾離劍》、《孫龐鬥智》、《奪印》《包公三勘蝴蝶夢》《包公賠情》等。主演的《秦香蓮》已拍成影片。
張德福(1931——),評劇張派小生創始人。八、九歲時就已經是“小角兒”了。十歲時,他在天橋“小桃園”的戲班裡,拜孫寶亭為師。他從十三歲起開始演正工小生,在評劇舞臺上嶄露頭角,兩年左右就演了十幾出大戲。1953年調入中國評劇院後,他的小生藝術得到了飛躍發展。與新鳳霞長期合作,在評劇舞臺上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他的代表作有:《劉巧兒》《祥林嫂》《春香傳》《三里灣》《六十年變遷》《金沙江畔》《楊三姐告狀》《會計姑娘》《阮文追》《志願軍的未婚妻》《金印記》《御河橋》《楊乃武與小白菜》《無雙傳》《花為媒》《櫻花戀》《鋸碗丁》《高山下的花環》等。
洪影(1930——2012),評劇女小生、兼老生,洪派創始人。8歲隨金百靈學戲,9歲到北京與趙月生學京劇老生,12歲在北京開始票戲,1951年入唐山專區勝利劇社唱京劇老生,1952年隨團改為唐山專區實驗評劇團(後併入唐山市評劇團)正式唱評劇。洪影的音域寬廣,音色豐富,高音區明亮,低音區蒼勁有力,其演唱吸收了京劇、河北梆子、曲藝等旋律,突破評劇原生腔板式束縛,唱腔新穎流暢,以情帶聲。代表作有《劉翠萍哭井》《梁祝》《劉伶醉酒》《十五貫》《紅龍傳》《周仁獻嫂》《孫安動本》《孫龐鬥志》《御河橋》《王二姐思夫》等。
馬泰(1935——2004),評劇老生,馬派創始人。師承評劇藝人張潤時先生,1955年在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喜彩蓮率領下與一批青年演員深入工礦演出。馬泰與喜彩蓮合作演出了《懷鄉夢》、《小借年》、《馬寡婦開店》等劇目。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他先後主演了《奪印》中的何文進,《金沙江畔》中的譚文蘇,《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楊曉冬,《向陽商店》中的劉寶忠,《阮文追》中的阮文追,《鍾離劍》中的勾踐,《孫龐鬥智》中的孫臏,《李雙雙》中的孫喜旺等。他那不同時期不同人物的表演及演唱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和廣大觀眾的讚譽。眾多優秀唱段在老百姓中廣為傳唱久唱不衰,如:《奪印》中“水鄉三月風光好”“我良言苦口將你勸”;《向陽商店》與魏榮元先生的聯唱“咱兄弟三十年前學徒把苦日子過”;《金沙江畔》中“高原風景極目望”等等。
傅全香是越劇流派宗師,她的演繹惟妙惟肖,擅長以外部的動作襯托人物內心的情感。而她所創立的“傅派”唱腔,是越劇花旦中最為重要的流派。那麼你知道傅全香是誰嗎?又有什麼經典劇作呢?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瞭解傅全香簡介及代表作品。
傅全香,原名孫泉香,1923年8月30日(農曆七月十九)出生於浙江嵊縣後莊村。國家 ...
評劇雖然最初只是以民間小調崛起,並且在戲劇文化中並不佔有很大的地位。不過在短暫的歷史中,評劇卻能夠發展成中國的五大戲曲劇種之一,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評劇最初的一些演員們的付出。
那麼,本期評劇文化一起了解評劇劉派創始人劉翠霞。
劉翠霞,評劇女演員,工旦行。3歲的時候隨母親沙氏“下衛”討飯,10歲時被 ...
評劇早期也被稱為平劇,由於其當初曾與我國的國粹京劇同名,所以後來被改為評劇。評劇雖然在建立初期只是民間的一種民間說唱小調,不過在而後的歷史中不斷進步。愛蓮君便是在評劇中非常有名的一位愛派創始人。
那麼,本期評劇文化一起了解愛蓮君的代表劇目。
愛蓮君的代表劇目有《於公案》、《蜜蜂記》、《燒骨記》、《 ...
評劇,起源於唐山,廣泛流傳於周圍地區,在北京,天津,河北都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受群眾追捧。評劇在不長的歷史中,產生了一大批流派創始人,這些流派創始人對評劇的豐富與完善做出許多的貢獻,也為民族文化的傳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戲曲大全之評劇的一些早期的流派創始人的簡介。
李金順(1902——1953) ...
在我國的文化中,有非常多值得驕傲的地方,京劇作為我國的瑰寶,自然可以說精彩的藝術形式,如果你是一名多年的戲迷的話,一定知道京劇旦角的流派分別是什麼了?如果不知道,想要更多的瞭解我國的瑰寶,本期民族文化為你解析。
京劇流派主要是指演員的表演藝術風格和藝術特點,並且這種風格特點得到師承和傳播。一個劇種中出 ...
京劇有四大流派,分別是:
1、梅派:由梅蘭芳創立。梅蘭芳畢生追求藝術的最高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創造出大量善良、溫柔、華貴、典雅而具有正義感的古代婦女形象;
2、程派:由程硯秋創立。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透過嫻靜凝重的舞臺形象表現古代的女性,尤其善於塑造遭遇悲慘、具有外柔內剛性格的中下層的女性;
...
評彈的歷史悠久,清乾隆時期已頗流行。它產生並流行於蘇州及江、浙、滬一帶,用蘇州方言演唱,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橫生!嚴調也是評彈的一種流派。
那麼,本期瞭解蘇州評彈嚴調創始人:嚴雪亭流派唱腔。
彈詞流派“嚴調”創始人“評彈皇帝”嚴雪亭嚴雪亭(1913——1983),彈詞演員。原名鑑初。江蘇蘇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