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佩著寶刀來到相府,見董卓在小閣坐於床上,呂布侍立於側。董卓一見曹操,便問他為何來得晚。曹操回答說:“乘馬羸弱,行動遲緩。”於是,董卓即讓呂布去從新到的西涼好馬中選一匹送給曹操。呂布領命而出。曹操覺得機會來了,即想動手,但又怕董卓力大,難以制服。正猶豫間,董卓因身體胖大,不耐久坐而倒身臥於床上並轉面向內。曹操見狀急忙抽出寶刀,就要行刺。
曹操佩著寶刀來到相府,見董卓在小閣坐於床上,呂布侍立於側。董卓一見曹操,便問他為何來得晚。曹操回答說:“乘馬羸弱,行動遲緩。”於是,董卓即讓呂布去從新到的西涼好馬中選一匹送給曹操。呂布領命而出。曹操覺得機會來了,即想動手,但又怕董卓力大,難以制服。正猶豫間,董卓因身體胖大,不耐久坐而倒身臥於床上並轉面向內。曹操見狀急忙抽出寶刀,就要行刺。
在中國西南部重慶東南的大山中,穿行著兩條清幽的河流——烏江、酉水河,她宛如閃亮的玉帶鑲嵌在這塊熱土地上,也就是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聚居著勤勞純樸的土家兒女。土家族是中國古代巴人的後裔,由於大山阻隔,這裡不象別的民族那樣保留原始,她已經於漢族融合,但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土家風俗。
土家女兒會
一年一度的“女兒會”是土家族青年男女互相認識,自由結交的盛會,恩施鶴峰、宣恩相鄰山寨的土家族婦女至今都有趕“女兒會”的習慣。每年五月初三,或七月十二,或八月十五趕會一次。這一天婦女結伴趕場赴會,男女青年可以自由結交,對歌言情,所以稱“女兒會”。
每到“女兒會”當天的早上,土家姑娘們起得格外的早,她們嘰嘰喳喳的邀約聲打破了山寨的寂靜。姑娘們精心梳妝打扮,把最漂亮的衣裳穿在身上,其穿法是里長外短,讓一層層鑲邊衣裳翻成筍殼狀,這叫“節節高”。衣裳的布料通常是土家姑娘自己用老式的織布機親手紡織的土布,然後一針一線的縫成精美的衣服,為的是在“女兒會”上讓青年小夥子們讚賞自己的心靈手巧。她們還要佩戴最好、最珍貴的首飾,穿上輕巧的繡花鞋。“女兒會”實際上是土家風采的展示會,姑娘們打扮漂漂亮亮,在集會上選一個如意郎君,是未婚姑娘們的最大的心願。
土家姑娘頭纏印花摺疊帕,身著紅綠花邊衣,腰圍黑色金絲絨繡花巾,首飾在晨光下閃閃發亮。她們背上還背一精緻的細腰花揹簍,在街場上,姑娘們將背來的土產山貨、絲織錦帛擺在街道兩旁,自己則穩坐一旁,等待意中人來“買東西”。有時,嫂嫂會在姑娘邊幫忙“參謀”。土家男青年也來趕“女兒會”,他們在肩膀上斜挎一隻空揹簍,看似漫不經心各處遊蕩,到了相中的姑娘面前就裝作買東西搭話。賣東西和買東西的人,心其實都不在意貨物,青年男女雙方在貨物交易的同時,在進行感情的對話。如果彼此覺得合意,就到街外的淨林或陽坡上“邊邊會”。
“邊邊會”就是青年男女的對歌會。在山坡叢林中對歌問答,一般是女問男答,內容包括上至星星月亮,下至峻嶺深潭,大到商賈務農,小到個人愛好,對歌要隨機應變,脫口而出,互訴衷情,彼此加深瞭解,最後約定終身。
世傳秦人蒙恬曾以兔毛改良毛筆。蒙恬(約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琅琊蒙山(今山東省蒙陰縣)人。秦朝時期名將,上卿蒙驁之孫,內史蒙武之子。
公元前223年,秦國大將蒙恬帶兵在外作戰,他都要定期寫戰報呈送秦始皇。當時,人們用竹籤寫字,很不方便,蘸了墨沒寫幾下又要蘸。一天,蒙恬打獵時看見一隻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跡,心中不由來了靈感。他立刻剪下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上,試著用它來寫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蒙恬又試了幾次,效果還是不行,於是隨手把那支"兔毛筆"扔進了門前的石坑裡。有一天,他無意中看見了那支被自己扔掉的毛筆。撿起來後,他發現溼漉漉的兔毛變得更白了。
他將兔毛筆往墨盤裡一蘸,兔尾竟變得非常"聽話",寫起字來非常流暢。原來,石坑裡的水含有石灰質。經鹼性水的浸泡,兔毛的油脂去掉了,變得柔順起來,傳說這就是毛筆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