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諡號文忠的大臣有九位。分別是:索尼、傅恆、林則徐、駱秉章、李鴻章、榮祿、陳寶琛、梁鼎芬、胡林翼。
清代的諡號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類。
1、王旦,生於957年,北宋人,字子明。太平興國進士,真宗時入相,進太保,天禧元年卒,壽六十一,追封魏國公,諡文正;
2、王曾,生於978年,青州益都人,字孝先。鹹平中取解試、省試、殿試皆第一,成為科舉史上連中三元的狀元。享年六十一歲,贈侍中,諡文正;
3、鄭居中,生於1051年,字達夫,北宋河南開封人,進士及第,由中書舍人連升至翰林學士。因與蔡京不合,罷改資政學士,後再出任樞密院,官累特進,封燕國公,卒諡文正;
4、范仲淹,生於989年,字希文,吳縣人。大中祥符八年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皇佑四年卒,諡文正,贈魏國公;
5、 司馬光生於1019年,山西聞喜縣涑水鄉人, 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北宋史學家、文學家,官至宰相,當政八月即逝,追封溫國公,諡文正。
1、范仲淹,生於989年,卒於1052年,字希文,原名朱說。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諡號“文正”。
2、方孝孺,生於1357年,卒於1402年,浙江寧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蜀獻王替他改為“正學”,因此世稱“正學先生”。福王時追諡文正。
3、劉統勳,生於1698年,卒於1773年,字延清,號爾鈍,清內閣學士,刑部尚書,高密縣逄戈莊(原屬諸城)人。劉墉之父。乾隆三十八年卒,諡文正。
有三位。簡介如下:
第一位是北宋仁宗皇帝趙禎。在位43年,是宋朝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
第二位是明仁宗朱高熾,明代第四位皇帝,為明成祖朱棣長子。
第三位是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乾隆皇帝第15子,是為嘉慶皇帝,在位25年。 ...
諡號是人去世之後,後人給予評價的文字。長短字數不定,或一兩字,或二十餘字,字數不定,情況較為複雜。
古代諡號"仁"的皇帝有:宋仁宗趙禎、明仁宗朱高熾。
1、宋仁宗趙禎:宋仁宗(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中國北宋第四代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 ...
一共有八個人,分別是:
1、湯斌,別號荊峴,晚號潛庵,河南睢州人。
2、劉統勳,字延清,另字爾鈍,清內閣學士,刑部尚書,高密縣逄戈莊人。
3、朱珪,字石君,號南厓,直隸大興人。
4、曹振鏞,字儷生,號懌嘉,尚書文埴子。
5、杜受田,字芝農,清山東濱州人,道光進士。
6、曾國藩,初名 ...
諡號“文正”的人主要有:
1、范仲淹。祐四年范仲淹身患疾病任職,在前去任職途中逝世,被追稱為楚國公,諡號“文正”;
2、魏徵。魏徵是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輔佐唐太宗共同建立貞觀之治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3、許衡。至元十八年許衡去世,被追贈榮祿大夫司徒,諡號“文正”,著有《讀 ...
諡號中含“文”的皇帝,列舉如下:
鑑於後期皇帝諡號動輒十幾字,所以答案可能比題主想象的多多了。不過我認為你真正問的也許是我們對皇帝的習慣歷史稱號,那麼如下:漢孝文帝、魏文帝、晉簡文帝、宋文帝、梁簡文帝、陳文帝、魏文成帝、魏獻文帝、魏孝文帝、魏文帝、齊文宣帝、隋文帝、唐文宗、元文宗、清文宗。 ...
晉文公,姬姓,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
晉文公初為公子,謙虛而好學,善於結交有才能的人。晉文公在位期間任用狐偃、先軫、趙衰、賈佗、魏犨等人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作三軍六卿,使晉國國力大增。對外聯合秦國和齊國伐曹攻衛、救宋服鄭,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受到周天子賞賜。
晉 ...
1、輔政為兩人以上,對於政治事務都需與其他輔政大臣們商議後上報皇上或者皇太后。方能以“藍批”代替“御批”下發批覆檔案。沒有獨斷專斷之權,其職能相當於內閣。可以透過皇帝任命或大行皇帝遺命組成輔政大臣。無須考慮皇帝是否有執政能力;
2、攝政是皇帝沒有執政能力的產物。實際上是當時權利的最高統治者。所有政務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