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論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演變

論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演變

  中國山水畫簡稱“山水”,是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物件的中國畫。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出來。中國山水畫較之於西方風景畫,起碼早了1000多年。隋唐時期開始獨立,五代,北宋時趨於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代中國思想發展演變的基本特徵

  近代中國思想發展演變的基本特徵:學習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學習西方器物層次,學習政治制度層次,學習思想文化層次。

  1、林則徐、魏源開眼看世界,邁出了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

  2、洋務運動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口號,在後期設立京師同文館,標誌著中國教育近代化的開始,同時也傳播了西方先進思想,為中國培養了一批知識分子;

  3、以王韜、鄭觀應等為首的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宣傳維新思想,為康梁維新思想的出現奠定了思想基礎;

  4、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維新派宣傳資產階級維新思想,主張設議會、行立憲和伸民權;

  5、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宣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的勝利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6、新文化運動前期高舉民主科學的旗號,宣傳西方民主思想,提倡民主科學,反對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大大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後期則宣傳馬克思主義。

中國山水畫搖籃——楠溪江

  

  楠溪江位於浙江省永嘉縣境內,東臨雁蕩山風景區,南距溫州市區23公里,西連仙都,北接仙居,是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4A級旅遊區。

  楠溪江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總面積625平方公里,共分為楠溪江及沿江農村文化(又稱巖頭景區)、大若巖、石桅巖、水巖、北坑、陡門和四海山七大景區,共計800多個景點。悠悠三百里楠溪江融天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於一體,以水秀、巖奇、瀑多、村古、灘林美而名聞遐邇,是我國國家級風景區當中唯一以田園山水風光見長的景區。

  三百里楠溪江,逶迤曲折,有36灣、72灘之稱。楠溪江貫穿永嘉南北,流域集雨面積2429平方公里,溪流自北往南,末處注入甌江,流歸東海。

  楠溪江以“水秀、巖奇、瀑多、村古、灘林美”的獨有特色而聞名遐邇,是我國國家級風景區當中唯一以田園山水風光見長的景區。它至今遺存著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唐宋元明清時的古塔、橋樑、路亭、牌樓和古戰場,並儲存著以“七星八斗”和“文房四寶”以及陰陽風水構思而建築的古村落;且留存著大批完整的百家姓宗譜、族譜等。

  在楠溪江,山水文化與古村文化的高度結合,耕讀文化與宗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無限默契,它猶如一件巨大的藝術瑰寶,天生麗質,至真至美……

  楠溪江不僅景色優美,而且至今還遺存著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唐宋元明清時的古塔、橋樑、路亭、牌樓和古戰場,儲存著以“七星八斗”和“文房四寶”以及陰陽風水構思而建築的古村落;留存著大批完整的百家姓宗譜、族譜等。這些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可以使我們瞭解我國古代“耕讀社會”和“宗族社會”的梗概。


中國漢字的演變過程

  漢字由零散的、個別的字元逐漸積累,達到一定的數量後再透過人為規範,就成為了一種文字體系。據考證原始漢字在新石器時代中期產生,到它發展成初步的文字體系大約經過了近2600年之久。中國的文字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經過六千年的歷史過程中,中國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單的歸納為五個部分,分別是聲、形、象、數 ...

中國發展歷程

  1、中國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從步入文明的門檻之日起,中國先後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歷史時期。   2、歷代統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績在歷史舞臺上演出了內容不同的劇目,或名垂青史,或 ...

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優勢

  1、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好,調整適應能力強   經濟發展韌性好,是指經濟發展的調整適應能力強,並有較強的抵禦風險能力,遇到困難和風險時能夠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推動經濟較快地恢復正常狀態。   2、中國經濟發展潛力足,有平穩增長的廣闊空間   中國經濟發展潛力足,是因為支撐經濟平穩、可持續發展所需的各項條件是充分 ...

關於中國山水畫的格言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 ...

中國山水畫中樹的畫法

  1、松樹 松樹挺拔,皮如鱗狀,故有松皮如鱗之說,在畫樹幹時注意用筆的節奏變化,乾溼濃淡等。以圓形鱗狀的筆墨皴樹皮,注意畫出樹幹的陰陽相背。背光面的樹幹繼續加重。用淡墨皴染。加小枝,注意枝與枝之間穿插關係。點苔,以顯示松樹的年代久遠,亦有長壽之意。   2、柏樹 用深淺有變的墨畫樹幹。對樹的陰暗面繼續加重。 ...

概述漢字的起源與發展演變過程

  一、漢字的起源   漢字起源於圖畫,是可讀出來的圖畫,稱為“文字圖畫”或“圖畫文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會晚期,漢民族先民就在各種器物上刻畫符號用來記事,後來圖畫越來越符號化,逐漸脫離圖畫,形成象形的漢字。   二、 漢字演變的過程:   1、甲骨文:是中國漢字的雛形,其發現是在動物的骨頭上,故而得名 ...

中國漢字的演變過程

  1、中國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甲骨文(商) → 金文(周) → 小篆(秦) → 隸書(漢) → 楷書(魏晉) → 行書。甲骨文:商朝時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2、金文:是商周時代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又稱鐘鼎文;金文有粗而寬的筆畫,點畫圓渾,金文比甲骨文更規範。   3、小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