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三條戒規:少年時戒美色;壯年時戒毆鬥;老年時戒貪圖。出自《論語.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佾是行列的意思。古時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據《周禮》規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諸侯為六佾,卿大夫為四佾,士用二佾。
《八佾》篇包括26章,是《論語》二十篇中的第三個部分。本篇主要內容涉及“禮”的問題,主張維護禮在制度上、禮節上的種種規定;孔子提出“繪事後素”的命題,表達了他的倫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張。本篇重點討論如何維護“禮”的問題。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君子之德如風,小人之德如草,草遇風必偃。(風吹兩邊倒);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無論和什麼人交往都能一視同仁,從不拉幫結派;小人卻總是喜歡和自己相近的人結成小圈子,一起排斥異己者。 君子之交淡如水。;
3、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看重的在於義氣,而小人看重 ...
1、《論語》中,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這句話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認為,說得多而做得少是可恥的。
2、語出《論語·憲問篇第十四》,原文是: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譯成現代漢語是:孔子說:“有道德的人認為說得多而做得少是可恥的。”
3、孔子的這句話極為精煉,含義深刻。孔子希望人們少說多做,而不要只說 ...
原文“益者,三友”出自於《論語·季氏》第四章中的內容:即:“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友”,本義:朋友。在這裡的“友”是動詞,可譯為:結交,或與…為友(使動用法)。 因此:《論語·季氏》第四章中的內容大意為: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 ...
子於《論語·季氏》中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1、友便辟,指的是專門喜歡諂媚逢迎,溜鬚拍馬的人;
2、友善柔,指的是典型的“兩面派”;
3、友便佞,指的就是言過其實、誇誇其談的人。 ...
《論語》中經典的語句有很多,以下是其中5句及其解釋:
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厭惡的事就不要對別人去做。
2、德不孤,必有鄰。是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 ...
君子一詞在論語中一共出現了107次。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
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及教育原則等。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