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3、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4、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8、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3、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4、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8、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2、意思:孩子們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尊敬兄長,做人言行要謹慎,講話要講究信用,廣泛地與眾人友愛,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做了還有餘力,就用來學習各種文化知識,由此可見,孔子認為道德修養應該優先於知識的學習。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3、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4、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7、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8、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9、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0、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