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2、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3、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4、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5、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6、食不語,寢不言。
7、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志當存高遠。(作者:諸葛亮)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作者:韓愈)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作者:孔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作者:孔子)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作者:摘孔子)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作者:王勃)
1、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天寒地凍,才曉得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在艱苦的環境裡才能看出一個人的節操和品格。
在艱苦的環境裡才能真正考驗人。
2、溫、良、恭、儉、讓。——《論語·學而》
溫和、善良、嚴肅、節儉、謙遜。
孔子每到一個國家,必然聽得到那個國家的政事 ...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作者:孔子)
志當存高遠。(作者:諸葛亮)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作者:韓愈)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作者:孔子)
當一個不幸降臨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儘快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作 ...
原句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就是別人不瞭解我,而我並不在心中怨恨,這樣才算是君子。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 ...
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6、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7、孔子曰:“能行 ...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作者:孔子)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作者:孔子)
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作者:孔子)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作者:孔子)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作者 ...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作者:諸葛亮)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者:范仲淹)
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作者:程頤)
人背信則名不達。(作者:劉向)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作者:孔子)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作者:孔子) ...
《論語十則》中論述個人修養的名句有4句: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此句論述了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啟發人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
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此句論述了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