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是《論語》的一篇,共計21章,涉及到孔子及其學生對堯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評價、孔子教學方法和教育思想的進一步發揮、孔子道德思想的具體內容以及曾子在若干問題上的見解。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等。
佾是行列的意思。古時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據《周禮》規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諸侯為六佾,卿大夫為四佾,士用二佾。
《八佾》篇包括26章,是《論語》二十篇中的第三個部分。本篇主要內容涉及“禮”的問題,主張維護禮在制度上、禮節上的種種規定;孔子提出“繪事後素”的命題,表達了他的倫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張。本篇重點討論如何維護“禮”的問題。
《論語》中八佾篇主要講“禮”的問題,主張維護禮在制度上、禮節上的種種規定;孔子提出“繪事後素”的命題,表達了他的倫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張。
《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的語錄結集,儒家重要經典之一。結集工作是由孔子門人及再傳弟子完成的。《論語》名稱的來由:班固《漢書·藝文志》說:“《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這一說法,大體可信。原始記錄雜出於眾手,最後編定當在戰國初期,以曾參門人為主。
《論語》十二章的第三章: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很少有真誠的。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 ...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翻譯:學習需要不斷複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複習,這是愉快的事。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人家不瞭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翻譯:複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 ...
論語八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 ...
《論語·里仁篇》本篇是《論語》的第四篇,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範疇、原則和理論,對後世都產生過較大影響。本篇是《論語》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內容涉及到義與利的關係問題、個人的道德修養問題、孝敬父母的問題以及君子與小人的區別。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範疇、原則和理論,對後世都產生過較大影響。 ...
《子罕》是《論語》第(九)篇的篇名。《論語·子罕》本篇共包括31章。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對其師的議論;此外,還記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動。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 ...
《論語》八則的主題思想是樹立良好的思想教育觀、明確道德修養的思想以及現代社會的發展目標以及以人為本、建立和諧社會等。
《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珍貴文獻,也是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論語》之名,由孔子的再傳弟子編纂而成。 ...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翻譯:學習需要不斷複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複習,這是愉快的事。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人家不瞭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翻譯:複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