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諸葛亮七擒孟獲的用意是什麼

諸葛亮七擒孟獲的用意是什麼

  諸葛亮平南蠻,呂凱和馬謖都說過:“平定南人,兵伐為下,攻心為上。”意思是告訴諸葛亮要想徹底征服南蠻,必須讓其心服。諸葛亮7次抓孟獲,孟獲是南蠻的頭目,只有讓他心服,才能徹底解決南蠻問題。諸葛亮多次抓他,孟獲都覺得自己還有翻盤的可能,拒絕投降,諸葛亮為了收其心,一直到第七次,孟獲連藤甲兵都敗了,自知無力對抗諸葛亮,又感諸葛亮仁德,遂率部投降。

諸葛亮七擒孟獲是在哪裡

  七擒孟獲是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過程中對南中豪強首領孟獲採取的攻心戰策略,目的是徹底地消除南中少數民族的反叛心理。

  其在歷史上的具體地理位置在南中,東漢以來,南中屬於益州轄區之內,分置益州郡、牂柯郡、朱提郡與永昌郡四個行政區。

  南中在歷史上指今天的雲南、貴州和四川西南部。三國時期,南中成為蜀漢的一部分。

諸葛亮七擒孟獲是三六計中的哪計

  解釋:擒,捉;縱,放。故意先放開他,使他放鬆戒備,充分暴露,然後再把他捉住。欲擒故縱是兵法三十六計的第十六計。

  出處:選自《三十六計》。

  原文:“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譯義:逼迫敵人無路可走,它就會反撲;讓它逃跑則可減弱敵人的氣勢。追擊時,跟蹤敵人不要過於逼迫它,以消耗它的體力,瓦解它的鬥志,待敵人士氣沮喪、潰不成軍,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


諸葛亮為什麼要

  七擒孟獲是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中有提到,《三國演義》進行了大幅度的改編和虛構創造。   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過程中對南中豪強首領孟獲採取的攻心戰策略,目的是徹底地消除南中少數民族的反叛心理 ...

諸葛亮用什麼計

  諸葛亮用欲擒故縱的計謀七擒孟獲。   1、抗天兵蠻王初受執;   2、渡瀘水再縛孟獲;   3、識詐降三擒孟獲;   4、武鄉侯四番用計;   5、南蠻王五次遭擒;   6、驅巨獸六破蠻兵;   7、燒藤甲七擒孟獲。 ...

文言文翻譯

  1、原文:諸葛亮率軍至南中,所戰皆捷。聞有孟獲者,為夷漢所服,於是令生致之。既得,亮使觀營陣,曰:“此軍如何?”獲對曰:“向不知虛實,故敗。今蒙使觀營陣,若止如此,定能勝!”亮笑,心知獲尚不服,縱之使更戰。七縱七擒,而亮猶欲釋獲。獲曰:“天下威,南人不復反矣。”於是亮進軍,南中平。   2、翻譯:諸葛亮帶 ...

三國演義內容

  1、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分天下。蜀丞相諸葛亮受昭烈帝劉備託孤遺詔,立志北伐,以重興漢室。就在這時,蜀南方之南蠻又來犯蜀,諸葛亮當即點兵南征。到了南蠻之地,雙方首戰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南蠻的首領孟獲。但孟獲卻不服氣,說什麼勝敗及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獲。   2、放走孟獲後,孔明找來他的副將 ...

裡面的一個成語

  欲擒故縱:擒:捉;縱:放。故意先放開他,使他放鬆戒備,充分暴露,然後再把他捉住。   欲擒故縱是兵法三十六計的第十六計。原文為:“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譯義:逼迫敵人無路可走,它就會反撲;讓它逃跑則可減弱敵人的氣勢。追擊時,跟蹤敵人不要過於逼迫它,以消耗它 ...

分別是哪

  七擒孟獲七擒:抗天兵蠻王初受執、渡瀘水再縛孟獲、識詐降三擒孟獲、武鄉侯四番用計、南蠻王五次遭擒、驅巨獸六破蠻兵、燒藤甲七擒孟獲。   七擒孟獲,是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過程中,對南中豪強首領孟獲採取的攻心戰策略,目的是徹底地消除南 ...

說說在對孔明的評價

  1、用武力讓人服從只能得逞一時,用仁義讓人心服卻可保持一輩子,甚至於後代。   2、孔明七擒七釋孟獲的意義所在,讓孟獲打死也不再造反,並且俯首帖耳,感激涕零,從中可看出孔明的過人厲害之處,這就叫誅心。   3、把腦袋砍了,只是一刀的問題,把一個人的心給栓在自己的手上,這才叫功夫。 ...